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与答案10862.pdf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与答案1086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与答案10862.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与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2、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
3、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一、【译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译: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不会勾起思乡之情呢?二、【赏析】1.”闻”。这
4、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前三句描写、叙事,末句抒发思乡之情。这一切皆由“折柳”一词关联起来,而这首诗的“诗眼”是“闻折柳”。2.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当年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曲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猛然触动了诗人孤独伤感的情绪。)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三、【考试链接】1.点明远
5、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散入春风满洛城。2.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4.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
6、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译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
7、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1.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二、【赏析】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
8、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三、【考试链接】1.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写诗人由于行者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
9、茫然的感觉。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3
10、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晚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几个表达拟人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答:知春:赏析中应突出其消息灵通的特点。斗芳菲:赏析韩愈的晚春时应突出其互相比赛的特点。惟解:只知道。赏析中应突出其诚实可爱的特点。()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请对第三、四句中“杨花榆荚”的形象做分析,谈谈你的看法。A、劝勉说:劝人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多读书,以免像“杨花榆荚”那样白首无成。B、揶揄说: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C、怜惜说:“杨花榆荚”也是花。虽无大红大
11、紫,亦有其可称道之处。D、哲理说:诗有寓意。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他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刻意在诗中描画出一个“杨花榆荚”的形象,以鼓励“无才思”者应有不甘落后,敢于创造的精神。“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岂不是诗人所鼓励的么?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
12、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
13、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
14、的自然景观。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赏析:()齐鲁青
15、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望岳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
16、景象。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评析】第一句用夸张手法突出塔高的气势。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能站在塔顶看日出。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 眼前的困难、障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 阅读 练习 答案 1086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