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五篇.docx
《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五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五篇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一、持续深化改革,奋力创新前行,20_年度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市工商局坚持以建设“强富美高”新_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篇一: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一、持续深化改革,奋力创新前行,20_年度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市工商局坚持以建设“强富美高”新_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服务发展,努力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工商行政管理新体系,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一)持续优化举措,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作
2、为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向好。截至20_年10月,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4.32万户,其中内资企业22.94万户、注册资本17000亿元;外资企业6255户,其中法人企业4396户,注册资本共521.69亿美元,其中外方认缴434.43亿美元;个体工商户30.45万家。新设企业连续三年保持较高增速。其中,2023年新登记各类企业27390户,注册资本11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6%和122%。2023年新登记32093户,注册资本1603.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7%和43.83%。20_年1-10月,新登记31269户,注册资本1942亿元,同比分别
3、增长20.80%和62.57%。一是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持续巩固并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营改增企业换照,主动下放“一照一码”换照核准权,提高登记效率。10月1日起,全面启动“多证合一”改革。至10月31日,_各级工商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累计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5.8万份,超过了在业企业的65%。外商投资市场主体共有4496户启用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新版营业执照,占外商投资市场主体总数的71.88%。二是抓好“先照后证”改革政策的落实。20_年2月,以市政府的名义正式对外公布_市172项前改后目录和53项前置目录。今年以来,_市各级登记窗口已累计核
4、准先照后证营业执照近1.5万份。在登记过程中,持续做好“双告知”工作,及时、完整地向相关部门推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条,实现登记与审批、监管的有机衔接。三是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限制。20_年6月发布了_市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施细则,将允许住用商的行业放宽至13个;对省文件中的负面清单进行了拓展,对住所信息申报制进行了系统性安排,进一步推广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登记模式。目前,全市已登记“住用商”2000余户,一照多址87家,一址多照5000余家。四是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登记信用承诺制度。探索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在住所、经营范围、简易注销等改革中,由市场主体以公开承
5、诺方式对申报信息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并明确在申报不实的情况下依法、自愿接受约束和惩戒。五是实施外资登记备案制。20_年10月1日起,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管理制度,我局积极全面予以落实,确保了外资企业工商登记工作的有序过渡。备案制以来,我局已办理外资登记71户,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六是试点探索简易注销改革。20_年7月8日,我局出台了_市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管理规定(试行),在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中试行简易注销,为企业节约了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二)充分发挥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业绩一是全面推进商标战略。积极推动商标知
6、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商标培育,完善商标品牌工作的社会协同保护机制。推动_首个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才标网”在世界知识产权日上线发布,与江南大学共建“_市品牌研究基地”。截止目前,全市商标新申请10638件,有效量95788件,主品牌企业591家。二是加强产业引导。持续推进_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建设,组织召开“锡品荟网上行”发布会,以互联网广告龙头企业为引领,探索构建“互联网+品牌企业+电商”发展的新模式。引导公益广告基金会发挥作用,通过公益广告弘扬核心价值观。三是助企克服融资瓶颈。持续开展“信用助贷”活动,协助5家市场为场内60家经营户办理信用贷款1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773件
7、,担保主债权达285.52亿元。四是发挥非公党建作用。通过在私个协会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一帮一”、“三亮”等主题创建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党员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三)坚持改革导向,市场监管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一是有序推进2023年度企业年报公示。2023年度全市企业年报率达83.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二是启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程序。建立“一单一库”,先后组织了对6300余家企业的随机抽查,检查结果均及时向社会公示。三是加强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全市共有34347户企业、8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列被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对67408个体工商户进行了
8、异常经营标注。截止11月10日,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中因未年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数据共有17.5万条。四是推动市场主体信用数据共享。对今年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数据约5.7万条向市经信委、市信息中心等部门进行共享交换,为部门联动响应机制的建立充实数据基础。五是努力发挥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作用。出台_市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运行暂行办法,依托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履行“双告知”职责,实现信用管理信息政府部门间实时交换,支撑协同监管;同时利用平台归集失信当事人信用信息,推进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启用至今,全市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向平台推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11433条。(四)聚焦执法办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取得新
