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学语文最根本的问题是培育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升初语文阅读学问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升初语文阅读学问点总结 复习要求: 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精确、简洁的语句进行特性化的表述。 复习提示: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详细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指责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
2、什么道理等等。假如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在复习指导中要留意两点: 1、指引迷津,引导体会。 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明显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 应当让学生了解: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 应当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如长城、草原,文中
3、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踪(视察点)、风貌、观感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必定集中包含在观感当中;另一种是横式,所谓“分类摹写”(如桂林山水),它总是离不开“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态,思想感情的语言标记必定在“总”的部分。 2、明确要求,强调深化思索。 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一般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干脆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劝服力而已。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
4、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当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 所谓“生搬硬套”,就是“公式化”,用几个现成的词语、句子作“筐”去“套”、去“装”。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强调深化思索,使体会归纳真正“到位”。 以鸟的天堂为例,学生体会归纳为对祖国河山的酷爱。试想一下,把这里换成桂林或别的什么地方,那些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也就有了?这不仅“空”了,而且阅读的思维过程简洁化了,文章的特性、学生的特性也失去了。我们应当让学生对文章最终一节“文眼”“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密的榕树
5、。我感到留恋”和“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进行深化的思索,“为什么会这样?”从而领悟到作者的宠爱、赞美之情,从而精确地归纳出属于鸟的天堂自己的思想感情。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 复习中总结详细方法,对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实力很有好处。但是在运用中激励学生试用多种方法体会,拓宽他们思索的天地,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相互形成补充,在总体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觉西蒙已凄惨地死去,就马上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
6、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依据这一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旧文风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成功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直到最终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纹丝不动?”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
7、重点词句干脆点明白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经常在文章中抒情或争论的部分。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适",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宠爱和赞
8、美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宏大的友情、为人民服务等。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凄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和善、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留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精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我
9、们认为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 小升初语文学问点大全 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其次人称、第三人称 三、三种感情色调:褒义、贬义、中性。 四、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六种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关联词语运用不恰当; 4、前后冲突; 5、语序不当; 6、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七、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争论 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九、修辞手法:比方、拟人、
10、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 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十一、记叙依次: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十二、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微环节描写 十三、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改变、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务(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争论句) 十四、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十五、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六、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十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详细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
11、近到远)、移步换景 十九、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二十、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十一、说明依次:时间依次、空间依次、逻辑依次(逻辑依次六种形式:1一般个别2现象本质3缘由结果4概括详细5部分整体6主要次要 二十二、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十三、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十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 二十五、争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六、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七、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
12、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方论证、引用论证。 二十八、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对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九、争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十、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三十一、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十二、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详细环境 三十三、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2表讽刺或否定3表特定称谓4表强调或着重指出5特别含义 三十四、破折号用法:1表注释2表插说3表声音中断、持续4表话题转换5表意思递进 三十五、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表内容省略2表语言断续3表话未说完4表心情冲突5表思维跳动6表思索正在
13、进行 三十六、其他: (一)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争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方、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挥而就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
14、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特别、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依次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相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样;(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
15、: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争论文:回答清晰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 (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于是 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假设:假如那么;即使(哪怕)也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 小升初语文阅读学问点总结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