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国际经济法硕士论文参考.docx
《2023年年国际经济法硕士论文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年国际经济法硕士论文参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年国际经济法硕士论文参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国际经济法硕士论文参考,供大家参考。 篇1 浅谈国际经济法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变化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注重对能源高效利用、能源开发,以其低能耗、少污染、少排放的特点受到人们青睐。它的出现是为了应对能源、环境、气候发生的改变,其对能效的利用、能源改善和先进能源结构让人们看见未来经济环境和平共处的无限可能。其目的不仅仅关注气候变化,其新时代的变革意义早已渗进全球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国际经济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经济法也必须适时改变适应时代的进步。一、国际贸易法与低碳贸易(一)低碳贸易发展现状当下为有效缓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改
2、变,所新生出的新型低碳经济形态,已经说明环境与经济俨然变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新的政策不断推出,碳标签、碳足迹等都成为新贸易体制下的衡量标准,国际贸易法也在新形势下不得不做出些改变。碳标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它是一种新型的标注方法,就是将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有的碳排放量预计出来标明出来。碳足迹越大,产品整个消费周期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就多,对全球变暖的危害就越大,这些消费者都可以在产品的标签寻见。在欧美就可以在许多超市中找到碳标签。以英国为实例,2023年起英国最大的tesco超市就将碳标签加在其7万多种商品上,以供有环保理念的消费者通过碳标签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商品。与此同时,英国也积极
3、加入环保行列中,以碳基金的方式将碳标签推广到中小企业中。目前,美、日、法、韩、等国正在积极推广碳标签。(二)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冲突与低碳贸易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往来应采取非歧视原则,低碳贸易的出现则放缓了其自由贸易的进程碳标签的出现成为了低碳贸易经济中新的壁垒,影响着非关税贸易政策,甚至影响到产品的制造与供应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关系,从而自由化进程放缓。由于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准确测量碳足迹的技术,不得不在贸易中被迫购买低碳技术而至失去成本优势。而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以垄断高端科技为核心,在破坏国际贸易自由的同时,也体现出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这不仅仅没有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达成的
4、在气候变化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无视WTO的基本原则。在国际自由贸易领域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为发达国际提供初级产品加工,而且还承受着发达国际用碳关税和碳标签所构成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冲击,使国家之间的歧视日益严重。(三)国际贸易法的变革趋势国际贸易正向着倡导低碳经济、开展低碳贸易的方向发展。而贸易自由与低碳理念的冲突则完全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法的变革来调节。第一,在京都议定书后,发展中国家对于减排的责任明确,而发达国家不能以任何形式对先进的环保技术进行垄断,其中就包括以专利或技术的名义。发达国家有义务也有责任承担起碳减排的责任,以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与发展中国家
5、相处。积极地向发展中国际转让低碳技术,使发展中国家积极健康地向低碳的经济模式型转变,进而发展中国家在外贸经济模式中的地位将得到改善。第二,在发达国家国内立法时,对于涉及到低碳贸易的法章,应放缓其高标准的推进进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发展中国家留些空间,并不以此为借口垄断技术,阻碍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第三,借助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法规,让低碳贸易逐渐转变为国际贸易的核心,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会渐渐受益。二、国际投资法与跨国低碳投资跨国低碳贸易投资时国际间利用投资发展低碳的方式,这其中既有来自本国对外的投资,也有国外对内的投资。如今碳投资热点倾向于循环利用、能源再生和环保产品的制造
6、三大方向。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国际投资法产生的意义何在,以我国为例,大量三资企业的入驻,加剧了环境破坏,这都是因为其大多以加工贸易为主,加之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注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利益。国内立法也被包括在国际投资法之中,发达国家普遍遏制国内碳排放的加剧,通过各种各样地措施,比如说碳税政策、碳排放交易机制、对高能耗企业地整改和遏制等等。而发展中国家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利用外资来发展本国经济必不可少,但同时也应提高其入驻标准。一、阻止发达国家高碳排放量企业入驻国内,禁止碳污染的转移。二、鼓励并支持高洁能源、新型能源新型低碳材料企业地进入。三、争取高新能源外商企业入
7、驻,给予其优惠,并积极吸收其节能减排、制造新型能源的技术和方法,减轻因经济而给国内带来的环境压力。改革后的国际投资法势必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鼓励对外谈投资抵制对内碳污染转移。这也必将改变我国旧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消除对外贸易中隐藏的碳污染,减轻国内行业失衡度。对于资本输出国也不能仅仅使用道德制约,各国应以多边条约为彼此约束,进行绿色的贸易投资,使发展中国家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碳污染排放国。三、国际金融与法碳金融在京都议定书中明确指出了三个提供碳排放交易的市场体制:国际排放交易,是指发达国家间利用制定机构减排;联合机制,是指发达国家间相互帮助减少碳排放量;清洁发展,这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机制,
8、指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减排工作、完善减排流程、改进减排技术。其目的在于明确温室气体交易中大体方向和各个国家在其中的职责。也说明国际碳金融市场在逐渐繁荣,各项体制得到完善。国际碳交易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项目的交易和基于配额的交易。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分配和买卖碳排放量的机制。以欧盟为例,早在2023年1月1日就启用了其碳排放交易体制,即在预估本国的排放量总量后分配给国内指定单位排放权,如果其碳排放量低于预估值,也就是还有剩余的碳排放量,其剩余的碳排放量就可以用于出售,反之则需要购买。欧盟作为一个碳交易的先锋阵营将国际经济的形式融于低碳经济中,使低碳经济有迹可循,内容逐步完善。其所存的低碳经济
9、交易环境也完全是出于各个国家自愿,使碳交易有法律依靠。目前低碳 经济正促使着国际经济体制向着绿色经济迈进,金融投资方向向着高洁能源、低碳排放的新方向 发展,同时在新经济体制下的国际金融投资也发生着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愿意投资低碳经济市场,银行搬出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一系列碳经济的衍生产品,为搏得新兴的低碳经济市场, 保险业也通过 计划融有低碳环保的新型绿色产品提升自身业内的可持续增长。在国际低碳经济市场中,银行承担着碳经济信贷资金的配属与约束的责任,保险业承担着转移低碳经济风险的责任,机构投资者承担着 环境治理的信托责任,而碳基金就是其中交易主体,承担着自身的金融价值。随着绿色经济的
