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20268.pdf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2026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20268.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语界进行了一场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讨论特别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言训练这个过去常被教师挂在嘴边的概念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 1995 年、2000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试用本、试用修订版以及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过一番比较发现“训练”一词在文中出现的频率由十几次减少到几次再到只出现一次。这种变化所反映出的是人们对语文教学审慎研究下的选择:先是因一度只重视对思想内容的灌输致使训练遭到漠视然后又因对讲析式教学的批判训练被重新纳入视野并显示出其重要性后又因纠正
2、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和机械训练的弊端逐渐使训练淡出。而今语言文字训练更少被人提及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代之而起的是人们对感悟、积累、体验的推崇与实践。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想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
3、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我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 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多数老师认为,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十分欠缺。(1)虚化只是与能力目标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把目 标设置得过高、过多、过虚,尤其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不明,导致实施
4、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或遭失落,特别是最应该落实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没有得到落实,一堂课下来,看不出有什么教学效果,连起码的一课一得都达不到,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出是什么课,是那一教时的课,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失去了明确的目标。(2)回避训练“训练”曾经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然而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刻意回避“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是“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是,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
5、,甚至不再进行“训练”,认为它是“工具性”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实施至今,仍有许多课,尤其是公开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上比较欠缺,教者大多偏重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变以往的重“训练”弃“感悟”为如今的重“感悟”而忘“训练”,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做作业还要另外补课。(3)讳“讲”如深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但我们感到不少教师讳“讲”如深,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语文课上,教师的“讲
6、”越少越好,不讲更好,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他们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课堂中教师经常让学生讨论讨论、表演表演,却少有学生的诵读,少有学生的练习,少有教师的课文解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浅尝辄止,完全是蜻蜓点水似的停留在表面。(4)淡化积累 积累,需要读背,需要反复习练,有点强制的味儿,这与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似有矛盾。正是这种理解 上的偏差,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抓积累不那么理直气壮,且有淡化苗头。(5)缺少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
7、了单个字词句的理解,部分段落的背诵,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没有尽可能地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丰富语文实践的经历,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大多数学生只会机械的运用语言,在实践中不会运用语言。2.国内外有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新理念(1)国内新理念。2011 年版的新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全面提升学
8、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核心方式:必须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2)国外语言文字运用的借鉴。为了提高美国学生的外语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美国政府制订了国家级课程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1996 年初版,1999 年再版。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将美国 21 世纪的外语学习目标归纳
9、为 5 个以字母 C 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 语言交流,Cultures 文化沟通,Connections 相关知识,Comparisons 比较能力 和 Communities 社团活动,也是标准 的核心内容。“5C”学习目标不仅是 标准的核心内容,而且体现了当代最新语言习得理论,代表了美国 21 世纪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从“5C”目标中不难看出外语教学的重点是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但重心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上。二、课题的陈述 1.课题的界定 语言文字运用:涵盖层面较深较广,它是指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语言加工,使之成为交流和交 际的工具,
10、它是语言技能形成的呈现,是语文学习的高级体现形式;是对“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过程的呈现和检验,2.研究的意义 2011 年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明确指出,并正面回答了什么是语文。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这也说明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同时 2011 年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前言”以及“课程性质”短短几百字,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语言文字运用”(共 6 次)。这种反复强调,意味着“语言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学 加强 语言文字 运用 能力 训练 研究 开题 报告 2026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