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9课时)16083.pdf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9课时)1608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9课时)16083.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园地2 课时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会写 29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蒙、冠”等,能区分这些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在造句、写作中学会运用。4.抓住精彩的、关键词句进行理解、赏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5.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朗读,复述课文。6.通过学习本单元,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1.会写 29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蒙、冠”等。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朗读,复述课文。2.阅读课文,引
2、导学生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阅读、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阅读认知,学到新的知识。积累文中运用了想象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课时安排 草原2 课时 丁香结 2 课时 古诗词三首2 课时 花之歌1 课时 习作:变形记2 课时 语文园地2 课时 课 题 1.草原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 4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知课文大意,能理清文章脉络。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草原美景。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欣赏着草原的美景,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明确目标:是啊,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此浓郁的民族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草原,领略它如画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齐读课题。二、朗读课文,感悟新知:1.(课件)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本文的作者是谁?请简单介绍一下。(2)生字新词你会读吗?自读一次,齐读 2 次。(3)课文读通顺了吗?2.(1)介绍本文的作者老舍。(2)齐读生字新词。(3)指名
4、分节读课文,强化生字新词。3.(课件)任务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浏览课文,思考:(1)课文哪段写草原美景,哪几段写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2)第二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批注在书上。(3)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3.(课件)任务三:学习第一段,感悟草原美景。任务呈现: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1)从哪里感受到草原的美?(2)读喜欢的句子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师巡视指导。4.展示交流:(1)天空可爱::A在作者的心中掀起怎样的波澜?B优美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初入草原就爱上了草原。C.
5、你能通过朗读展示出这幅优美的画面,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吗?指名读,齐读。(2)一碧千里: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C 你能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看到这美景吗?指名读,齐读。(3)小丘柔美 羊群似花:A细细品味,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B男女生赛读。(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A 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久立四望什么?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
6、你会吟诵什么呢?C 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读出作 预期效果:希望同学们用心读书,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展示交流:师生交流,板书。者的感受吗?(5)“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作者的感受吗?为什么?领会拟人的写法。指导朗读,读出陶醉之情:比较句子,体会两个“品味”的不同意思。(6)教师小结:在这段中,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动静态描写相结合,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真不愧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啊!三、课堂检测:(1)根据意思写词语:A 一片碧绿,十分广阔。()B
7、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C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2)填空:草原 是著名作家()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全文共()段,可分为()部分,第一部分写(),第二部分分别写了()、()、()和()等内容,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草原的美景让人陶醉,草原的生活更令人向往。下节课我们继续草原之旅,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指导背诵:自读,指名读,齐读,把这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留在记忆中。结果反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了解对错,指导改正 根据反馈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草原 景 人 天空可爱 远迎 一碧千里 相见 羊群似花 款待 小丘柔美 联欢
8、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手写 课 题 1.草原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品读全文,梳理课文篇章结构,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3.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课前准备 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1.语言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我们
9、用一个字来概括草原的风景为-美。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让我们再次重温这美丽的风光,请同学们带着对大草原的赞美之情齐读第一自然段。2.欣赏草原图片,进一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二、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1.引语: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作者一行人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2.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3.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子:“河!”(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时的惊喜之情,因为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说明访问的
10、目的地快到了。)“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4.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默读课文2-5 自然段。全班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说说他们相见时的情景是怎样 板书:风景美 复习导入,重温草 原 的 美 丽 风光,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 再 次 走 进 草原、走入文本,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找 出 相 关 的 语句 的?(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课件:“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
11、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三、自主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5.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课件:“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指导朗读。草原人民富有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真的很令我们感动,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朗读这句话。除了吃和喝的,还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唱歌,以歌助兴)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一步感受蒙汉两
12、族浓厚感情,把两族人民一起高歌的愉快场景读出来。6.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草原人民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概括为:人情-美。蒙汉人民同欢乐的场景真是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气氛。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再次感受一下草原人民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课件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现在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刚才的画面,带着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来朗读3、4 自然段,再次回味草原人民的人情美。四、自主探究“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
13、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即兴发言)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指导理解这句话,强调借代修辞手法。)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民族之间的感情-蒙汉情深 学生朗诵这句诗。请大家饱含深情地朗读这句诗。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师:是啊,无论是蒙古族、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应该团结友爱,携起手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板书设计 草 原 风景-美 蒙汉情深 人情-美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手写 课 题
14、 2.丁香结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3.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2.介绍作者: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15、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
16、断断续续:不连续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引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
17、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4.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篇课文一共6 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 4-6 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四、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
18、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 整 体 感 知 能力。最后以一个反 问 句 作 为 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板书设计 丁香结 丁香花样貌(第 13 自然段)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 46 自然段)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手写 课 题 2.丁香结 课 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
19、写作文。3.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指名读第1 至 3 自然段。1.思考:这三
20、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2.学生交流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师适时呈现:(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1)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
21、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学生回答师梳理:(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
22、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二)指名读第 4 至 6 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问:研读第 4 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23、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导:研读第 5 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全班交流师指名朗读: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 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
24、怨。(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研读第 6 自然段。(1)默读第 6 自然段,思: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交流。(3)师:人生
25、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学生发言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象征意义:人生中 不 顺 心 的 事(愁怨)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 正 视 这 些 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板书设计 2.丁香结 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手写 课 题 3.古诗词三首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 3 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课时 1608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