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116.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砌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11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5116.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砌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 保证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制度 1.1.1 总则 1.以满足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为目标进行质量控制。2.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3.项目质量控制实行样板制。施工过程均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4.分项工程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和认可。5.质量控制按下列程序实施: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项目质量计划。1.1.2 编制质量计划 1.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2.质量计划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
2、、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全过程控制。3.质量计划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4.质量计划包括下列内容:4.1.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 4.2.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组织协调系统 4.3.检验和试验程序 4.4.对重复出现不合格质量问题的责任人的处罚办法。1.1.3 建筑结构材料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1.1.3.1 一般要求(1)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取样、检验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2)材料进场时,应提供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和记录。质量验证包括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
3、证抽样,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试验。验证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3)现场验证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或按有关标准规定降级使用。(4)对于项目采购的物资,业主的验证不能代替项目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而业主采购的物资,项目的验证不能取代业主对其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5)物资进场验证不齐或对其质量有怀疑时,要单独堆放该部分物资,待资料齐全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严禁以劣充好,偷工减料。(7)要严格按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堆料,不得乱堆乱放。检验与未检验物资应标明分开码放,防止非预期使用。(8)应做好各类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质量完好。1.1.3.2 钢材的质量管理要求(1
4、)生产厂家必须是具有国家批准生产的资质证明。(2)每批供应的钢材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内容应齐全清楚,具有材料名称、品种、规格、型号、出厂日期、批量、炉号、每个炉号的生产数量、供应数量、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理机械性能等,并加盖生产厂家公章。(3)凡是进口的钢材必须有商检报告。(4)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钢材,应在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每一批量不超过60t 进行见证取样,封样送检复试,检测钢材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时还需做化学性能分析)是否满足标准要求。进口的钢材还必须做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5)进入施工现场每一批钢材,应标识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检验状态和使用部位
5、,并应码放整齐。1.1.3.3 水泥的质量管理要求(1)生产厂家必须是具有国家批准生产的资质证明。(2)每批供应的水泥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内容应齐全清楚,具有材料名称、品种、规格、型号、出厂日期、批量、主要化学成分和强度值,并加盖生产厂家公章。合格证分为3d 和 28d 的强度报告。(3)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水泥,应在建设单位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袋装水泥每一批量不超过 200t(散装水泥每一批量不超过 500t)进行见证取样,封样送检复试,主要是检测水泥安定性、强度和凝结时间等是否满足规范规定。进口的水泥还必须做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进入施工现场每一批水泥,应
6、标识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和日期、检验状态和使用部位。并应码放整齐。1.1.3.4 工程物资进场报验程序 凡本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等物资进场(使用)前须填报津监理 A6工程物资进场报验申请表报审。(包括建筑、水、电等各专业),报验程序如下:(1)对进场工程物资的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时间、使用部位、产品质量证明(合格)文件等资料进行详细检查验收,当工程物资采用进口产品时,还应对商检证明文件进行审查验收。(2)填报津监理 A6 表,须经项目经理签字;并填写“原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记录”津资 K-J3-1(通用)。附产品质量证明(合格)文件、检验报告等。报项目监理部和建设单位,共同进行进场
7、验收。(3)对工程物资的资料审查和外观检验合格后,对有复试要求的工程物资,依据见证取样的批量要求,在监理人员见证下由施工单位抽样人员抽取样品送交实验室检验,并应及时将见证检测报告上报现场项目监理部复核,再次填报津监理 A6工程物资进场报验申请表报现场项目监理部验收。(4)实物检验不合格,或见证取样检验不合格,按监理单位审查意见落实。(5)工程物资进场报验申请表报送监理留存一份,退回一份,以上工作在当日内完成并将资料整理齐全。1.1.3.5 装饰装修材料 1.1.3.5.1 装修材料保管(1)入库材料要分型号、品种、分区堆放、进行标识、分别编号。(2)对易燃易爆的物资,要进行标识,特定场所存放,
8、专人负责,并有相应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3)对有防潮、防湿要求的材料,要有防潮、防湿措施,并要有标识。(4)对有保质期的材料要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并做好标识。(5)对易坏的材料、设备,要保护好外包装,防止损坏。1.1.3.5.2 装饰装修材料复验 装饰装修材料中,对水泥、外墙金属或塑料门窗、人造木板室内用花岗石、外墙陶瓷要求的复验的项目(1)水泥:凝结时间、安全性;(2)外墙门窗: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三性检验);(3)人造木地板: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4)室内花岗石:放射性;(5)室外陶瓷面砖:吸水率。1.1.4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项目经理部指定专人管理
9、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并公布有效文件清单。2.项目经理部依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的工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当发现问题时,与设计人协商处理,并形成记录。3.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图纸审核,并形成会审记录。1.1.5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技术交底符合下列规定:1.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1.2.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2.工程测量符合下列规定:2.1.在项目开工前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技术负责人批
10、准后方可实施,测量记录归档保存。2.2.在施工过程中对测量点线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3.材料的质量控制符合下列规定:3.1.项目经理部在质量计划确定的合格材料供应人名录中招标采购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3.2.材料的搬运和贮存按搬运储存规定进行,并建立台帐。3.3.项目经理部对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3.4.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等,不得投入使用。3.5.对发包人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和检验设备等,进行检验和验收。4.由专职计量人员控制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检验。5.工序控制符合下列规定:5.1.施工作业人员经考核后持证上岗。5.2.
11、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施工。5.3.对后续工序质量有决定作用的测量与放线、模板、翻样、预制构件吊装、设备基础、各种基层、预留孔、预埋件、施工缝等进行施工预验并做好记录。5.4.对各类隐蔽工程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办理隐检手续,由参与各方责任人确认、签字。5.5.由施工管理人员记录工序施工情况。6.对特殊过程的控制,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7.工程变更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程序,经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8.建筑产品或半成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1.1.6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1.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试
12、验。项目技术负责人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质量记录。2.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合同要求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并做好工程移交记录。3.在最终检验和试验合格后,对建筑产品采取防护措施。1.1.7 质量持续改进 1.项目经理部对不合格的控制符合下列规定:1.1.按公司的不合格控制程序,控制不合格物资进入项目施工现场,严禁不合格工序未经处置转入下道工序。1.2.对验证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按鉴别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的程序处理。1.3.不合格处置根据不合格严重程度,按返工、返修或让步接受、降级使用、拒收或报废四种情况进行处理。1.4.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并保存记录。1.5.
13、进行不合格让步接受时,项目经理部向发包人提出书面让步申请,记录不合格程度和返修的情况,双方签字确认让步接收协议和接受标准。1.6.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不合格,邀请发包人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共同确定处理方案,报建设主管部门批准。2.纠正措施符合下列规定:2.1.对监理、设计及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2.2.对检查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或不合格报告提及的问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判定不合格程度,制定纠正措施。2.3.实施纠正措施的结果由项目质量负责人验收或记录。2.4.对严重不合格或等级质量事故的纠正措施和实施效果验证,并报公司管理层。3.预防措
14、施符合下列规定:3.1.项目经理部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潜在原因,采取预防措施。3.2.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格,制定防止再发生的措施并组织实施。3.3.对质量通病采取预防措施。1.2 砌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厚薄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砖砌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1.2.1 影响砖砌体工程质量的因素与防治措施 1.2.1.1 砂浆强度不稳定 现象:砂浆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有时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主要原因:材料计量不准确;砂浆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砌筑 工程施工 质量保证 措施 511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