9、成效一是深化重点行业专项执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全面摸排银行业、评估业、4S店违法经营行为,立案调查30余起,有力地规范了相关行业秩序。截至10月底,累计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554件,罚没款3439.9万元。二是“规直打传”更加有力。截至10月底共受理直销企业报备473件,实施现场监管141次,取缔非法集会2起,约谈直销企业负责人48次;会同宜兴市市管局查处了2起利用互联网销售虚拟货币“马克币”的传销案件。三是加大对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3起,罚没111.7万元。四是加强广告监测频次。广告
10、监测中心共监测各类媒体广告335865条次,发现违法广告1409条次,查处违法广告案件53起。五是格式合同规范工作有序开展。查处合同违法案件6件,推广合同示范文本21种。(五)立足民生权益,建设放心消费环境取得新成果一是有效落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放心商圈创建活动,在全市11个创建重点商圈建立先行赔付标准和消费纠纷处理自行和解、商品进货查验工作规范,参创经营者达2500余户。消费引导力度进一步加大,消费指引杂志定期投递326个社区,在全市134个社区设置600块消费教育提示公示栏,举办消费教育社区行活动12场,辐射社区居民12万人次。二是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工作体系和处理机制。今年
11、12315系统共登记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42430起,处理投诉7783起,办结率为84.5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86.95万元。7月份,由省人大赵鹏副主任和省工商局王元慧局长带队的人大代表,就_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三是持续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力度。完成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1600批次,形成案件线索188条。六、突出以人为本,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取得新提升一是聚焦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党组与市局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及社团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在进一步梳理、完善、明确责任清单的基础上,市局党组成员分别与分管的部门(
12、单位)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目标管理,实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时,全机关141名党员和34名非党员均签订了,有力推动了党风作风及廉洁工商建设。二是深化两个廉政教育平台。强化廉政教育的勤督促、早提醒,加强“红盾倡廉”廉政短信推送平台和清廉苑学台的作用,按照每周推送一条廉政短信、重要时间节点适时推送的原则,目前,监察室已通过短信平台向市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累计推送廉政教育短信48条。三是组织参加政风面对面活动。组织参加市纠风办牵头开展的“政风面对面”活动,市局主要领导和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在3月16日的电台直播和3月19日的电视录制中
13、就作风建设、市场监管及消费维权等方面的问题与社会各界进行零距离沟通,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四是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积极组织市局机关副科职以上领导干部填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个人填报表,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资料。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坚持经常性教育,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取得实效。各支部分别围绕“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学习系列讲话,强化四个意识”、“做四有四讲合格党员”开展三次大讨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自身的岗位和工作要求,每位党员都提出了自己的承诺,并制作了岗位公示牌,公示承诺,亮明身份。结合建党
14、95周年,深入开展树典型活动,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落到实处,工商局审批中心窗口被评为“为民服务示范窗口”,经检支队被评为“执法为民先进单位”。二是扎实开展干部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以网络教学为平台,先后组织798名干部参加全国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机关公务员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注册管理、广告监督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商事制度改革、依法行政等六个专题网络培训班。充分依托国家工商总局行政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专业院校,组织开展了全市市场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班、行政执法专业人才培训班,培训300多人次,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组织117名机关公务员参加了市人社局的公务员自主选学工作,提升履职能力。三是持续推进文
15、明创建工作。认真做好“江苏省文明行业在线”上线运行工作,全面反映创建活动的过程、特色和成效,努力维护好对外宣传的窗口形象。10月份,顺利通过江苏省文明委的网上考核,连续第七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红盾行”系列服务被_市文明委表彰为全市优质服务品牌,志愿服务工作获得全市“百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十大志愿服务组织奖”。组织拍摄的老陆的红盾情?公益梦党员教育专题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报送到中组部参评,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篇二:工商管理工作总结报告今年以来,围绕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_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
16、工商局工作安排,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一、主动作为,履职尽责,_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稳步推进全系统清醒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清醒认识和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主动作为,履职尽责,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发挥职能作用,服务_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取得新突破。1、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激发市场活力。_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9月1日起,全面实施“
