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浩然的诗赏析5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孟浩然的诗赏析5篇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朝气的安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孟浩然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洛之越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洛之越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首诗既写了自洛赴越之事,又抒发了诗人的失意愤懑之情,同时刻划了一个落拓不羁,傲岸不群的抒情主子公形象。 登鹿门山怀古 朝代:唐朝|作者:孟
2、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登鹿门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先写早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那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厚的怀古幽情;末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渡浙江问舟中人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主要擅长
3、写五言诗,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用于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胜利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满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敞,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很多人的。“舟中人”是来自四方的生疏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意
4、思是: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日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生疏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将当时那种淳厚的世风与人情味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并不是一味地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隐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新奇与揣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涯:那儿应当是越中他憧憬已久的地方。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诗句外淡内丰,似枯实腴
5、。“引领望天末”,原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犹如己出,描状生动。留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殊擅长的本事。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运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实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很好的评价。 孟浩然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初年进入张说幕府,始终到开元十三年(725年),其间几度出入,但并不得意,于是
6、漫游吴越一带。开元十三年秋自洛阳动身,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过浙江越州(今绍兴)。此诗即作于此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抒写了义公超尘脱俗、心洁如莲的美妙品质。前两联描绘出禅房四周宁静、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颈联写天气改变时禅房的别样景观。尾联点明义公品德高洁如莲花一尘不染,表达了诗人对义公纯净心境的感叹与赞美。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
7、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 田园作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田园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此诗作者写自己年已三十,仍旧闲居田园而感到愤懑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怀大志,昼夜自强,自以为诗赋已工,可以一展怀抱。但终因无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旧功名无成。所以结句以扬雄自况,既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又表明希望得到执政者援引,早日实现雄心壮志的心迹。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