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安市柳城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南安市柳城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南安市柳城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 年南安市柳城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 I(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 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
2、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近 20 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
3、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诱导和窄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合作中,我们的偏好被强化。据说阿里巴巴对每一个淘宝用户的定义,可以拓展到几千个标签。这意味着,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欲望、需求、目的
4、、冲动。然而,这只是你的数码存在,这不过是由概率算法导出的一种“显示性偏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人群做了无穷细分,但同时人文学者们又总是在抱怨技术把人同质化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能否弄清楚,新科技究竟是把社会变丰富了还是变单一了?我个人这些年的感觉是,在表征意义上人的确变得更加多元、丰富,但是在深层意义上,人的社会性以及社会能力却被极大地削弱了。人们思考问题时,如果缺乏辩证思维,会偏向一极而无暇顾及另一极。面对技术把人同质化的趋势,如何找到反向的动力并将之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是未来艺术的根本任务。(摘编自当科幻窄化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命题出现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5、的一项是()A.受到科幻文化的影响,一些人容易将人与机器人的斗争当作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B.人工智能技术当下的难点所在,是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C.各种技术正在“重置”我们的生活,技术的发展在引诱也在逼迫着我们紧随其后。D.概率算法导出的“显示性偏好”往往是被强化的偏好,与人的真实需求未必一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的问题,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B.文章通过讨论人的社会性在网络社会所受到的新挑战,将论证推向了深入。C.文章运用例证法,以淘宝、京东为例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群做出无穷细分。D.就
6、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问题,文章从表征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维度表明了看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能够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社会性的心灵所产生的问题。B.艺术可以表现未来,科幻文化可以展现人们对未来科技、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C.艺术创造的欲望产生于对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保持警惕,追求自主的学习与生产。D.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在技术之外找到反向的动力,并能够把它作为“辩证的另一极”。(二)现代文阅读 II(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性滋生孕育了传统乡村文化,尽管其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封闭性、依附性、滞后性、等级性等缺陷,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乡村文
7、化思想价值的认知。传统乡村文化的思想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注重实际、重义轻利、勤劳节俭以及长幼尊卑等方面,对传统国家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观培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乡村文化倡导的注重实际是对农耕生活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务实劳作思想的提炼与总结。中国农民有着天然的脚踏实地、勤奋劳作的精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利无幸至,力不虚掷,说空话于事无补,做实事必有收获”的道理。传统乡村文化的这种注重实际、务实劳作的精神也感染了社会中的其余人群,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正如章太炎所说:“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农民注重实际