10、不断发展,国际金融与国际碳金融之间的触碰会日益增加,但相应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四、低碳经济对国际税法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向着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势必会对国际税法产生影响。发达国际在发展其低碳经济的前提下,将可能产生的化石能源需求降至最低,同时分配国内碳排放压力,将企业密集区中的部分企业转至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也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过程中势必产生国际 税收问题。本国内,为支持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而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比如征税、补贴等都将影响着国内税收问题。在国际,国际税法作为调节跨国征税对象,即跨国财产价值和跨国所得的法案,必定在低碳经济体制相对成熟后出台新的财税鼓励政策
11、,明确价格形成机制,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与碳排放量确立税种、税率。碳关税具有税收的一般规律,通过提高对密集型企业区碳排放量的控制,达到抑制碳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减排和遏制全球变暖的作用。其中发达国家借助促进低碳经济为借口,在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公约的共同作用下大肆推广碳关税。而此时碳关税作为新型的国际经济壁垒正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出口经济。发达国际利用碳关税进行其环保产品的出口行为和利益交换,而碳关税作为一种国际关税标准也同时是一种惩罚措施,帮助了发达国家提升自身低碳量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遏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经济。由于碳经济尚处于新兴时期,其法律强制性尚未普及到全球,加之各个国家内对碳
12、排放量的标准与测定不尽相同,所以碳关税很可能形成一种经济的报复体制,不利于全球的自由经济。此外,低碳技术在发达国家中所处相对平均状态,换而言之,其关税贸易壁垒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而碳关税的推广和提出也对WTO国民待遇原则和京都议定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悖。在发达国家提出碳关税的同时,也是其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为本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多利益为目的,使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落后产业分置给发展中企业,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失偏颇。但统筹来看,碳关税的出现也具有其一定意义和作用,尤以从环保角度考虑,碳关税的征收是有积极健康的作用的。而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应积极与国际公约提出
13、合理性建议和要求,达成可以切实在碳经济中保护自身利益的条款,并以国际条约为依靠实行其法律强制力。而发达国家应履行其为减少碳排放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履行其大国职责,使发展中国家在碳经济体制中得到平等对待,并能够得到先进的碳减排技术援助。结论碳经济时代是大势所趋,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已经说明经济不再是唯一有约束力的形式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怎么保持环境体制的健康才是当下我们所要问答的话题。只有在各国和谐发展、追求公共的经济、环境,世界经济体制才能稳定,环保才能不以经济为目的,各个国家才能确保低碳经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4、此外,在国际经济市场的建设时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如何能互利共惠、相互扶持,建立良好而又健康的交易体制也我们当下所面临的课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低碳经济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篇2浅探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趋势摘要: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国际经济法领域出现了规则统一进程加快、国家经济主权弱化、非国家行为主体影响扩大、软法重要性增强等新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此已经有所回应,目前需要从厘清在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角色定位、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多利用法律机制解决经贸争端以及积极倡导和创制新的理念与规则等四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对策。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中国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大潮流,已
15、经并将继续带来国际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作为以国际经济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法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出现相应的变化、发展和趋势。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面临着独特的机遇和挑战。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法律影响全球化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发表于1983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用以描述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他在文中大胆预言,全球化已然来临,全球性公司将在世界每个角落以同样的方式销售其商品与服务。1 在那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
16、球化日益成为被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尽管全球化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的现象,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但更多地是指经济现象。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内容。2如果将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另一种表述,那么以历史的眼光看,全球化并非一个新现象。事实上,过去数十年间世界经济的日益整合,在很多方面可以被视为开始于19世纪中叶、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广泛一体化进程的重续。3 有的论者甚至将全球化之肇端上溯至1492年哥伦布的首次远航。4 对于经济一体化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早在160年前即已做出深刻论述。5 然而,晚近的经济全球化在某些方面又确实迥异于以往:不仅表现在更大部分世界和更多独立国
