输送生物分离【机械工程】.pdf





《输送生物分离【机械工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送生物分离【机械工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heng cheng 第一章 生物分离的一般步骤 1、不溶物的去除(固液分离)预处理 包括过滤、离心、细胞破碎等,产物浓度和质量得到了提高。2、产物提取(浓缩)产物初步纯化的过程。将目标产物与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分开,可大幅提高产物浓度。往往多单元协同操作,如吸附、萃取、沉淀、超滤等。以上分离过程不具备特异性,只是进行初分,除去主要杂质 3、产品的纯化 产物被高度纯化,除去与目标物性质接近的杂质。采用的技术具有产物的高选择性和杂质的去除性,即可以除去微量的杂质。如色谱、电泳、层析等。4、产品精制 将纯化的产品按要求制成商用成品。按商品要求的用途、纯度、剂型等进行最后加工。如结晶、喷雾干燥、冷冻
2、干燥等。生物分离基本原理 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是指根据混合物(包括原子、离子、分子、分子复合物、分子聚合体、和细胞、细胞碎片和颗粒等)中各种溶质间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和能够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实现各种物质的分离,或使被分离的目的产物得以纯化。第二章 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 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1)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2)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3)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相)。发
3、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1.加热法(Heating)2.调节悬浮液的 pH 值(Regulation of pH)3.助滤剂和反应剂(Filter aids and Reactant)4.杂蛋白的去除(Removal of useless protein)5.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Removal of inorganic ion)6.凝聚和絮凝(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凝聚:凝聚是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扩散双电层电位下降,电排斥作用降低,破坏胶体体系的分散状态,使之不稳定相互凝集成 1mm 左右块状凝聚体的现象。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硫酸铝 Al2(SO4)3
4、18H2O(明矾);氯化铝 AlCl36H2O;三氯化铁 FeCl3;硫酸亚铁 FeSO47H2O;石灰;ZnSO4;MgCO3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基于架桥作用,使胶粒交联成团、形成 10mm 大小的较大絮凝团的过程。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絮凝剂分子量和类型 絮凝剂用量 溶液 pH 搅拌时间 搅拌转速 混 凝:包括了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称为混凝 cheng cheng 高价无机离子的除去 1、Ca2+的去除 一般加草酸,生成不溶性的草酸钙,还能使蛋白质絮凝凝固,提高滤液(也称为原液)质量。草酸价格较高,溶解度较小,用量大时,可用其可溶性盐,如草酸钠。应注意回收草酸。2、Mg2+
5、的去除 加入三聚磷酸钠 Na5P3O10,它和镁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后,即可消除对树脂的影响。Na5P3O10+Mg2+MgNa3P3O10+2Na+3、Fe3+的去除 可加黄血盐使其形成普鲁士兰沉淀而除去。4Fe3+3K4Fe(CN)6=Fe4Fe(CN)63+12K+杂蛋白的去除方法:沉淀法 变性法 吸附法 澄清过滤 介质为硅藻土、砂、颗粒活性炭、玻璃珠、塑料颗粒等,填充于过滤器内构成过滤层,固体颗粒被阻拦式吸附,使滤液澄清。滤饼过滤 A、滤饼过滤的特点:过滤介质为滤布,当悬浮液通过滤布时,固体颗 粒被滤布阻拦而逐渐形成滤饼(滤渣)。在滤饼过滤中,当滤饼至一定厚度时即起主要的过滤作用。适合
6、于固体含量大于 0.1%的悬浮液的过滤分离。B、过滤推动力 悬浮液自身压强差、重力;悬浮液的外加压力;过滤介质的抽真空;离心力。滤饼的质量比阻 衡量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是滤饼的质量比阻 rB,它表示单位滤饼厚度的阻力系数,决定过滤的流速。与滤饼的结构特性有关。对于可压缩性滤饼,rB 是操作压力差的函数:rBr(P)m r-不可压缩滤渣的比阻,对于一定的料液为常数;m-压缩性指数,一般取 0.5-0.8,对不可压缩性滤饼 m 为 0。对于不可压缩性滤饼,rB 为常数,恒压下的过滤方程 恒压下,可压缩性滤饼的比阻应为常数。如过滤介质 的阻力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q 到时间时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量,
