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577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IP专享]+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5770.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医大师程莘农的养生之道 专家观点:我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就“八个字”,即豁达生活、认真吃饭。在生活上,要求很简单,一床一桌一电视、两椅两窗两字画、三面书墙三把针,这就是全部了。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合五味 平素饮食不要过于单一,不要过于偏好,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多种食物,混而食之,这样才能营养均衡,补精益气,为脾胃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在日常饮食中,我没有特别嗜好或忌吃的食物,日常餐桌上的蔬菜、肉食,我都悉数笑纳,这正符合中医饮食调养中“合五味”的原则,即食不可偏,杂合而食。“合五味”并不是简单地五味杂食。素问?
2、五脏生成篇中有“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意思是说,五脏之中,心需要苦味食物来滋养,肺需要辛味食物来滋养,肝需要酸味食物来滋养,脾需要甘味食物来滋养,肾需要咸味食物来滋养,这是由于苦、辛、酸、甘、咸五味分别与心、肺、肝、脾、肾五脏彼此相宜的缘故。而要想做到五味与五脏相宜,还需要考虑五脏的虚实、五行生克补泻以及时令节气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清,对应着油腻;淡,对应着咸和重,过食油腻或口味过咸过重,都会损伤脾胃 宜清淡 我的口味素为清淡,老年后更不喜欢肥甘厚味之品,日常以粗茶淡饭为主。此外,我非常注重情志的“清淡”。中医重视七情致病这类内因,在情志上,清与淡分别代表着
3、清心寡欲和淡泊名利,换句话说就是欲望不要太多,挫折不要看得过重,正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养心为重。脾胃容易被寒气、湿气所伤,因此,常吃暖食可温暖脾胃,增强其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 吃暖食 所谓暖食,即热不灼唇、冷不冰齿。在日常饮食中,我从不吃生冷食物(不仅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冰淇淋、冰棍,还包括未煮熟的食物、凉拌的菜肴和寒凉食物)。此外,我还喜欢喝热茶,甚至夏季消暑解渴,也是以“热”制“热”。养成饮食规律固然重要,但没有食欲时,勉强进食,或过分强食,会使脾胃受伤 饿才吃 我们要分清楚到底是哪里饿,眼睛饿了看一看,舌头饿了舔一舔,肚子饿了,才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现实生活中,吃饭这件再普通不过
4、的事情却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容。仔细想一想,我们现在有哪一顿饭是真正为了肚子而去吃的呢?不是眼睛饿了就是舌头饿了,聚会、应酬、商务会谈、工作餐等接连不断。正确的做法是吃下一餐时,摸摸自己的肚子,问问它:你真的饿了吗?在工作忙、用脑过度时,两餐之间有时会感觉到有些饿,这时可吃一两块豆腐干或小点心,垫一垫。注意了,不是大吃一顿,而是垫一垫,强调的还是以三餐为主餐,加餐只是垫餐,既然胃发出了要进食的信号,就吃一点,不能对此不闻不问,不能因为规矩、场合,甚至某些精神因素(比如减肥)的影响而拒绝回应身体的要求,这正符合中医饮食调节中的“食饮有节”的原则。我们经常忽视自己吃饭时的心境,是专心于食物,还是忙
5、乱于其他 专心用餐 用心去体会,简单的食物也会带给你美味、营养和享受,也许这正是食物要告诉你的,食物也有性格,需要你用心来倾听,也需要你用心来搭配。在用餐过程中需要注意“食不言”,即吃饭专心、心平气和,脾胃才能不受过怒、过喜、过思、过悲、过恐的负面情绪影响,而专心发挥它消化食物、运化精微、化生气血的作用。说到吃饭时生气致病,不能不提到一次生气事件。我一生治学严谨,对学术问题更是较真儿,非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来,即使上了年纪,这个脾气也始终没改。记得大约 5 年前,一次在大学里举行一个项目论证会,邀请我和几位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会上与另外一位资深专家在一个学术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到
6、了午餐时间也不罢休。于是从会场一路争执辩论到餐厅,谁知一进餐厅坐下吃饭,就一言不发了,大家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我说道:“食物有食物的灵性,它们不喜欢我吃饭时不专心;我的脾胃也有灵性,它们也不喜欢吃下带情绪的饭菜!哈哈!”一句话,逗乐了大家,也让学术争鸣不伤朋友和气,也许这就是我坚持的“不生气的大智慧”吧!有句俗语说的好,“欲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与寒”,其实成人也是一样,太饱伤胃,太饥伤脾,吃饭以七分饱为宜,不仅为了体型的美,更为了健康 七分饱 我在进餐时虽然对各种食物都不挑剔,但每类食物都适量而止,绝不多吃,每餐只吃七分饱。如果一不小心吃多了,就按摩腹部,以促进运化。腹部按摩能保健养生,早
