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2份12568.pdf
《2019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2份1256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2份12568.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1用下列物理量描述火车上行人的运动情况时,与参照物选择无关的是()A时间 B速度 C位置 D路程 2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指路牌 B路边的树 C路边的石雕 D小龙 3据新华社报道,2014 年8 月20 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 分 37 秒 52 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 2 000 米,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A5 m/s B10 m/s C5 km/h D10 km/h 4
2、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跟()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5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小明家有一风铃,风铃的金属管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细相同但长度不同,小明用同样的力,分别敲击风铃的金属管,并仔细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这样可研究声音的()A音色与金属管材料的关系 B响度与金属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金属管长短的关系 D速度与金属管长度的关系 7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
3、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9在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受到轻伤时,常用蒸发快的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做麻醉剂,把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运动员就可继续参加比赛,这是由于复方氯乙烷喷雾剂()A升
4、华吸热 B凝华放热 C液化放热 D汽化吸热 10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不变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1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2甲
5、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 t15 min 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 4 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 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 2 倍(第 12 题)(第 13 题)二、填空题(19 题 3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13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s。142016 年的“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妈妈一起乘坐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如果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_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_的。(均
6、填“运动”或“静止”)152016 年 5 月 29 日,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产生的。16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cm,测得这枚硬币的直径是_cm。(第 16 题)(第 17 题)(第 19 题)17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制冷剂在冰箱外冷凝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此过程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18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
7、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_。(均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9“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 1 165 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 233 s,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判断自己是_(填“运动”或“静止”)的。三、实验与探究题(20 题 6 分,21 题 8 分,22 题 10 分,共 24 分)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
8、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 0 的位置在上方,并将该位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1)视频显示,小车从 0 刻度处运动到 0.20 m 刻度处,用时 1 s,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m/s。(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5 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s 和对应时间t 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据作为对应时间的平方。(第 20 题)s/m 0 0.05 0.20 0.45 0.80 t/s 0 0.50 1.00 1.50 2.00 t2/s2 0 0.25 1.00 2.
9、25 4.00 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运动的 st2图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 s与时间的平方 t2的关系式是_。21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 时,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5 分钟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 _(答出一条即可)。(3)由图乙可知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_ _。(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_ _。(回答出一条即可)
10、(第 21 题)22一天饭后,小明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很想知道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布料种类的关系,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_ _。(2)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_布各一块,足够的水。(3)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将现象记入表中。布料种
11、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4)结论:_ _。(5)应用: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四、综合运用题(23 题 6 分,24、25 题各 9 分,共 24 分)23火车以 18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离山底隧道一定距离处鸣笛,经过 3.6 s,火车驾驶员听到笛声的回声,则火车鸣笛时与山底隧道入口处的距离为多少米?(设空气中声速为 340 m/s)24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4 s。则:(1)在某次实验中,
12、该志愿者驾车以 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3 m,则经过多远的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 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 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3)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如何变化?(第 24 题)25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鼓楼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 25 题
13、)答案 一、1.A 2.D 3B 点拨:平均速度 vs/t2 000 m/217.52 s9.2 m/s33.12 km/h。4B 点拨:振幅一定,距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5A 6C 点拨:题中实验控制了其他条件相同,改变了金属管的长度,由控制变量法知,可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金属管长短的关系。7D 8.D 9.D 10C 点拨: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可见 A 错误;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可见C正确,B错误;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极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
14、面凝华形成霜,可见 D 错误。11A 12D 点拨:由题图知两同学在10 min时相遇,故A错误。由题图知,甲同学 10 min 经过的路程为 3 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v甲s甲t3 km10 min0.3 km/min;乙同学 10 min 经过的路程为 1 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 v乙s乙t1 km10 min0.1 km/min,v甲3v乙,故 B 错误。由题图知,相遇后乙用时 t乙15 min10 min5 min 经过的路程为 1 km,速度 v乙s乙t乙1 km5 min0.2 km/min,v乙2v乙,故C错误。由题图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 4 km,总时间为 15 m
15、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4 km15 min;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 km,总时间为 15 min,乙的平均速度为 v乙平2 km15 min,v甲平2v乙平,故 D 正确。二、132.50;170 点拨: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 1 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2 min;停表的大表盘分度值为 1 s,指针在 50 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50 s,即停表的读数为 170 s。14静止;运动 15传播过程中;振动 160.1;1.50 点拨:长度测量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7汽化;液化;放热 18外侧;内侧 点拨:夏天,车外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
16、的窗玻璃液化成水珠;冬天,车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液化成水珠。195;运动 三、20.解:(1)0.2(2)如图所示;s15t2(第 20 题)21(1)96(2)98;当地气压小于 1 个标准大气压(3)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的初温低 点拨:(4)在实验过程中,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多,或者水的初温太低。22(1)探究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其布料种类之间的关系(2)涤纶、麻、棉(3)杯中所剩下的水量(4)棉质抹布的吸水能力最强(5)棉质 点拨:(1)实验目的:探究抹布的吸水能力与其布料种类之间的关系;(2)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涤纶、麻、棉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17、3)三个烧杯中倒入质量相同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因三块布料吸水多少不易比较,故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杯中所剩下的水量,将现象记入表中;(4)分析记录的数据表格可以观察到: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系,棉质抹布的吸水能力最强;(5)因为棉质抹布的吸水能力最强,因此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棉质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四、23解:车速 180 km/h50 m/s,则火车鸣笛时与山底隧道入口处的距离l(v1v2)t/2(50 m/s340 m/s)3.6 s/2702 m。24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人教版 初中 物理 年级 上册 第一 学期 期中 期末 测试 答案 解析 1256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