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六)含答案解析z28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六)含答案解析z2805.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课时练(六)解析 一、选 择 题 1、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 A 代表某结构,则 A 为类囊体 B.形成 C、D 的过程需要能量,而产生 B 的过程不需要能量 C.突然降低环境中 C02浓度,B 的产生速率下降 D.C3中不仅有来自 C02中的碳,也有来自 C02中的氧 B 据图分析,A 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含有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B 表示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C 表示 NADPH;D表示 ATP。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A 代表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A 正确;B 表示氧气,是水的光解产生的,需要光能,B 错误;突然降低
2、环境中 C02浓度,C02的固定减弱,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减少,则消耗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减少,使得光反应减弱,所以氧气的产生速率下降,C 正确;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D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根据光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釆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产物氧气中氧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使小鼠死亡 C.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
3、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B 本题考查生物学史,考查对生物科学重大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研究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过程理解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鲁宾和卡门用18O 分别标记参加反应的 H2O 和 CO2,证明了光合产物氧气来源于参加反应的水,A 项正确;艾弗里做的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小鼠,且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单独不会使小鼠死亡,B 项错误;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眼色遗传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 项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构建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 项正确。肺炎双球菌两个转化实验的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
4、转化实验 科学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实验原理 S 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对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 实验原则 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毒性进行对照 S 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 实验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结果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类型 实验结论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 所用的材料相同:都巧妙选用 R 型
5、和 S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仅说明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则是前者的延伸,进一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 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3、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D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6、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 ADP 与 Pi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A 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导致组成膜的蛋白质等物质水解,进而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 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蛋白质和 RNA 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 正确;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 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来分析各选项。4、取生长旺盛的天竺葵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
7、并抽取叶片细胞内空气,均分后置于不同浓度的 NaHC0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记录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结果绘制的曲线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YZ 段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B.Y 点比 X 点细胞内的光合速率低 C.Z 点后曲线上行,可能是叶片细胞失水所致 D.Y 点时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 分析:图示是叶圆片沉浮法测定光合作用的相关曲线,图示结果表明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产生的氧气增多,叶片浮起来的时间变短。详解:YZ 段平缓,说明随着二
8、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不在增强,则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A 正确;Y 点与 X 点相比,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提高,B 错误;Z 点后光照强度不变,二氧化碳浓度高,而曲线上行,说明光合作用减弱,应该是叶片细胞失水,代谢受影响导致,C 正确;Y 点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则叶肉细胞产生 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 正确。5、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照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值称为光饱和点。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 25降温 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下列关于此植物光饱和
9、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B.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 C.常温下达到光饱和点后,适当升高温度其光饱和点可能会升高 D.相同温度、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其他植物的一定不同 C 达到光的饱和点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光饱和点的因素有 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温度会影响光的饱和点,不同温度下光的饱和点不同,而光照强度不影响该植物的光饱和点,A 错误;据题意只能得知某植物在温度由 25降温 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而不知道高于 25光的饱和点如何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B
10、 错误;由于温度影响光的饱和点,因此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适当升高温度其光饱和点可能会升高,C 正确;据题意无法确定在相同温度、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光饱和点是否相同,D 错误。本题以光的饱和点为素材,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问题。需要理解光饱和点的概念,然后结合各选项综合作答。6、如图甲为 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B.C 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 CO2浓度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D.当温度