17、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11月1日起,_开通新设企业网上注册,逐步实现商事登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公示、网上发照等电子化管理。截止11月底,_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2665户(其中内资企业37233户、个体工商户104643户、农专社10789户),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399户(内资非私营企业180户、私营企业4217户、个体工商户13395户、农专社607户)。2、引深商标战略,推进品牌兴市。全系统加大了培育注册商标和争创驰、著名商标力度。截止11月底,新申请注册商标970件,推荐申请认定山西省著名商标52件,推荐认定驰名商标1件,指导5个社团组织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已被国
18、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_有效注册商标达到了5873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2件、山西省著名商标10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长治堆锦”今年2月份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月份,着手制作品牌的力量大型商标画册5000份,重点宣传和展示我市驰名、著名和地理标志产品及企业风采,加快“品牌兴市、品牌兴企、品牌富民”建设步伐,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委托地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商标注册申请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市工商局积极申请,我市被省工商局列入全省首批上报国家工商总局(首批共三家,长治、太原、大同)。获批后,将为我市的市场主体申请注册商标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3、发挥工商职能,解
19、决民企融资难。_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发挥工商职能,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扶持力度,推进银企对接,发挥抵押担保登记职能,以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共办理股权出质设立登记6户,出质股权数额2.16亿元,帮助企业实现质押融资4.31亿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20起,主债权金额达到34.7亿。4、关注民生,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15期间,围绕“新消费我做主”年主题,开展了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三大运营商约谈、召开新闻发布会、建立“四省六市”联动维权机制、开展宣传、咨询等形式多样、亮点纷呈的活动。重点开展了对、银行、汽车销售、通信等行业的消费维权工作,通过问卷
20、调查、明察暗访、走访消费者等措施,发现并及时处置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特别是对这些行业使用合同中的不公平格式条款(即“霸王条款”)进行了纠正。_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接到群众电话及来访5521件,其中咨询类4506件,申诉和举报101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0余万元。5、强化信用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系统充分运用“长治商务诚信网”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披露、公示企业信用信息,运用异常经营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录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组织开展了省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我市开展的“山西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共享)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培训会议,共计180余人参会。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
21、用”活动,26户企业荣获2023-2023年度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51家企业被公示为2023年度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同时推荐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9户。5月19日正式开通山西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共享)系统进行信息归集,并建立了工作台账。截止11月底,_在“山西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上共公示股权出质166条,动产抵押333条,良好记录94条,失信记录424条。6、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和工商部门“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以山西工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登记数据库为依托,建立了_市场主体名录库。建立了市工商局市本级执法人
22、员共80人名录库。在部分县区开展了企业公示信息“双随机”抽查试点工作。按照宽进严管相结合的要求,努力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监管制度。一是认真开展企业信息公示工作。_企业应报31825户,已报28713户,年报率90.22%。二是认真开展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工作。按照省局要求,通过网络监测比对、实地核查企业803户。三是大力推进经营异常名录信息管理。全年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异常状态68799户,移出10051户。四是开展了行政处罚案件补录及信息公示工作。_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应公示144件,已公示144件,公示率、及时率均达100%。(二)加大市场
23、监管力度,维护有序的市场交易和竞争秩序有了新进展。1、认真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和专项执法检查。以大型商场、品牌专卖店及专业卖场为重点,开展眼镜类商品和金银、珠宝首饰、服装商品质量执法检查,共抽检84个批次。开展了成品油和农资质量抽检监测工作,对_106座加油站抽检油品206批次,抽检农资46户55批次。对36户销售不合格商品的经营户进行了立案查处,罚没款20万元。2、开展了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对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公交、保险、殡葬等重点企业进行了检查规范。共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48起,其中公用企业限制竞争案件1起,商业贿赂案件2起。查处了三起社会反响强烈的大要案件
24、。分别为长治市某燃气有限公司限制竞争案(强制搭售保险),罚款10万元,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治中心支公司商业贿赂案,罚款6.8万元,长治市某燃气有限公司商业贿赂案,没收违法所得19553.6元,罚款7万元。3、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网格化管理机制。全系统加大了防范传销宣传力度和与公安部门的配合力度,组织大规模的打传行动2次,端掉传销窝点6个,遣散传销人员120余人,移送传销案件2起。4、强化商标监管执法,引深“双打”工作开展。开展了对互联网领域、商品市场、农资市场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治理。加大了对涉嫌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的打击力度。开展保护“迪士尼”、打击“汾、杏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商 管理工作 总结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