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发展概况分析(共4页).doc
《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发展概况分析(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发展概况分析(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方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发展概况分析 作者:万云南 (南昌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 发布时间: 2008-7-29 【摘要】对人性的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揭开和理清人性假设与管理的关系,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管理理论;人性假设;西方管理学 在管理思想史上,人性假设与管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将视角切入西方近百年的管理思想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假设影响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制约着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对于人性的正确、深刻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好坏、管理成败。在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
2、人性假设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当时管理实践状况的反映。 管理学的人性假设,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时期内管理活动赖以成立的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对管理活动中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所作出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影响着管理理论和管理行为。自1957年麦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首次在管理学研究中提出“人性假设”问题以来,众多的中、西方管理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述。其中,代表性的有:“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本文就西方关于人性假设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工具人”与经验管理近代,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中阐述了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对后来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伯特欧文不仅高度评价人的因素在工业生产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把这种主张加以实施,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的作用,否定被管理者的作用,管理是单向的,管理者就是管理的全部。在组织结构中,强调逐级集权,重视上下分工,而忽视团体的共融,缺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流。不管是从经济、政治环境还是组织的实际需要看,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完全
4、可以不顾被管理者的要求,而只是将其视为达到目标的一个工具。这就是前泰勒时代所遵循的人性假设:“工具人”。基于“工具人”假设之上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推动社会缓慢向前发展。但“工具人”假设的实质在于取消了管理对象的“人”的资格,认为他们并不具备人的本性,只是管理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这种假设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合理性。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以及这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负反馈,要求人们提出新的人性假设以形成新的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 二、“经济人”与古典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前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为现实,管理范围不再局限于手工业作坊,管理事务越来越复杂,
5、单凭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已不能满足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其次,自由竞争变得空前激烈,企业组织只有把效率放到第一位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取胜。而原有的管理模式由于对被管理者的忽视,不但没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引发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效率的提高。最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使自由、理性、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影响与日俱增,这对工具人假设的非人本质形成了最直接的挑战。“经济人”假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管理思想史的舞台的。泰勒、法约尔、韦伯等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都自发地遵守这一假设。在他们看来,人不是完全被动的,人的活动是有经济动机的;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也并非完全对立,在经济动机这一点上是共同的。“经济人”假设将人的特
6、点概括为:1每个人的行动只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按照自我保存的方式行事;2每个人只服从理性,只想以最小牺牲来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3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个人完全是孤立自由的,独立于任何其他人。科学管理法可以说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论。”与“经济人”假设相适应,管理模式呈现新的特点:1. 管理目的不再将稳定与权威放在第一位,而是将效率放到了首位。2.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所有权与管理权实现了成功分离,形成了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3. 为了提高效率而强调科学、理性、精密性和纪律性,强调标准化的作业方式、理性化的组织结构、集权化的领导方式。4. 采用单一的个体工资激励机制。由于把人的工作动机归于
7、经济需求,认为只要满足了工人的经济需求,工人就会为组织提供劳动,从而实现劳资双赢的局面,所以激励手段主要是经济刺激。人性假设的改变直接导致了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成功实现了管理创新。之后几十年,这种以效率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对于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社会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于20 世纪30年代,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情绪、动机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管理的目的。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特别在经济大萧条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安全感,产
8、生了孤独感和对群体的向往。工人为了自己的经济满足,不得不以全部身心去接受技术和理性的摧残。所以,工人的积极性得到短暂的激发以后,又开始以各种方式破坏生产。这些变化导致了对人的看法的改变,引起管理理论的变革。管理实践的负反馈要求人们对原有的人性假设和管理模式进行反思。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是这一变革的重要标志。依据“霍桑试验”,梅奥(EltonMayo)以自己的人性观对“经济人”假设进行了反驳:(1)人都有天生的协作的本性,因而对人来说重要的是同他人协作,而不是进行无组织的相互竞争;(2)所有的人都是为保卫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行动;(3)人的思维受感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管理学 人性 假设 理论 发展 概况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