11、从 25 升高到 30 时,B 点将左移 D 甲图为净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为光合作用酶活性(虚线)和呼吸作用酶活性(实线)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甲图中 A 点代表无光照,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代表呼吸作用强度,故 A 正确;甲图中 C 点,代表在光饱和点时,刚好达到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AC 段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 点以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变化,趋于稳定,则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为 CO2浓度、温度、内因(如叶绿体含量、叶绿素含量、酶数量)等,故 B 正确;从乙图可知光合作用酶最适温度约 25,呼吸作用酶最适温度约为 30,故 C 正确;当温度从25 升高到 30
12、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达到最大速率,因此,该种变化因素不利于光合作用,达到光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将增大,B 点将右移,故 D 错误,综上所述,选 D 项。当涉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问题时,分析顺序一般为:光照-CO2-温度-内因;而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一般移动规律为:当变化因素有利光合作用,则补偿点左移,饱和点右移,反之,亦然。7、ATP 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种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B.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 ATP 的速率增大 C.线粒体内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都能合成 ATP D.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 ATP 可用于植
13、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B 本题考查 ATP 合成、场所及作用,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其合成场所主要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且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用于暗反应阶段 C3的还原,而只有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过程。乳酸菌为厌氧菌,其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为乳酸,释放少量能量,这部分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其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此外,还有部分能量仍储存在乳酸中,故 A 错误;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提供大量 ATP 水解用于供能,因此,ATP产生速率会增大,故 B 正确;真
14、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有 ATP 合成,而光反应阶段,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薄膜有 ATP 合成,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是发生 ATP 的水解,故 C 错误;叶肉细胞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用于暗反应 C3的还原,故 D 错误;综上所述,选 B 项。在活细胞内时刻发生着ATP 的合成和 ATP 的水解,活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但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 ATP 是由呼吸作用过程产生,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用于 C3的还原过程。8、某单细胞生物无核膜结构,但可以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该生物是()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酵母菌
15、 D.蓝藻 D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某单细胞生物无核膜结构,但可以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说明该单细胞生物为原核生物,而且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A 错误;变形虫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B、C 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 正确。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的生物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无核膜的生物应为原核生物,据此分析各选项。9、研究者使用同位素18O 标记水和碳酸氢钠中的部分氧原子,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
16、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氢钠中18O 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 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8O2是在小球藻叶绿体的类囊体上生成的 B.HCO3-可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碳元素 C.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D.释放的 O2中18O 比例与水相近,推测 O2来自于水 C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释放氧气,该过程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A 正确;碳酸氢钠释放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碳元素,B 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放氧速率与水中18O起始比例一致,与 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C 错误;释放的
17、O2中18O 比例与水中18O 起始比例一致,与 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推知 O2的氧原子来自于水,D 正确,所以选 C。【点睛】关键从实验数据对比得出结论:释放的 O2中18O 比例与水中18O 起始比例一致,与 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推知 O2的氧原子来自于水。10、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叶绿体中 ADP 的含量相对稳定,在 a点时突然停止光照,下列能表示叶绿体中 ADP 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A.A B.B C.C D.D B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ADP 等物质的含量与两个阶段都紧密联系 ADP 在暗反应中产生,光反应中消耗。当光照停止
18、时,光反应停止,ADP 的消耗终止,而暗反应无光照也可以继续进行一段时间,还可以产生 ADP,所以 ADP含量升高两个关键:ADP 含量与两个反应相关;暗反应不需要光 1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基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基质是无氧呼吸的场所 B.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 C.叶绿体基质是光反应的场所 D.以上三种基质的组成成分相同 A 细胞质基质是无氧呼吸的场所,A 正确;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B 错误;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C 错误;以上三种基质的组成成分存在差异,D 错误。12、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都属异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都属自养生
