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解析版)概要1讲解26764.pdf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解析版)概要1讲解2676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解析版)概要1讲解26764.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共 29 页)2016 年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9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在他看来,个人的
2、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百姓”才是终极目标。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分。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从孔子本人一生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儒者
3、,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到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武气质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
4、”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也没有有效地搭建起由内圣成德通往外王事功的桥梁,这也成为之后儒学发展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从儒家事功伦理的演进过程来看,它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尽管二者经常相互批评、辩难,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在与德性伦理的分歧中也可以看出,儒家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事功学者大都没有沉迷于书斋,而是着眼于现实,发扬儒学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致力于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问题的解决。(选自李雪辰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脉络,有
5、删改)(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事功”的一项是 A烛之武在郑国面临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的紧张形势下,不顾危险,勇于担当,夜闯敌营说服秦伯退兵 B西汉名将卫青率领汉军七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C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流放到北海无人之地,牧羊十九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第 2 页(共 29 页)D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能够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是儒者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6、B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他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未排斥事功。C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导致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D儒家事功伦理在演进过程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二者虽有分歧,但并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 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国家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追求事功,前者应当依照“义”的原则治理好国家,后者也 可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积极追求物质利益。B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体现出对事功的重视。管仲的为人处世与儒家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但他 辅佐齐桓公建立卓越事功,因而备受孔子称赞。C以颜
7、渊、曾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德性伦理传统,后世儒家强化了这一倾向,将修身养性 作为儒者的第一要务,逐渐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D 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事功伦理传统,坚持强调经验和实际知识的重要性,后世儒家 则以此为基础,升辟了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的途径。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
8、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汝南。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茺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
9、射、养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节选自新唐书李澄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B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第 3 页(共 29 页)C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
10、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 D澄之丧/克宁秘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将,副将,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职务,其最高掌管为刑部尚书。C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封户有虚实之别,其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唯加实封者,才能收 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也有作降职远调的例“左迁”,表升迁的词语还有“擢”、“升”、“出”、“陟”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
11、澄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官职一路升迁,最终被封为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B李澄为人谨慎有心计,德宗嘉奖他,亲手写了帛诏藏在密丸内,授任李澄刑部尚书、汴州节度使。李澄未宣布立即集训兵马。C李澄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李希烈的阴谋,不仅有胆,而且有识,审时度势,归顺朝廷。朝廷派 宦官薛盈珍持节来到,封李澄为武威郡王。D李澄做事很独特,他每次呈上表章,必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士大夫看不惯他,笑他粗野。(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译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出,军士从剽之殆尽。译文:。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念
12、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 大江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到处堪唏发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注】陆深:华亭(今松江)人。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黄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战国楚人,号春申君,曾疏浚黄浦江;袁崧,东晋人,曾任吴国内史,后被杀于沪渎垒(今上海青浦)“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唏发:晒干头发。(1)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相比,本词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13、2)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l)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两句。极力渲染大鹏 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说明了真挚的情谊可以 超越千山万水的阻隔,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两句,借赞叹刘裕北伐的战 功,来抒发对于现实的感慨。第 4 页(共 29 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瓷 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 8 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
14、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 60 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
15、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 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
16、说,“好,30 万就 30 万。”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 8 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 22 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 万元。”第 5 页(共 29 页)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
17、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 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
18、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 40
19、0 万。”(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 年第 16 期,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瓷瓶”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瓷瓶的真假”这一悬念直到小说结尾才见分晓,王家两送瓷瓶 的情节安排深化了主旨。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家送的瓷瓶,可见他并不是授恩图报的人,不想因为救了别 人就接受被救者的馈赠。C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医院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铺垫了下文,为顾林去卖瓷瓶埋下伏笔。D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边看边摸,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 30 万元顺利成交。E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
20、人的事情,这一细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 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 400 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史学巨擘朱希祖 刘宜庆 第 6 页(共 29 页)史学巨擘朱希祖,一生有诸多身份,史学家是其根本,其史学研究范围很广,成果也非常丰富,在许多领域有开创之功。朱希祖 1919 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不久兼任史学系主任,写
21、成中国史学通论一书及许多史论。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学系主任。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人。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朱希祖是历史学科的开创者,他率先引进了西方治史的方法,以科学的考证,呈现历史。他认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材料。1920 年 1 月 20 日,朱希祖对北大历史学的学生讲话,后以史学绪论发表在晨报上,这次谈话的要点有三:学历史要持主
22、动的态度,拿科学方法研究,而加以精密的考据,为吾国史学界开一新纪元。其次、编国史没什么价值,有价值者为编民史。盖以民史没有什么忌讳,直辞去说,于社会情状、民生苦乐,无不可以极力描写。希望大家将来编纂一部有价值的民史。第三、研究史学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将来。将来社会的善恶,全源于现在;现在的善恶,也不是突然而来的,是源于历史的。故现在是过去同将来之枢纽,是占一极重要之位置。朱希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大藏书家。“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身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奔走一生的写照。朱希祖藏书,大约开始于留学日本时期。当时朱希祖的恩师章太炎鼓吹革命,倡导反清,热衷
23、于收集并翻印明末抗清志士的文集。朱希祖受其影响,“始留意于晚明史籍”,并以南明史为研究方向。朱希祖在这时开始购书,几十年日积月累,涓涓细流汇聚成书的海洋。至 1937 年,朱希祖的个人藏书已达到惊人的二十五万余册,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了,而其中抄、稿本和古本方志、笔记、杂著等珍本善本多达七百余种。其中不乏善本,如山书、鸭江行部志,宋版周礼,明抄宋本水经注等,均为海内孤本。他素有“读书藏书家”之称。在朱希祖的藏书中,南明史是一个重要的类别,这是朱希祖治史的研究方向。1934 年 2 月,朱希祖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来南京就任史学系主任,他的七百六十多包善本,辗转运到南京的住宅。抗战爆发后,朱
24、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厄运而多方奔走。朱希祖的奔波和操劳,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1931 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欲吞并中国。在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开始了对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朱希祖在其日后完成的 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的序言中说得很清楚,是“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足迹所到,西至安徽太平,东至丹阳经山,南至江宁秣陵,北至长江。举凡史乘记载,野老传闻,无不按图索骥,遍加访问。他用现代考古方法对南京地区文物进行考古,发现了齐宣帝永安陵、齐高帝秦安陵、齐武帝景安陵等十三处六朝古墓。其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为后人研究六朝陵墓、石刻打下坚实基础,大多数观点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既起,朱
25、希祖尝论“藉历史以说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认为“亡史之罪,甚于亡国”,主张政府当开馆修史。1940 年 2 月,国民政府接受朱希祖关于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的提议,于重庆歌乐山设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并聘请朱希祖为总干事。1944 年 7 月 5 日,朱希祖病逝,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国民政府在中央图书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各届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选自名人传记2014 年第 7 期,有删改)第 7 页(共 29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海南省 海口市 农垦 中学 高考 语文 考前 模拟 试卷 解析 概要 讲解 2676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