17、家参与其中,更表现在现代科技,尤其是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微小和平坦,国内市场日益容易地在全球层面被整合,跨国公司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的个人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6 这些都使得现今所谈论的全球化具有了不同以往的独特内涵。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并无普遍接受的统一定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者和投资者的行为日益国际化,世界经济由一个单一市场和生产区组成,而不是由各国经济通过贸易和投资流动连接而成,区域或国家只是分支单位而已。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全球化是指跨境货物和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种类的增多,以及技术更为
18、迅速和广泛的传播,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市场金融、产品、劳动力更紧密一体化的过程,9 表现为货物和服务市场、金融体系、公司和产业以及技术和竞争的日益国际化。10 而在全球化专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看来,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正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人民更加紧密的一体化,带来了交通运输和商业成本的显著降低,并且瓦解了商品、服务、资本、知识和跨越国界的人力资源流动方面的人为障碍。11 上述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至少存在如下共识: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过程;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增长要素突破国界限制,在世界范
19、围内更为自由流动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包括诸多不同层面和要素的复杂过程。这些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经济全球化无远弗届,在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其对法律的影响而言,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创制主体的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治理(governance)及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日益成为法律领域的主题词,传统的国家中心法律本体论逐渐被多元法律本体论所取代,各种次国家、跨国家和超国家层次的力量迅速崛起,同民族国家分享全球治理权;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职业/行业组织、跨国公司乃至个人在国际法律规则的创制和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其次
20、是调整对象的丰富化和综合化。全球化不仅带来了许多过去未曾有过的新现象、新关系、新问题,使得法律的调整范围不断扩大、调整对象日趋丰富,还使得不同法律部门间的联系、影响和融合大大增强,一部法律可能会同时涵盖贸易、投资、金融、环境、劳工、人权等传统上泾渭分明的多个主题。最后是规则内容的趋同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空前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国际协调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全球范围的法律规则也日趋整合,不仅表现在各国国内法,尤其是经贸领域法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日益加强,反映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要求的法律规则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还表现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两套规则体系日趋融合。尽管
21、理论界对于是否已经出现法律全球化尚存争议,但法律趋同化这一点应当是毋庸置疑的。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新趋势作为以直接国际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体系,国际经济法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尤为明显,在统一规则、参与主体、调整对象、表现形式等方面出现了诸多新趋势。(一)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趋势加强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这一点在最近几十年来尤为明显。13 大量国际经济条约的制定,使得包括国际商法在内的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进程明显加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国际商事法律规则日趋统一作为调整国际商事交易的法律规范,国际商法的统一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联合国国际贸
22、易法委员会主持制定的相关国际公约。例如,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迄今为止已有73个缔约国,涵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14 极大促进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实体规则的统一。同样,1974年国际货物销售时效期限公约和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应领域的规则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还在国际支付、担保权益、电子商务等领域通过了联合国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1995年)、联合国国际贸易应收款转让公约(2023年)和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2023年)等新公约;虽然这些公约至今还只在较小的范围内发生效力或者尚未生效,但其
23、在国际商法统一过程中所起的示范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促进国际商法统一的另一大动力是国际商会近几十年来主持编订的各类商事惯例。尽管不同于国际公约或习惯国际法,国际商事惯例没有强制性,但作为商人自己的立法,国际商事惯例直接反映了国际商事交易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在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成熟的国际商事惯例被国际公约或国内立法所借鉴吸收,上升为法律,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法的统一。2.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加速了各国涉外经贸立法的趋同如果说国际商法的发展代表着国际经济法在横向的交易法层面的统一趋势,那么世界贸易组织(WTO)法律体系则代表着国际经济法在纵向的管理法层面的统一趋势。WTO是当今世界最成功也最具
24、代表性的国际经济组织,迄今为止已有153个成员国, 其以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为核心、以大量具体类别协定为补充的法律框架,构成国际贸易管理方面最重要的依据,不仅作为国际法律规范得到普遍遵循,还通过不同方式转化为成员国的相关国内立法,极大促进了各国涉外经贸立法的统一。不仅如此,WTO的影响还辐射到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等其他领域,通过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以及1997年金融服务贸易协定等文件,促进了相关领域法律规则的统一。3. 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区域内经贸法律的统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年 国际 经济法 硕士论文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