19、物的营养方式 合成作用所利用的能量相同 都将 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都需要光照 A.B.C.D.B 分析: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 CO2和 H2O 合成有机物,属于光能自养;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将 CO2和 H2O 合成有机物,属于化能自养。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错误、正确;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来自于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能量来自于无机物的氧化分解,错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将 CO2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正确;化能合成作用不需要光能,错误。因此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故选 B。13、
20、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B.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A 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A 正确;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 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错误;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即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中,D 错误。14、下图的纵坐标表示某种植物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且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 A 代表 O2吸收量,可以判断 D 点
21、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若 A 代表 CO2释放量,E 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 CO2浓度 C.若 A 代表 CO2释放量,若提高大气中 CO2浓度,E 点不移动 D.若 A 代表 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 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 30,B 点下移 B 本题以坐标曲线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若 A 代表 O2吸收量,则随光照强度的增大,从外界吸收的 O2量逐渐减少,说明光合作用生成的 O2被有氧呼吸所利用,所以光合作用是从 O2吸收量减少开始的,即在 D 点之前光合作用已经进行,A 错误;若 A 代表 CO2释放量,则 E
22、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最小光照强度),因此 E 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可能是 CO2浓度,若提高大气中 CO2浓度,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B 正确,C 错误;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若 A 代表 O2吸收量,图示曲线是环境温度为 25时测定的,当环境温度上升至 30时,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B 点则上移,D 错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过程,明确光照强度为零时的纵坐标表示呼吸速率,光照强度大于零时的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题图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把握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结合题意
23、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易错提示:理清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的关系,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如图 a、b 分别表示两种植物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研究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项研究中两种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 B.两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值代表相应光照强度时的净光合速率 C.图 b 代表的植物可能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中 D.植物处于图中 CP 所示光照强度时,叶肉细胞消耗的 O2大多需经过 5 层生物膜 A 该项研究中除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都处于两种植物生长的最适宜状态,故所处环境温度不一定相
24、同,A 错误;图中的光合速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 正确;图 b 代表的植物的光饱和点较低,所以更适宜生活于弱光照环境中,C 正确;植物处于图中 CP 所示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所以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大多需经过 2 层叶绿体膜、1 层细胞膜、2 层线粒体膜,共计 5层生物膜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D 正确。16、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t2t3,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 t2时刻增加光照,
25、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 ADP 和 Pi 含量升高,三碳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升高 A t1t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A 正确;t2t3,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 t2时刻增加 CO2,光合速率将再提高,B 错误;t3t4,光照强度不变,CO2增加,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 ATP 和 ADP 的转化,进而加快光反应的进行,因此光合速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光反应和暗反应都增强的结果,C 错误;t4停止光照后的短暂时间内,光反应减弱至
26、停止,类囊体薄膜上 ATP 合成受阻,ATP 含量减少,ADP 和 Pi 含量升高,被还原的 C3 化合物减少,直接产物含量降低,D 错误。二、非 选 择 题 17、科研人员为研究土壤 pH 对粳型杂交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步骤如下:将消毒后生理状态良好且相同的水稻幼苗分别置于 pH 为 4.0、5.0、6.0、7.0 和 8.0 的培养液培养,其他条件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水稻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叶绿素 a、叶绿素 b 的含量,计算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 a/b 的值,结果如图。分析回答:(1)培养水稻幼苗的过程中,隔天更换培养液,除了可以防止缺氧造成烂根和营养不足之外
27、,还能防止培养液 pH 的改变,影响实验结果。(2)测定叶绿素含量前,需要提取叶绿素。提取的方法是避光条件下,在剪碎的绿叶中加入石英砂、碳酸钙(CaCO3)、无水乙醇(或丙酮)后快速研磨,经过滤获得色素滤液,研磨过程中要避光的原因是 叶绿素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 。(3)测定水稻幼苗叶片呼吸作用速率时需在 黑暗 条件下进行。(4)由图乙可知,水稻对 pH 的适应范围较广,在 5.07.0 范围内对水稻的生长影响不大。结合图甲分析,pH 的变化主要导致 叶 绿素a/b 的值的变化,从而影响光合速率。(5)若 pH 为 4.0 时,水稻幼苗要正常生长,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不少于 13.7 小时。根据图
28、甲分析,随着 PH 值的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不断减少,叶绿素 a/b 的比值先增加后减少。根据图乙分析,净光合作用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呼吸作用速率变化不大;幼苗要正常生长,则白天的净光合作用积累量大于晚上呼吸作用的消耗。(1)实验的自变量是 PH 值变化,培养水稻幼苗的过程中,隔天更换培养液,可防止缺氧造成烂根和营养不足,还能防止培养液 pH 的改变,影响实验结果。(2)色素提取的过程中,在剪碎的绿叶中加入石英砂(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研磨过程中要避光的原因是叶绿素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3)测定水稻幼苗叶片呼吸作
29、用速率时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防止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4)由图乙可知,在 5.07.0 范围内对水稻的生长影响不大。结合甲图分析,pH 的变化主要导致叶绿素 a/b 的比值的变化,从而影响光合速率。(5)若 pH 为 4.0 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150,呼吸作用速率为200,假设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为 X 小时,则 150X=200(24X),X=13.7 小时。本题难点在于(5)小题,需要理解“植物正常生长的条件”是植物光照下净积累的有机物量要大于黑暗净消耗的有机物量。18、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 C0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
