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讲义.pdf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讲义.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涵义.2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性质、作用和功能.3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5 第二章 农业推广发展简史.7 第一节 中国农业推广简史.7 第二节 世界近代农业推广简史.12 第三章 农业推广的行为改变理论.16 第一节 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17 第二节 农民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策略.22 第四章 农业推广中的传播学理论.27 第一节 传播学的基本知识.27 第二节 农业技术的传播模式.32 第三节 农业科技创新的采用.34 第四节 农业科技创新的传播-创新扩散过程.39 第五章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原则.43 第一节 我国农业推
2、广工作的特点.43 第二节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原则.45 第六章 农业推广教育.49 第一节 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与原则.49 第二节 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52 第三节 农业推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56 第七章 农业推广的方式方法及程序.61 第一节 农业推广方式.61 第二节 我国农业推广方法及其发展.64 第三节 农业推广程序.71 第八章 农业推广组织及管理.75 第一节 世界农业推广组织形式.75 第二节 我国推广组织的管理.78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81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概述.81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概念.83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88 第四节 农业
3、科技成果转化条件、途径与方式.91 第五节 提高推广对象成果分布.96 第十章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103 第一节 评价的作用和原则.103 第二节 评价的的内容和标准.104 第三节 评价的步骤和方法.105 第四节 农业推广方法的评价.106 1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涵义 一、农业推广的起源概念 “推广”一词在我国的公元 5 世纪就已经出现。南朝梁太子肖统在他的文选序言中说“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推而广之”,简称推广。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11 世纪初,宋真宗实行养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淳化之制,是太宗
4、淳化年间(10 世纪末),京畿农业丰收,朝廷派人在京城四个城门设置场所,收购粮食储存,以备歉收时按评价出售。这种粮仓,称为常平仓或惠民仓,后来许多地方都有设置。宋稿宗绍兴二年(1132 年),德安府夏州、汉阳镇安抚使陈规,看见荒地很多,实行屯田,带领军士且耕且守,鼓励流民归业务农,使粮食得到增产,社会安宁。于是,陈规向朝廷奏折建议推广,“廷臣因规奏推广,谓一夫授田百亩,古制也。今荒田甚多,当听百姓请谢”。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下诸镇推广之”。国外使用“推广”(extension)一词,最早见于 1846 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university extension)。187
5、3 年,剑桥大学又用“推广教育”(Extension Education)一词来描述大学面向社会,到校园外去进行教育活动。后来,农业推广(Agricultural Extension)一词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使用。1914 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后,更使农业推广工作法制化,并建立了从重要到地方的农业推广体系,同时也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意义。我国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一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涵义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自 1985 年,“农业推广”一词又逐渐被使用。二、农业推广的涵义(
6、1)狭义的农业推广 基本的涵义是: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早期起源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大学推广”和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在当时及以后一段时间里,属于狭义的农业推广。这种狭义的农业推广适应于当时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大都以种植业为主,针对各地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技术。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基本内容主要是以生产技术为主,属于狭义的农业推广。(2)广义的农业推广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
7、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及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民生活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性教育。这类推广工作重点是:对成年农民进行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进行家政指导,通过指导青年团体组织对农村青年进行“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即 4H 教育:Hand,Head,Health,Heart)。广义的农业推广强调农业推广是“教育过程”。推广工作范围包括:有效的 2农业生产指导;农产品运销、加工、储藏的指导;市场信息和价格的指导;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指导;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的指导;家庭生活的指导;乡村领导人培养与使用的指导;乡村青年的培养与使用的指导;乡村团体工作改善的指导
8、;公共关系的指导。(3)现代农业推广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推广过程的目标是使人们能够运用这些技能、知识和信息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多实现了现代化、商品化、企业化,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知识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农民在商品经济的竞争中,不再满足于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多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赋予农业推广的涵义也更为丰富。农业推广的涵义不仅仅是不断提供教育,而且也是
9、不断提供信息的动态发展过程。虽然在不同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阶段,农业推广的涵义有一定差别,但是“推广”仍然有其共同的意义:推广涉及有意识地利用信息交流手段,以帮助农民形成正确的观念,指定良好的决策。(4)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 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内涵应该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干预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活动。当前,我国农业推广正在深化改革,狭义的农业推广正在向着现代农业推广逐步演进。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性质、作用和功能 一、农业推广的性
10、质 农业推广的性质是教育性。因为农业推广是以农民为对象,根据当时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向农民进行知识、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工作过程;帮助农民掌握利用这些知识、技术和信息,改进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农业推广是一种农村社会性教育。1狭义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质 狭义农业推广,一般强调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着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增产经验,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向农民传播,指导农民懂得和应用这些科技知识和生产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广工作的对象是农民,农民接受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这是农业推广工作的产生
11、的直接作用;同时,农民采用新的知识技术,改进了生产或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这是提高了素质的农民直接创造的劳动价值。因此,尽管狭义农业推广的业务内容是农业技术性的,但其本质是面向农民的一种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其直接的社会功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广义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在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都认为农业推广是一种广泛的农村社会教育。广义农业推广不只是指导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而且涉及一切与农业经营和农民生活有关的事项。认为“农业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文明,应该把农业推广视为文化指导工作”。他们认为“农业推广的目的是启发人民,应该为人们的需 3要提供服务和教育”。在这些国家里,农业推广是作为发展
