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_张民_第3章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商业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_张民_第3章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商业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_张民_第3章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商业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宄 第 3章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借鉴 西方一些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已完成。我国金融业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 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我国经济体制虽与西方国家不同,但在我国现行的市场 经济体制下,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功的管理经验。 3.1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金融行业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头羊地位。 对于本国经济,美国一向重视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强调市场经济的配置作用要 重于政府的干预,因此美国商业银行是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类型的代表。 3.1.1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在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之前
2、,即 1913年之前,美国的银行制度为自由银行 制度,直到 3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之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未曾受到严格的监管, 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各种利率都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1929年到 1933年经济大 危机过后,为了不再有银行间的存款利率竞争,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管理金融体系 的法规,如 1933年出台了银行法,其中的 “ Q条例 ” 影响力颇大。 “ Q条例 ” 对会员银行的存款利率,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利率的上限进行了 管制,对贷款利率未加管制气 1966年后,又制定了 “ 临时利率监控法案 ” ,将 “Q 条例 ” 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储蓄金融机构 “ Q条例 ” 对保证美国
3、银行经营的健全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了 20世纪 60年代后期,条款的局限性开始暴露。 70年代初的美国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而 事实上投资需求受 “ Q条例 ” 的影响得不到满足。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的迅猛发展 又进一步阻碍了银行机构吸收存款,而促使存款流向更高利率的货币市场。美国 的存款金融机构因金融 “ 脱媒 ” 无力 经营,金融体系更加地不稳定。严重的金融 脱媒使得美国政府考虑对 “ Q条例 ”的废止,政府持有的观点是对利率放松管制 :i 1933年,定期和储蓄存款利率上限为 3%, 1935和 1936年进行小幅度的调整后,直到 50 年代末,利率上限才开始调整。 如互助储蓄银行和储蓄贷
4、款协会。 16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_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促进银行间自由竞争,能够使得资金实现最优化配置,有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发 展。 3.1.2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 美国利率市场化历时 16个年头,如图 3-1所示,下文将具体阐述这三个阶段 的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 第一个阶段 :20世纪 70年代。美国最早在 1970年的 6月放开了金额是 10万 美元以上,期限是 3个月以内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利率限制。接着在 1
5、973年取消 了大额长期定期存单的利率上限管制,并于 1978年开始实行小额存款的利率市场 化。 第二个阶段:从 1980年至 1982年。全称为解除存款机构管制和货币管理 法案的 1980年银行法的通过实际上标志着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正式启动。 法案规定在之后的 6年内逐步取消对商业银行所有储蓄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的限 制 & 。法 案 还 允 许 货 币市场存款账户和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SUPERNOW)等金融创新产品发行。美国利率市场化自此进入历史关键时期 。 第三个阶段:从 1983年至 1986年。美国在 1983年取消了最低额度为 2500 美元的极短期存款和 31天以上定期存
6、款利率的上限。最终于 1986年,取消了全 部存款利率上限。至此, “ Q条例 ” 所规定的对所有储蓄和定期存款的最高上限 的限制解除,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部实现。 资料来源:由作者根据文献内容绘制 图 3-1美国利率市场化路线图 :i其步骤为从大额定期存款利率到小额定期存款利率,再到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相继取消。 3: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是西方商业银行为竞争存款而开办的业务,这种业务可支付较高利率,可 浮动,且可使用支票。 5: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是由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发展而来的一种利率较高的新型活期存 款账户。 31巴曙松,利率市场化的国际比较:路径、绩效与市场结构 m,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
7、12, 51 (5) : 33-46 17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宄 3.1.3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的美国经济虽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整个 20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己经完成的 20世纪 90年 代,如图 3-2所示,美国的经济实现了强有力的复苏,经济增长率在 21世纪初达 到了 4.5%,且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时间久度甚至超越了上世纪 60年
8、代,失业率也 下降到了 4%,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低失业率特别地显著。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 WIND数据库 图 3-2美国利率市场化前后的经济增长情况 在美国经济的高速前进的同时,美国的金融业也在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盈利 水平在 20世纪 90年代突飞猛进,不复 80年代的萧条局面。据数据统计,自 20 世纪 90年代初到 90年代末,美国商业银行平均资产收益率 &由 0.51%上升到 1.31%, 平均资本收益率 由 7.71%上升到 15.3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 1993年开始直 到 2008年为止,美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都高达 15%。美国商业银行收入构成 情况也发生着变化: (1)
9、利息收入比重下降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重头的传统信贷业务在 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地位日益下降,银行发展的需要已不能单纯由净利差的收入来 满足。几乎整个 9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整体上均在下降,与此同时净 利息收入 也在不断减少,依靠利息收入发展的空间越发狭小。 :i资产收益率,又称资产回报率或资产回报率,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 3: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 比率。 18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
10、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非利息收入比重提高 若将国际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总体发展趋势作为参考的话,可预见将会逐步 收窄的还有公司信贷业务的利润空间,其在总利润中的比率也将不断下降。利率 市场化完成之后的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由改革之前的 20%增长到了 40%。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推进了美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 , 中间业务收入逐渐成为美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且其中间业务以零售业务 为主要代表。不断适应新形势而生的金融业务 &将成为美国各家大型银行发展的重 要内容,美国商业银行逐渐实现了以非利差收入为
11、主导的全能银行盈利模式,盈 利模式的转变增加了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分散了其风险。 3.2日本商业 银行盈利模式 3.2.1日本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为发展战后经济,重建金融体系,制定了发展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战略。为此,日本于 1947年颁布了临时利率调整法 ,严 格控制国内利率。直到 20世纪 6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业自由化在全世界范围内 的扩散,日本也受到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波及;然而日本国内官方却制定了较低的 利率,使得本国商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社会的贷款需求,因此日本 经济增长受此拖累。以此为契机,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日本开展。 3.2.2日本商业银行利
12、率市场化进程 日本的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亦为三个阶段,如图 3-3: 第一阶段:自 1977年至 1983年。 1977年日本率先将本国国债市场利率价格 的决定权交给国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国债的流动性因此提高。 1978年,日本通 过招标的方式来发行国债,招投标中利率随之确定,这使得利率市场化在国债的 招标投标中迈出了第一步。随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放开,紧接着是票据的 :i如保险中介、代理、担保、金融租赁、结算、投资组合、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投资咨询服务 等业务。 规定由日本中央银行制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上限,并对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制定 分档次的指导性利率。 19 71994-20
13、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_ 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宄 _ 交易利率,自此日本的货币市场逐步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到 1979年,日本银行同 意大额可转让存单 ( CDs) 可由本国商业银行发行,对于其利率执行市场化利率, CDs成为日本货币市场上第一个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存款品种。 1983年,日本放开 了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和票据利率。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 20世纪 80年代长 20世纪卯年 末,国债发行和 代初银行间利 期大额存款
14、利率 代活期存款 交易利率市场 率市场化。 市场化 ;贷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 化。 由存款加利差决 1994年利率 定。 市场化完成。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内容由作者绘制 图 3-3日本利率市场化路线图 第二阶段:自 1984年至 1990年。从 1984年开始,日本的货币市场主要以培 育新的产品为发展方向。 1984年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金融自由化与日元 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 报告的发表而加快。在这一阶段,金融产品的创新成为利 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助力。 MMC是一种与市场利率联动的存款业务,其业务的展 开推动了大额存单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此后,日本通过降低对其限额限期的程度 来逐步深化存款利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利率 市场化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研究 西方国家 商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