8、、脚踏实地的性格特征,为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精神因子。自古以来,对于义利关系的正确处理体现了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传统乡村文化主张“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的价值准则,这里的“义以为上”思想并不是要求人们主动放弃对利益的追求,而是倡导“真君子仁中取利,大丈夫义内求财”的思想境界。可以说,传统乡村文化的“重义轻利”思想是与“见利忘义”的错误思想相对立的。重义轻利思想中“义”的至上性和优先性观念,反映了古代村民群体普遍存在着诚信朴实的心态。由重义轻利思想引发的农民的“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等优良品质对中国农民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农民的传统文化美德。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
9、式,将广大农民束缚在特定的土地之上,农民按时耕作,勤劳节俭是其固有的观念。村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这正是礼记中所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的思想反映。他们以耕读传家自豪,渴望追求生活的安宁与社会的稳定,对各类战争与侵略行为感到厌恶。同时,由于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简陋、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再加上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故广大民众将生产所得视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这一切都促使他们摒弃对利益的占有,形成了安贫乐道、勤劳节俭的文化品质。传统乡村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它强调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安排尊卑长幼的顺序,从而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具体来说,家庭中辈分地
10、位高的年老者是家庭事务的决策者和制定者,地位辈分低的年轻晚辈是决策的服从者和支持者,即使同辈之间也非常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对此,费孝通先生形象地指出了我国这种传统乡村文化中血缘性家族观念强的特点。他认为:“在乡土中国,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人们在家族中秉承着长幼尊卑、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这种传统乡村文化孕育的长幼尊卑思想,不仅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秩序,而且也对家庭生产和家族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摘编自沈费伟传统乡村文化重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乡村文化的注重实际源于生产生活,成为古代贤达人士重要的为人准则。B.“义
11、以为上”的价值准则不反对人们主动追求利益,但要注重取利时的道德观。C.把生产所得视为天赐,不仅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更因其生产效率的低下。D.传统乡村家庭事务的决策者为辈分地位高的年老者,年轻晚辈是服从者和支持者。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证了传统乡村文化在文化思想上四方面的优势。B.文章在论证义与利的关系时,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逻辑严谨,有说服力。C.文章引用礼记中称道的“乐天安土知命”,证明村民对安逸生活的追求。D.文章阐述分论点时,语言准确易懂,同时也不失逻辑上的科学性,读之流畅。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存在乡土
12、性的传统乡村文化,在新时代需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振兴其文化。B.传统美德使“重义轻利”的思想沉淀形成为优良的品质,这无疑是一种进步。C.作者积极肯定重义轻利和勤劳节俭等优势,充分显示出其对乡村文化的自信。D.费孝通认为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既维护社会稳定,又能管理家庭生产。(三)现代文阅读 III(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黑白 刘浪 还有两天就要开庭了。李清荷躺在床上,灯光刺眼,辗转难眠。要不要提出在开庭前染个发?突然产生的这个念头让李清荷很快又暗骂了自己一声蠢,当自己还是汉东市的副市长吗?头发黑还是白又有啥关系,自己的形象随着受贿案发早就坍塌了。想到这,李清荷一声长叹,五味杂陈
13、。李清荷来自汉东偏远的西川县马口镇,那里的孩子很多是“少年白”,据说这和当地的水土有关。可是也不尽然,李清荷的父亲和几个哥哥就都是一头黑发。李清荷上初中的时候,不知哪天起,就开始出现了白头发,先是这里一根,那里一根,接着后脑勺和头顶聚集了两小撮白,最后几乎满头是白发。这让他非常苦恼,甚至怨恨父亲的基因为什么只传给了兄长,而没有传给他。“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后来李清荷在县城上高中时,同学们常拿来调侃他的话。李清荷好像也真的被这句话刺激了,学习成绩一直独占鳌头。在以往从没有应届生考取过大学,复读生也最多考三五个的西川县,他高考应届就考取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算是破天荒,名噪一时。上大
14、学了,李清荷不想别人对他的头发指指点点,好在那时已经可以染发了。于是他便悄悄跑到离学校很远的理发店,从自已可怜的生活费中挤出几元钱将白发染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当白发即将从黑发中“脱颖而出”的时候,他便又去染一次,周而复始。李清荷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脖子上系着块黑白混杂的肮脏围布,头顶着一个大罩子烘头发的情景。二十多年前,世上多了一个人知道李清荷头发的秘密,这个人便是他的妻子。那时候,李清荷已经是西川县政府办公室的一支笔,可谓前途无量。妻子对他常去染发有些顾虑,那些染发剂都有副作用的,你别去染了,白发就白发,有什么要紧。李清荷说,没事的,那么多人在用的,现在干部讲究的是年轻化,你顶着一头白发,还怎
