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237.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23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往事依依》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4237.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品味课文优美而饱含深情的语言。2 学习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过程与方法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腰序和结构层次。3 揣摩关键语段,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4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采用竞赛的形式,分类诵读积累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 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
2、义。2 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设计方案一 第 1 课时 教学要点 熟悉课文,理清结构,品读情感。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播放歌曲童年)同学们,随着年轮的飞转,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回首童年,许多事情早已淡忘,而有些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魂牵梦绕。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往事依依,探询一代名师于漪老师的成长源头。2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
3、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的深刻影响。二、对话文本,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圈点勾画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涟漪(li n y)水浒(h)镌刻(ju n)水泊(p)停泊(b)浩淼(mio)绚丽(xu n)歌咏(yng)徜徉(ch ng y ng)阴晴雨晦(hu)谆谆教导(zh n)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列出路。第 2 页 共 11 页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翻述乱。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2 听配乐朗读,初步感知文意。3 模仿朗读,小组互帮互助。推荐一名朗读优秀者,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配幻灯背景深情朗读。教师作精当点
4、评,引导学生树立朗读自信,感悟作者情感。三、师生对话,研读课文 1 集体朗读课文。读前设疑:课文题为“往事依依”,第 1 段也写到“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留恋的往事呢?请用一句话简洁概括。学生梳理、发言:预设一:有三件事,分别是看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预设二:有四件事,分别是看水浒传插图,学生时代读千家诗,初中时听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回忆老师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生。预设三:有五件事,分别是看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老派的和新派的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听老师的谆谆教导受益终生。预设四:有五件事,分别是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
5、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温馨提示:筛选整合过程中可能有“三件事”“四件事”“五件事”之争。教师适当指导,将“看画”与看评注图像水浒传合为一件事可以,分成两件事也可以;将“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分为两件事可以,合为一件也可以。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在争论中明白课文写了几件“什么”事。几件事可以概括为: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古典小说)、读千家诗(古诗歌)、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词)、听新派国文老师讲田汉诗南归(新诗)、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2 知人论事 结尾“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与开头遥相呼应,再次点题,强调了回
6、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你了解于漪老师吗?金色的往事对于漪老师的成长有哪些影响?(1)出示于漪老师的照片。请同学进行人物素描,并猜想于漪老师是个怎样的人。(2)教师展示有关于漪老师的助读资料。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教师、教育家。1929年 2 月 7 日生。1951年 7 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在 38 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160多篇,总计 50 万字。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语文教苑耕耘录 语文园地
7、拾穗集 学海探究 教你学作文 语文教学谈艺录 于漪文集 于漪教育文丛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 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 妙笔生辉等。(3)文本探秘:金色的往事对于漪老师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学生阅读文本:预设一:金色的往事使作者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预设二:书,给作者带来了生活乐趣,给作者以广阔的天地,千家诗编织了作者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脑海里时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使作者沉静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预设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
8、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第 3 页 共 11 页 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仍能信口背出。预设四: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预设五: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教师总结:于漪老师能成长为一代名师、一代教育家,是因为她金色的童年的看画、读书等往事使她感受到了无尽的生活乐趣,为自己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3 于漪老师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了她记忆深处的依依往事,亲切而又自然。你知道她是怎样将这些事串联起来的吗?(学生活动)比一比,寻找文中的过渡语
9、段。点拨:过渡语段如:“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再如:“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这些语段将文章自然串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四、师生合作,探究交流 1 读完文章我们会发现,本文从第 2 段开始叙述往事,那课文的第 1 段是否可以删除呢?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对话。明确:文章虽然从第 2 段开始叙述往事,是文章的中心内容,但是,第 1 段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把几件“依依往事”与很多往事作对比,引出对下面几件往事的回忆,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奠定了全文
10、的感情基调。其中,“历历在目”和“记忆犹新”两个词紧扣题目中的“依依”,突出“往事”在“心目”中的重要位置。2 那魂牵梦绕的岁月啊,是那样的难以忘却,可以说于漪老师是饱含深情回忆的,你读出来了吗?小组合作探究,寻找勾画文中能体现情感的语句。师生与文本对话。明确:首句“年华似流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时光接连不断的特点,多想让逝去的光阴再回来,充满了对美好童年的无限向往,同时这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看画”“读水浒传”“读千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等情景的描绘,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情感。结尾“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11、表达出作者对往事的留意之情。教师总结:看画,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读诗,陶冶情操,装点了童年生活的花环;听课,备受感染,激发爱国情怀。这就是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所要表达的深情。3 师生对话:假设将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好不好?共建:“往事依依”富有浓浓的感情色彩,筒洁而有韵味,成为贯穿全文的纽带,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难忘的几件小事”显得直白,感情色彩不浓,让读者一览无余。五、设疑总结 于漪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跟读书有关的几件“往事”来回忆呢?学生达成共识: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与读书有关的依依往事,是作者成长的源泉。六、布置作业 请学生搜集一
12、些读书的名言警句,并制作成书签。附: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第 4 页 共 11 页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造烛求明,读书求理。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爱读书是一种十全十美的享受;别的享受都有尽头,而读书给人的享受却是长久的。(培根)第 2 课时 教学要点 赏读精彩片段,积累语言。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人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也告
13、诉我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访于漪老师的读书生活。二、赏析精彩片段 请同学们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 5 段,师生对话:话题 1: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明确: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话题 2:第 5 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人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师生共建:相同点: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
14、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不同点: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三、赏读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阅读本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园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1.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2.全班以竞赛形式交流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5、并借助学生的发言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读一读)语句预设:(1)描绘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展现的梁山景象:“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2)“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3)“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本文还有一些句子,看似平淡,实刚蕴涵着深意,如:(1)“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竞百看不厌。”()文章结尾处老师的谆谆教导:“你第 5 页 共 11 页 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
16、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四字词: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风光流转 阴晴雨晦 丽日蓝天 风云变幻 美不胜收(背一背)于漪老师酷爱读书,语言积淀深厚,文中引用的干家诗就值得我们去学习积累。学生大声背诵优美诗句:“方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蝉娟”。(想一想)古诗句为我们呈现了五彩斑斓的四季风光、山川美景,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出示动漫资料:(1)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其中,描写春天景象的为最多。请看一段春天的录像,你们会想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往事依依 往事 依依 教学 设计 预习 课课练合集 423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