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教学设计15558.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月迹》教学设计1555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迹》教学设计15558.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4 月迹 教材分析 月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作者在课文中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家中的一群孩子在奶奶的引导下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小组合
2、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学习指导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技术,铺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 1.会认“妒、袅”等 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2.自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重点:能说出月亮的足迹都会出现在哪里。教学难点: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3、新课(课件出示一轮圆月)1.师: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童心世界,我们和“文中的朋友们”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板书:月迹)2.作者:贾平凹在陕西省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娃”。(指导学生在脚注批画.)3.解题:题中“月迹”的“迹”是什么意思?(引领学生:踪迹、足迹)师:那么谁在寻月迹?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的踪迹?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迹 教学 设计 1555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