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3-1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9055.pdf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3-1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905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3-1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9055.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金箍棒的变化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5 页36 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提示 本课创设的情境“神奇的金箍棒”生动有趣、既能把今天的学习内容巧妙地糅合进去,又符合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时要重视对情境图的充分利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长度单位的认识内容实践性比较强,加之小学生又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并逐步完善。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同时教师应参与其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通过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
2、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检验本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3、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2、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2、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3、并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教学难点: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1 分的硬币、名片、1 角纸币、粉笔盒、作业本若干个 学生准备:学生尺、卷尺、一分的硬币、名片、别针、铅笔芯、1 角纸币、长 10 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2)关于它们我们都知道了什么?生:字母表示:米 m,厘米 cm 生:关系:1 米=100 厘米 生:手势表示米和厘
4、米(3)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是研究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厘米和米,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然后 实现知识的迁移,借学生口引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学习毫米 1、请你拿尺子量一量手中橡皮的长度或厚度(学生活动)汇报: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 总结:听了几个同学的汇报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你们要么用了大约这个词语,要么说几厘米多一点,要么说不到几厘米,想不想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毫米(mm)2、学习毫米(小组活动)仔细观察直尺,从哪儿到哪儿是 1 毫米 多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版 青岛 年级 数学 下册 金箍棒 变化 毫米 分米 认识 905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