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月迹》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教案及一课一练含答案22307.pdf
《2021年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月迹》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教案及一课一练含答案223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月迹》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教案及一课一练含答案22307.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月迹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3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认真观察月亮,结合想像或联想把自己心中的月亮生动地描绘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教学重难点 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2通过学习课文,品味月亮的美,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 1 课时 教学要点 丰富积累;把握线索,理清寻月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月亮
2、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在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识作者 贾平凹,1952 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
3、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音韵发展,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二)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初读积累 1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款款:缓慢。掬(j):两手捧(东西)。粗糙(co):不精细,不光滑。争执(zh):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倏忽(sh):很快地,忽然。袅袅(ni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面面相觑(q):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讶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瞧。2积累叠词。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叠词。(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的桂树,的枝,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的骨朵儿了。(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的的感觉。3积累动词。在横线处填上适
4、当的动词。(1)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的,墙该是玉的。(2)我们都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使人可怜儿的样子。(三)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怎样的事情?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件盼月(第 14 段)寻月(第 530 段)议月(第 3136 段);归纳文章的线索月迹。三、把握线索,探寻月迹 1散文在结构上看是自由的,可是在文中都有一条线索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散而神不散。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明确:“月迹”是文章的线索。“
5、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就是孩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它既是月的变化轨迹,又是孩童成长的轨迹。2说说寻月的过程。明确:(1)中堂里,镜电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2)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清清晰晰有什么东西,原来是桂树,并知道还有人。又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3)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4)又突然在各人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
6、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3寻月过程中又有着孩童怎样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过程?明确: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小结:这个心理过程表现了孩童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理,因一时不能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恰恰反衬了这种好奇心;也表现了孩童的争强好胜之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也
7、恰恰反衬了这种争强好胜之心。最后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来了困意”后,大家“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更表明孩童们之间本没有任何隔阂,弟兄姐妹一家亲。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第 2 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过程 一、体悟情感 1夜晚,当一轮皎洁的明月爬上树梢,把它那银色的光芒洒向大地的时候,老师相信,当你们仰望那皎洁的月亮时,内心深处会有许多的感触,愿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8、?(学生自主表达,教师聆听。)参考:当我看到月亮时,我会想起李白的静夜思,(吟诵)因为我的爸爸总是出差,我想他一定会很想家,想和我一起看月亮。我会想起好吃的月饼,还有一家人围在一起赏月的快乐时光。我会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我想登上月球看一看。老师小结:的确,同样的一轮明月会带给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感受,那么,这一轮明月寄予了贾平凹怎样的思想感情呢?2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用自己的符号标出。如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标上“?”。3分组讨论:月亮象征着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呢?从中感悟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激励学生各抒己见,相机引导,点拨提高。)明确:月亮象征着世间一切美好
9、的事物,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事物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世界。同时能体会到作家时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指导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作者感情。)二、质疑探究 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以作者的身份上台接受采访。台下学生作为观众就自己的疑难向“作者”提问,台上同学解答。预设问题: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
10、总是“不觉满足”的。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沭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2院中的月亮大而圆,玉玉的,银银的,“我”疑心花骨朵儿是繁星变的,“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心?明确:院子里没有满月,只有银色的月光。为找月亮,看到了像星星一样闪着荧荧银光的花骨朵,疑心这是繁星变的,抬头寻星,才看见了头项的一轮明月。因此“我”才有这样美好而奇妙、充满幻想的联想。3“我们”争执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为什么要争?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心理?明确:因为月亮里边有漂亮的女子,而三妹却想独自占有这个美好的
11、东西。因此引发了“我们”的羡慕和嫉妒,“我们”也要拥有这个好东西,所以争执起来。这表现了孩子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占有的心理,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4“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教师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5怎样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明确:一轮圈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么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6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
12、: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们的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学生自主设疑提问,生生对话,教师点拨、提升。)三、寻章摘句,细品情味 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有一股浓厚的孩童生活气息和美感。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例如:在孩童们那里,月亮“是长了腿的”;面对穿衣镜里的圆月时,“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看到桂树上“累累的骨朵儿”
13、,“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三妹因为和嫦娥一样漂亮,就认为自己就是嫦娥,就是月亮的主人,“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议论月亮时,“月亮是我所要的”,以一个“要”字表示对月亮的爱,“月亮是个好”,直接把月亮与好相联系;而最后,拥有月亮和天空,如此之大的口气,也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才讲得出。本文的语言概括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地方色彩较浓,喜用叠字形容事物,儿话音较多,具有口语化的倾向。2注意词语的锤炼。使形象性加强,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3某些语言在服从内容整体要求的同时又蕴有哲理意味。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以上三个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的分析。(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说明,教师点拨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迹 2021 新人 教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23 教学 设计 预习 课课练合集 教案 一课一练含 答案 22307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358643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