30、C02吸收速率。请回答:(1)为测定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常用 无水乙醇 试剂提取色素,对比纸层析法获得的色素带宽度,突变型的颜色为 蓝绿色和黄绿色 的两条色素带会明显变窄。若用 640660nm 波长的光处理水稻叶片,则吸收 C02主要由 叶绿素 (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2)光照强度低于 P 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 低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野生型;P 点时,限制突变型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光照强度。(3)据图可推知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原因是 高温、干旱环境下,水稻为防止水分散失,气孔关闭,
31、导致 C02吸收量减少,但突变型水稻固定 C0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能利用较低浓度的 C02进行光合作用 。(4)若向叶肉细胞提供 C1802,结果发现一段时间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部分也会被180 标记,原因是 C1802中的部分氧通过光合作用暗反应转移到 H218O 中,H218O 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18 0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说明其光反应能力弱;但固定 C0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其暗反应能力强。据图分析,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在 P 点之前,野生型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突变型,而光照强度大于 P 点,突变型
32、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1)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常用的试剂是丙酮或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由于突变型的叶绿素的含量是野生型的一半,因此突变型的颜色为蓝绿色(叶绿素 a)和黄绿色(叶绿素 b)的两条色素带会明显变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 640660nm 波长的光为红光,因此若用 640660nm 波长的光处理水稻叶片,则吸收 C02主要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2)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少,所以图中光照强度低于 P 时,突变型的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P 点时,突变型光合速率为未到饱和点,因此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
33、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3)根据题意分析,高温、干旱环境下,水稻为防止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 C02吸收量减少,但突变型水稻固定 C0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能利用较低浓度的 C0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4)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分析,C1802中的部分氧通过光合作用暗反应转移到 H218O 中,H218O 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18 02。19、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在恒温 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1)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34、下,将温度调节到 25,图甲曲线中 X 点将向 下 移动,Y 点将向 左 移动。(2)利用图乙装置来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实验中,若在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隔热装置(假设对透光性无影响),这时我们可用这个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光照强度 是自变量,可以通过改变广口瓶与灯的 距离 来改变这一自变量,也可通过变换灯管的功率来改变。(3)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 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 X 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该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 3 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 X 的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 X浓度与气
35、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a.样本量太少。应“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三组”。b.缺乏空白对照。应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将叶片的叶柄下部浸在不含 X 的培养液中 。方案完善后,测得有关数据,得到下表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测,随着培养液中 X 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降低 ,原因是 随着培养液中 X 浓度的增大,气孔关闭程度逐渐增大,CO2吸收减少。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题文与图表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能对一些
36、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力。(1)图甲是依据在恒温 30条件下测得的数据绘制而成的曲线。X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零,表示细胞呼吸速率;Y 点对应的 O2释放量为零,而 O2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说明此时(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已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若将温度从 30降低到 25时,则光合作用增强,细胞呼吸减弱,因此 X 点将向下移动,Y 点将向左移动。(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因此光照强度是自变量,光照强度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广口瓶与灯的距离或变换灯管的功率来加以控制。(3)a.为了能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设计
37、应遵循重复性原则,而此实验每组只有一片叶,即样本数量太少,不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应“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三组”。b.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叶片中物质 X 的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物质 X 的浓度;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原则可知:实验步骤中的“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 X 的培养液中”均为实验组,由于缺乏空白对照,不能科学地得出“与物质 X 有关的实验结论”,因此应增加一个“将叶片的叶柄下部浸在不含 X 的培养液中”的对照组。表中信息显示:随着培养液中 X 浓度的增大,叶片中的气孔导度逐渐减小,说明气孔关闭程度逐渐增大,植物对 CO2的吸收减少,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解答(1)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光照强度为零时的净光合速率表示呼吸速率。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题意并围绕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即可正确作答。依据题意准确定位实验目的、进而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因变量)是解答(2)、(3)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和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以及表中信息,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