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六)含答案解析z280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六)含答案解析z28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分类专项复习(六)含答案解析z2805.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课时练(六)解析 一、选 择 题 1、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 A 代表某结构,则 A 为类囊体 B.形成 C、D 的过程需要能量,而产生 B 的过程不需要能量 C.突然降低环境中 C02浓度,B 的产生速率下降 D.C3中不仅有来自 C02中的碳,也有来自 C02中的氧 B 据图分析,A 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含有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B 表示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C 表示 NADPH;D表示 ATP。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A 代表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A 正确;B 表示氧气,是水的光解产生的,需要光能,B 错误;突然降低
2、环境中 C02浓度,C02的固定减弱,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减少,则消耗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减少,使得光反应减弱,所以氧气的产生速率下降,C 正确;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D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根据光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结构或物质的名称。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釆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产物氧气中氧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使小鼠死亡 C.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运
3、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B 本题考查生物学史,考查对生物科学重大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研究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过程理解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鲁宾和卡门用18O 分别标记参加反应的 H2O 和 CO2,证明了光合产物氧气来源于参加反应的水,A 项正确;艾弗里做的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小鼠,且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单独不会使小鼠死亡,B 项错误;摩尔根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眼色遗传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 项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结构时,构建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 项正确。肺炎双球菌两个转化实验的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
4、转化实验 科学家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实验原理 S 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对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分别单独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 实验原则 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毒性进行对照 S 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 实验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结果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类型 实验结论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联系 所用的材料相同:都巧妙选用 R 型
5、和 S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仅说明 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则是前者的延伸,进一步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 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3、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D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6、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 ADP 与 Pi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A 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导致组成膜的蛋白质等物质水解,进而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 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蛋白质和 RNA 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 正确;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 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来分析各选项。4、取生长旺盛的天竺葵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
7、并抽取叶片细胞内空气,均分后置于不同浓度的 NaHC0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记录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结果绘制的曲线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YZ 段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B.Y 点比 X 点细胞内的光合速率低 C.Z 点后曲线上行,可能是叶片细胞失水所致 D.Y 点时叶肉细胞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 分析:图示是叶圆片沉浮法测定光合作用的相关曲线,图示结果表明随着碳酸氢钠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先缩短后延长。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产生的氧气增多,叶片浮起来的时间变短。详解:YZ 段平缓,说明随着二
8、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不在增强,则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A 正确;Y 点与 X 点相比,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提高,B 错误;Z 点后光照强度不变,二氧化碳浓度高,而曲线上行,说明光合作用减弱,应该是叶片细胞失水,代谢受影响导致,C 正确;Y 点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则叶肉细胞产生 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D 正确。5、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照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值称为光饱和点。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 25降温 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下列关于此植物光饱和
9、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B.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 C.常温下达到光饱和点后,适当升高温度其光饱和点可能会升高 D.相同温度、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其他植物的一定不同 C 达到光的饱和点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光饱和点的因素有 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温度会影响光的饱和点,不同温度下光的饱和点不同,而光照强度不影响该植物的光饱和点,A 错误;据题意只能得知某植物在温度由 25降温 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而不知道高于 25光的饱和点如何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B
10、 错误;由于温度影响光的饱和点,因此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适当升高温度其光饱和点可能会升高,C 正确;据题意无法确定在相同温度、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光饱和点是否相同,D 错误。本题以光的饱和点为素材,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问题。需要理解光饱和点的概念,然后结合各选项综合作答。6、如图甲为 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B.C 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 CO2浓度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D.当温度
11、从 25 升高到 30 时,B 点将左移 D 甲图为净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为光合作用酶活性(虚线)和呼吸作用酶活性(实线)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甲图中 A 点代表无光照,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代表呼吸作用强度,故 A 正确;甲图中 C 点,代表在光饱和点时,刚好达到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AC 段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 点以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变化,趋于稳定,则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为 CO2浓度、温度、内因(如叶绿体含量、叶绿素含量、酶数量)等,故 B 正确;从乙图可知光合作用酶最适温度约 25,呼吸作用酶最适温度约为 30,故 C 正确;当温度从25 升高到 30
12、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呼吸作用达到最大速率,因此,该种变化因素不利于光合作用,达到光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将增大,B 点将右移,故 D 错误,综上所述,选 D 项。当涉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问题时,分析顺序一般为:光照-CO2-温度-内因;而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一般移动规律为:当变化因素有利光合作用,则补偿点左移,饱和点右移,反之,亦然。7、ATP 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种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B.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 ATP 的速率增大 C.线粒体内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都能合成 ATP D.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 ATP 可用于植
13、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B 本题考查 ATP 合成、场所及作用,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其合成场所主要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且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用于暗反应阶段 C3的还原,而只有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过程。乳酸菌为厌氧菌,其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为乳酸,释放少量能量,这部分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其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此外,还有部分能量仍储存在乳酸中,故 A 错误;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提供大量 ATP 水解用于供能,因此,ATP产生速率会增大,故 B 正确;真
14、核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有 ATP 合成,而光反应阶段,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薄膜有 ATP 合成,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是发生 ATP 的水解,故 C 错误;叶肉细胞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用于暗反应 C3的还原,故 D 错误;综上所述,选 B 项。在活细胞内时刻发生着ATP 的合成和 ATP 的水解,活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但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 ATP 是由呼吸作用过程产生,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用于 C3的还原过程。8、某单细胞生物无核膜结构,但可以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该生物是()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酵母菌
15、 D.蓝藻 D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某单细胞生物无核膜结构,但可以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说明该单细胞生物为原核生物,而且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A 错误;变形虫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B、C 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 正确。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的生物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无核膜的生物应为原核生物,据此分析各选项。9、研究者使用同位素18O 标记水和碳酸氢钠中的部分氧原子,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
16、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氢钠中18O 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 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8O2是在小球藻叶绿体的类囊体上生成的 B.HCO3-可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碳元素 C.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D.释放的 O2中18O 比例与水相近,推测 O2来自于水 C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释放氧气,该过程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A 正确;碳酸氢钠释放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碳元素,B 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放氧速率与水中18O起始比例一致,与 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C 错误;释放的
17、O2中18O 比例与水中18O 起始比例一致,与 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推知 O2的氧原子来自于水,D 正确,所以选 C。【点睛】关键从实验数据对比得出结论:释放的 O2中18O 比例与水中18O 起始比例一致,与 HCO3-中18O 的比例不同,推知 O2的氧原子来自于水。10、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叶绿体中 ADP 的含量相对稳定,在 a点时突然停止光照,下列能表示叶绿体中 ADP 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A.A B.B C.C D.D B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ADP 等物质的含量与两个阶段都紧密联系 ADP 在暗反应中产生,光反应中消耗。当光照停止
18、时,光反应停止,ADP 的消耗终止,而暗反应无光照也可以继续进行一段时间,还可以产生 ADP,所以 ADP含量升高两个关键:ADP 含量与两个反应相关;暗反应不需要光 1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基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基质是无氧呼吸的场所 B.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 C.叶绿体基质是光反应的场所 D.以上三种基质的组成成分相同 A 细胞质基质是无氧呼吸的场所,A 正确;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B 错误;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C 错误;以上三种基质的组成成分存在差异,D 错误。12、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都属异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都属自养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分类 专项 复习 答案 解析 z280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