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22页)12049.pdf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22页)1204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22页)12049.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 一、用原文填空 1曹操的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诗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虚写诗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 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二、课时达标(一)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二)阅读天净沙 秋思,完成下列题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
3、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时达标(一)1.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二)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
4、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3.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 世说新语两则 一、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二)用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三)默写。1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
5、“_”等要素。3元方曰:“。,;,。”友人惭,下车引之,。(四)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人的称谓,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称,哪些属于谦称?(填写序号即可)(1)敝人(2)卑职(3)陛下(4)令尊(5)寡人(6)足下(7)令郎(8)老朽(9)麾下(10)君 (11)公(12)臣(13)愚(14)阁下(15)不才 敬称:谦称:二、课时达标(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兄女曰:“_。”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谢太傅“笑”
6、前喻,而“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_ 今义:_ 3翻译下列句子: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_ 4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二)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尊君在不()下车引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子将安之 、良愕然,欲殴之 、投诸渤海之尾 3翻译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三、能力提升(一)
8、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
9、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馆:这里指家。诗:这里指诗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宜尔子孙承承兮。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二)课外文言文训练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
10、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 一、基础训练(一)1相比 2.不如,比不上 3.才 4.约定;丢下,舍弃(二)1.义无反顾 2.怒不可遏 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三)1.南朝宋 刘义庆 2.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11、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四)敬称:(3)(4)(6)(7)(9)(10)(11)(14)谦称:(1)(2)(5)(8)(12)(13)(15)二、课时达标(一)1 2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3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的家庭气氛 5答案示例(言之成理即可):(1)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
12、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2)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不直接描写雪的形态,而是用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的意象状雪,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其他的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6略(二)1通“否”;拉 2 3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4做人要重礼守信 5“君”指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13、相当于“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以谈失礼,也可以谈不失礼,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失礼,友人已经认错了,就应该原谅他。不失礼,友人错在先。(言之成理即可)6略 三、能力提升(一)1相约同行。期,约定。退休回家。2(1)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3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翻译: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
14、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二)1(1)称赞,赞许(2)效法 2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
15、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翻译: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5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复习题 一、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16、。二、解词。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急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什么 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乘着、趁着 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三、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四、
17、用原文填空。时间:寒雪日 地点:內 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事件:咏雪 五、问答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兄子: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未若柳絮因风起)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
18、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9、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六、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4、兄女
20、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5、公大笑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七.阅读探究 1、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状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的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
21、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2、如何理解“公大笑乐”?答:两个都满意而笑乐。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3、与本文有关的句子: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中的“咏絮才”即指谢道韫,后用来比喻有才能的女子。6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1、期行:约定同性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4、乃:才 5、时年:当时的年龄。6、戏:嬉戏,玩耍。7、客:客人,指朋友。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9、委:丢下,舍弃。10、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11、家君: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22、12、无信:不讲信用。13、引:拉。14、顾:回头看。二、阅读探究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不讲信用,粗野无礼。、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敏机智、能言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失礼?说明你的理由。答:(1)不失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失礼,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
23、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2)失礼。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答: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友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答: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三、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无礼,你应该怎样做?答:(1)抓住对方的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24、2)针对对方的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像对方一样失礼。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个个客人,你该如何对待?答: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寻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3、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哪些?答: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等。4、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请举出这样的两个例子?答:(1)王冕四岁作画 (2)曹植七岁作诗 (3)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4)司马光砸缸 7 世说新语两则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
25、()2请解释下列词的含义。内集()俄而()骤()欣然()差()拟()未若()因()去()顾()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阅读感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答案 22 1204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