7、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摩腹可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增强,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防止和消除便秘。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促进血脉流通。除了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到什么程度外,我在饮食养生中还强调要注意节气的规律 按照节气选择食物 在不同的节气,应注重不同的饮食养生原则和饮食搭配方法,如“春生”之时多甜少酸,以呵护肝气;“夏长”之时多进粥汤,以清凉解暑、呵护脾胃;“秋收”之时多食酸味果蔬
8、,以收敛肺气、养阴润肺;“冬藏”之时少食生冷,以养藏阳气等。像陀螺般的作息规律,我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不轻易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所有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没有一样的,有人吃素,有人吃肉,最重要的就是不轻易改变这些已经形成的习惯。鉴于以上原则,我的一日三餐很简单。早餐通常是一碗白薯粥、萝卜丝咸菜 1 碟,或是喝杯牛奶、豆浆,外加两块点心;午餐少不了炒青菜、鸡蛋羹,米饭 1 小碗,有时以芋头、山药作为主食;晚餐主要是稀饭或白菜汤饭,做法是用白菜做成菜汤,再加入米饭。经长期总结、摸索,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手法,医界同仁称之为“程氏三才法”进针快 穴位准 见效快 在过去,中医扎针的方法有百余种,学起来
9、非常麻烦,而“三才法”则是把针灸简单化了。天、地、人叫“三才”,天在上面,地在下面,人在中间,把扎针叫天、人、地,天就是浅,人就是在中间,地就是深,实际上就是“浅、中、深”,从而轻巧利索、准确迅速地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等融合为一体,在一两秒钟内快速完成,让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此外,针灸还有一大特点,即有双向性,穴位既可以升血压,又可以降血压;既可以止大便,又可以通大便。并且,针灸也讲补和泻,顺着经脉进针就是补,逆着经脉进针则是泻。在取穴方法上,应以大、小、缓、急、奇、偶为原则,取穴的多与少则应以证为凭、以精为准、以适为度、以效为信。针灸大夫指力要求很高,持针强调“手如握虎,伏如横弓”,运针
10、讲究指实腕虚,气随人意。得气就是扎针后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专家简介 程莘农 生于 1921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1990 年受到世界文化理事会表彰,荣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著有中国针灸学概要等。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等。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1 年 1 月 13 日第 7 版“中医保健”国医大师贺普仁:经络导引 养生健体导语:贺普仁,1926 年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 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贺老坚持练
11、习自创的经络导引养生功和做眼睛保健操,长期保持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贺普仁的经络导引养生功是他根据气功原理,在经络循行的基础上自创的一套祛病健身的功法,坚持锻炼能起到通经活络、通畅气血、引气归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气、元神充沛,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延年的目的。经络导引养生功法共分为六步。第一步:练功前准备采取端坐式,项挺直,目向前平视,闭口,舌舐上腭,全身放松,思想安静、洒脱,自然呼吸,气要均匀。第二步:以意领气,先由会阴开始上入毛际,沿任脉的关元、神阙、膻中、天突、廉泉到头顶;沿督脉由头顶下行至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至尾闾骨归会阴再上入小腹。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气冲、髀关,沿足阳明经直下到内庭,走足心涌泉穴,再从足三阴由下向上行经阴廉到气冲穴,右侧循行路线与左侧运行方向相同。第四步: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经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到天突。第五步:由天突向右经中府、俞府到肩井、巨髎、肩髃穴,再沿手阳明向下到阳池,再分别下行至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之后,从手三阴由下向上到极泉,经中府、俞府,到天突穴,再向右行与左侧运行路线相同。第六步:由天突向上到廉泉穴,因舌舐上腭,使任督相通,经气到头顶,再向下到风府,沿督脉直下至尾闾,回归会阴,再上行至丹田而终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