15、么往上走。妻子还是不放心,于是她辗转托人从国外带回来一个假发套。想着妻子的好意,李清荷听话地将头发剪短,戴上了这个时髦玩意。还真不错,即便两个人面对面,也根本看不出异样来。可是,一次外出调研,李清荷低头弯腰上车时,一不小心发套掉落地上,惹得大家一阵哄笑。李清荷气得将假发套扔到路边的沟里,回家后便将妻子劈头盖脸说了一通,又一如既往地继续他的染发进行史。当了西川县委书记后,李清荷对形象就更加讲究了。那时,他已经用上了市面上流行的生态焗油染发霜。两只牙膏状的染剂,分别挤出若干到特别配置的梳子上,然后在头发上来来回回地梳上几遍,约半个小时后,用温水洗净即可。李清荷洗过头后,总是会叫妻子看下有没有哪里没
16、染匀,有没有在额头或耳根不小心留下黑渍什么的。妻子心情好的时候,就会走过来按头捏耳地看上一回,说,可以啦,没什么问题。假如她正忙着做其他事,就会不耐烦地说,别那么讲究啦,白就白,黑就黑啦,年纪一把,别扮嫩啊!三年前,李清荷升任汉东市副市长。他开始隐隐发现,官员染发似乎不流行了。每次开会都会遇到几个不染发的领导,甚至有些熟悉的人,前段时间开会才见过,头发还黑漆漆的,现在再相见,已经是白发横生,俨然另一个人。李清荷捕捉到了这种悄然的变化,这几年,官场的一些明的、暗的规则在不断改变。那天去开会,他突然发现主席台上那位省主要领导不知何时也不染发了。一次,他遇到一位邻市的领导,因为曾经共过事,就没有顾忌
17、地开了句玩笑,怎么不染发了?这下可原形毕露了。那领导一笑,新时代最讲究的是勤政廉政,形象上不必刻意。工作上花心思、下功夫就行,这个敏感性要有。那天,难得和妻子在一起吃饭。妻子突然说,咦,你怎么不染发了。这么多白头发。李清荷说,染了啊,一半是黑,一半是白而已。妻子说,染就染彻底嘛,以前一两根没染到,你都要重染的。李清荷说,与时俱进,留一半纯真,留一半青春啊!妻子说,不懂。李清荷笑,你不必懂 和妻子的对话言犹在耳,他却成了阶下囚。李清荷想到这时,痛彻心扉,不由得轻声啜泣起来。人生犹如头发,也有黑白,白发可以染黑,但真相不会被永远掩饰。一直困扰他的法庭个人陈述要说些什么,此时已经有了答案。李清荷感到
18、一阵释然,于是擦去眼角的泪痕,安然睡去。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开头两段即交代了主人公李清荷的结局,从而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巧妙地照应了标题“黑白”。B.第四段写李清荷高中时因“少年白”遭同学调侃,却激发了他的斗志,应届考上重点大学,说明他对自己的白发很是介意。C.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客观而又具体地叙述了李清荷考上大学,娶妻生子,步入官场并一路高升,最终却成为阶下囚的故事。D.李清荷把头发染成一半白一半黑,并言这是“与时俱进”,既和前文形成照应,同时讽刺了他热衷于钻研官场潜规则。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9.作者在文中
19、多处对李清荷“染发”进行了细致描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父寅,太子中舍人。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迁为祠部尚书,迁太常,加散骑
20、常侍。升明二年,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
21、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竞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办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遺命作芦葭糯车,灵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从弟融敬重绪,事之如亲兄,赍酒于绪灵前酌饮,恸哭曰:“阿兄风流顿尽!”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简子。(节选自南齐书张绪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
22、/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B.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C.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D.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魏晋时期玄风渐兴,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张绪就继承了这种清简寡欲的风度。B.仆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时期尚书省的官职,官仅置一人,职位
23、仅次于尚书令,其中“仆”是“主管”的意思。C.北士、南人,是因当时正处在我国南北朝分治时期而产生的称谓,南北双方把长江当作边界,张绪本人正是南朝人。D.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是最高学府的掌管人员,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绪年少知名,性情清简淡然。面对都令史询向郡县大米一事,他不慌不忙,表情平静且淡然,皇帝也佩服他的自然秉性。B.张绪忘情荣禄,朝野一致推重。他与人闲聊,说自己一生不喜欢应承顺从他人,被人转告给当时的权臣而擢升为吴郡太守。C.张绪正直不阿,不屈服于权责。长沙王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担
24、任州议曹职,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D.张绪家无余财,风度高绝于世。他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以致后来食不果腹,遗言死后简办丧事,朝廷议谥他为“简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2)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轮鞅:指车马。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5、是 ()A.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15.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填空。(1)越陌度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南安市 中学 语文 第二次 联考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