7、m3;P 压力差,Pa;滤液粘度,Pas;rB 滤饼的质量比阻,m/kg;XB 通过单位体积滤液所形成的滤渣重量(干重),kgm3;过滤时间,s 过滤速度的强化 降低滤饼比阻力 rB 降低滤液黏度 降低悬浮液中悬浮固体的浓度 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改善滤液性质 错流过滤:又称切向流过滤,即液体的流向和滤膜相切。离心分离的概念: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14(22BBXrpqcheng cheng 离心分离颗粒沉降速度 d 颗粒直径;p 颗粒密度;m 液体介质密度;液体介质粘度;旋转角速度;r 转轴中心到颗粒中心距离。与颗粒直径有关,大颗
8、粒容易沉降。与颗粒密度和介质密度之差(p-m)成正比。与介质粘度成反比,随介质粘度增大而减小。增大离心力(2r)可提高沉降速度。对沉降速度小的颗粒,提高转速是有效的方法。分离因数 Fr(离心力强度):离心力与重力的比值,表示粒子在离心机中产生的离心加速度与自由下降的加速度之比;沉降系数 S:指物质在单位离心场的沉降速度,是关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用斯维德贝格(Svedberg)单位表示,1S=10-13s。在生物化学研究中,沉降系数 S 有两个重要用途(1)预计沉降时间(2)测定物质分子质量 第三章 机械破碎法又可分为 高压匀浆破碎法(homogenization)高速珠研磨
9、破碎法(bead grinding)超声波破碎法(ultrasonication)高压匀浆法适用的范围 高压匀浆法适用的范围:酵母和大多数细菌细胞的破碎;料液细胞浓度可以很高,20%左右。影响高压匀浆器细胞破碎因素:被破碎的细胞分率符合如下公式:ln1/(1-R)=KNP R 破碎率,为 N 次循环后,蛋白质的释放量Rn 与最大释放量 Rm 之比;K 与温度有关的速度常数;P 操作压力,MPa;与微生物种类有关的常数。升高压力有利于破碎,减少细胞的循环次数,甚至一次通过匀浆阀就可达到几乎完全的破碎,这样就可避免细胞碎片不至过小。但 p 大到一定值时对匀浆器的磨损增加,也有实验表明 p 超生一定
10、值时,R 增加但很慢。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的压力为 5570Mpa。破碎性能还随菌体种类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大肠杆菌的细胞比酵母细胞容易破碎,生长在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比生长在复杂培养基上容易破碎。非机械法:酶溶破碎法(enzyme lysis)化学破碎法(chemical treatment)去垢剂破碎法(detergents)渗透压冲击破碎法(osmotic shock)冻融破碎法(freezing and thawing)其中酶法和化学法溶胞应用最广。化学渗透法:(1)酸、碱处理法(2)表面活性剂(3)有机溶剂(4)EDTA 螯合剂 物理法:渗透压冲击法 冻结-融化法 22
11、()(14 6)18pmpdurcheng cheng 干燥法 破碎率的测定 1.直接测定法:采用染色法把破碎的细胞与未破碎的细胞区别开来。如破碎的革兰氏阳性菌可染成革兰氏阴性菌的颜色;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酵母破碎液,完整的细胞呈紫色,而受损害的细胞呈亮红色。2.目的产物测定法:将破碎后的细胞悬浮液离心,测定上清液中目的产物含量或活性,并与 100%破碎率的标准值比较,计算其破碎率。3.导电率测定法:细胞破碎后,大量带电荷的内含物被释放到水相,使导电率上升。包涵体的构成 包涵体:一种蛋白质不溶性聚集体,包括目标蛋白、菌体蛋白等。目标蛋白一级结构是正确的,但立体结构是错误的,所以没有生物活性。包
12、涵体的形成:大肠杆菌中目标产物的表达水平过高,超过正常代谢水平,过多表达产物聚集在细胞内,形成不溶性的包涵体。高表达产生的积聚物在细胞内部形成不溶物原因:蛋白过量积聚,超过溶解度,导致沉淀;蛋白生成太快,分子间疏水基团相互作用而聚集沉淀;蛋白生成太快,分子内部二硫键的错误连接导致沉淀;表达蛋白过多,与其结合/诱导组分不足,不能形成溶解状态 蛋白质自身不稳定 包涵体获得几种常见的工艺路线(一)路线 1 的特点 特点:是利用了包涵体与细胞碎片的密度差,用离心法将包涵体与细胞碎片和可溶性蛋白质分开,获得了干净的包涵体,再对包涵体溶解复性。优点:摆脱了大量的杂蛋白、核酸、热原、内毒素等杂质,使后面的分
13、离纯化简单了。从这个角度上讲,包涵体的形成对分离纯化亦有好处。缺点:要经过几次离心才能除去大部分的细胞碎片,加工时间较长。目标蛋白的变性溶解 包涵体中不溶性的目标蛋白必须溶解到液相中,才能进一步纯化。一般水溶液很难将其溶解,只有采用蛋白质变性才能使其形成可溶性的形式。常用变性剂:5-8 mol/L 盐酸胍和 6-8 mol/L 尿素,作用:破坏离子间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如 1-2 SDS,作用:破坏蛋白质肽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pH9.0 的碱溶液和有机溶剂,使用较少。影响变性因素:时间、pH、离子强度、变性剂种类和浓度。目标蛋白的复性:原理:在变性剂溶液中,溶解的蛋白质呈变性状态,即蛋白质高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工程 输送 生物 分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