12、农村经济和文化的社会性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一般包括成年农民的农事教育、农村妇女的家政教育和青少年的“四健教育”;这些教育着重点是培养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发展能力,因而是以社区开发为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3现代农业推广教育 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传播与教育相结合的动态过程。通过发行农业出版物,建立农业咨询信息系统,广泛利用视听传播手段以及自动查询电话、电脑、网络向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现代农业推广的中心,是加快农业情报和信息的传播,促使农民更新观念,产生新的动机,改变态度,增加知识,提高技术,增强决策能力,导致行为改变。这是一种将推广工作的目标,更着重于对农民心理
13、素质和行为改变的社会教育。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对于推广人员来说,就要明确农业推广是推广人员通过周密的计划安排和有效的方法,帮助农民增加知识、技能和信息,培养农民的经营能力,鼓励农民采用各种有用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教育过程。通过这些教育工作,着重于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为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同时也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觉地、有效地改进农业技术和改善农业经营。二、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农业发展意味着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方式的转变。新的生产方式包括:新的技术成分(如新品种,新的栽培技术,新肥料
14、以及新农药等)、新的作物类型以及新的农作制度。农民要采用这些技术就必须先了解这些技术,然后学会在农作制度中正确使用。农民一旦开始转向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就会朝着农业集约化、科学化以及产量更高的种植制度或农作制度迈进,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这一转变都需要教育和传播方面的投入。因此,不管农业推广以何种形式投入,其作用必须看作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二)农业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推广作为农业发展的促进系统必须和其他手段相结合,才能提高其影响力,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农民自愿改变行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例如:与农业投入相结合,使得农业推广有物质方面的
15、保证;与信贷、运销、市场、价格以及综合服务相结合,可使农民在采用技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扩大推广范围。因此,有效的农业推广虽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不是起到全部作用,但却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农业推广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工具 中国 21 世纪议程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中“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一章指出“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优先领域,它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一是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二是经济持续性,在增加食粮产量的同时,全面发展种养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三是生态持续性,保护农业自然环境,促使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特别是保护耕地资源与水资源。不
16、难看出,农业推广的内容、目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目标、涵义是一致的,而且内容更广泛。可以说,农业推广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和工具。4 三、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并不等于现实生产力,因为,科学技术本身只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经过推广这个环节,把科学技术普及到农民手中,应用于生产,才能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其社会功能主要有4 个:(一)农业推广的桥梁作用 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和目标团体(农
17、民、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企业)之间活动的桥梁。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必须通过农业推广这个桥梁,如果没有这个桥梁,再好的研究成果只能停留在展品、礼品阶段,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农业推广是检验科研成果好坏的标准,科研成果的最终应用要通过农民群体的实践检验,表现在能否解决特定的农业问题并反馈到农业研究机构和院校进行再研究。(二)农业推广是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再创新。新技术投入生产,有大幅度增产和增收的可能性,但也可能因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利而出现风险,这种不确定性在于:一是农业科研成果是在特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下产生的,只是适用于一定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农业生产条件的复杂性和
18、在不同地区经济状况、文化、技术水平的差异性都对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强烈的选择性,这就要求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各个环节,进行技术适应性和生产可行性的研究,并进而技术的组装配套,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和农民的接受能力。而这一过程,是农业推广工作者在新的条件下对原有成果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继续,它不是对原有成果的复制,而是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的再创新。(三)农业推广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 农业技术一般有两种表现:即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知识形态主要是农业信息、农业经营与管理,新的栽培和耕作制度、新的养殖技术等;物质形态是农用物资、如化肥、农药、种
19、子种苗、农业机械等。农业推广能促进两种形态的农业技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有机地作用与整个农业生产系统,实现农业技术的最终转化。(四)农业推广是完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 任何成功的农业推广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或团体,不论是政府的农业推广组织还是民间的农业推广组织,对于培养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作用和互助合作力量、保护农民利益以及发展一个农村社区,都起到促进和发挥其功能的作用,这种组织或团体是 农业推广目标最有力的工具。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 虽然人类进行农业推广的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把农业推广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从 20 世纪初才开始的,历史还很短。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推广工
20、作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后来逐渐引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的理论,用于研究农业推广中的有关问题,农业推广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所学科交叉的新学科。一、农业推广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推广学首先从美国研究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早期的研究,5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农业推广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都是专题性研究,缺少学术性。美国第一本作为大学教科书出版的书,是1949 年有凯尔塞(L.D.Kelsey)和赫尔(C.C.Hearne)合著的合作农业推广工作。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农业推广的意义和方针,农业推广体制,农业推广计划,农业推广方法。比较系统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推广 理论 实践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