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1185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复习: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1185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复习: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11852.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复习: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专题概述 1高考物理对数学的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2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1)从物理学的发展史看,物理学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的,有了一种适合表述物理的数学工具,不仅能有力地促进物理学的发展,还能使物理规律以更加清晰、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2)不论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要进行数学推导和数学运算处理的问题越高深,应用的数学一般也会越多(3)凡是中学阶段学到的数学,如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都可能成为
2、解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数学工具 考法一 把数学思想方法灵活应用到物理问题中 方法 1:三角形相似知识的应用 在共点力平衡问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电磁场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几何光学等物理情境中,常会出现力三角形、速度三角形、位移三角形等矢量三角形和结构(长度)三角形相似的情况,准确作图、仔细观察、灵活选用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示波器主要由电子枪中的加速电场,两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中的偏转电场和竖直放置的荧光屏组成,如图所示若已知加速电场的电压为 U1,两平行金属板的板长、板间距均为 d,荧光屏距两平行金属板右侧的距离也为 d.若两板间的偏转电压为零,则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从两平行金属板的中央穿过
3、,打在荧光屏的中点 O;若两板间的偏转电压为U2,则电子会打在荧光屏上的某点,该点与 O 点的距离为32d.已知两金属板间只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不计电子在进入加速电场时的速度及电子重力,电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e,求 U1与 U2的比值 解析:电子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eU112mv20 电子进入偏转区做类平抛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沿初速度方向,有 dv0t 在垂直初速度方向,有 y12at2 其中 aeEm,EU2d 设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它的速度偏向角为,则 tan y12dY12dd,其中 Y32d 解得U1U212.答案:U1U212 方法 2: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
4、、正(余)弦定理反映了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定量关系物理量在合成或分解时会构成矢量三角形,若为直角三角形,可直接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分析计算,若为斜三角形,则通常要用到正(余)弦定理分析求解 如图所示,“”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表示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两根通电长直导线 a、b 平行且水平放置,a、b 中的电流强度分别为 I 和 2I,此时 a 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 F.当在 a、b 的上方再放置一根与 a、b 平行的通电长直导线 c 后,a 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仍为 F,图中 abc 正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此时 b 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AF B 3F C2 3F D 7F 解析:D 先分析导
5、线 a 的受力,题设 a、b 平行,电流分别为 I 和 2I,此时 a 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 F.再在 a、b 的上方放置一根与 a、b 平行的通电长直导线 c,a、b、c 正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a 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仍为 F,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 c 对 a 的磁场力 Fca方向由 a 指向 c,大小等于 F,如图所示 再分析 b 的受力,a 对 b 的磁场力大小为 F,因为 rcarcb,a、b 电流分别为 I 和 2I,所以 c 对 a 的磁场力大小 FcaF,故 c 对 b 的磁场力大小 Fcb2F,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余弦定理,可得b受到的磁场力的合力大小为Fb合 F2(2F)22
6、F2Fcos 120 7F,选项 D 正确 方法 3: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 分析求解物理量在某物理过程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是很常见的物理问题,这类问题的数学解法有很多,主要有: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不等式极值法、图像法等 (多选)如图所示,A、B 两物体相距 s,物体 A 以 vA6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 B 此时的速度 vB2 m/s,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a2 m/s2.欲让两物体相遇两次,则 s 可能的值为()A1 m B2 m C4 m D6 m 解析:AB 设经时间 t,物体 A、B 相遇,位移满足 xAxBs,物体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xAvAt,物体
7、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xBvBt12at2,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 t24ts0,根据上述方程,欲让 t 有两解,则b24ac164s0,即 s4 m,选项C、D 错误;将选项 A、B 代入计算可知,两解都为正值,选项 A、B 正确 考法二 提升数学运算能力,顺利分析物理过程 视角 1:用数学方程分析物理情景 能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把有关的物理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 100 m 和 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为 9.69 s 和 19.30 s假定他在 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复习 应用 数学 处理 物理 问题 能力 1185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