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系列之布鲁菌病1804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染病防控系列之布鲁菌病1804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控系列之布鲁菌病18045.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防控系列之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被纳为我国乙类传染病。世界上曾有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布鲁菌病的发生和流行1。据统计,全球每年报道布鲁菌病约 50 万例2。我国布鲁菌病的发病率近年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非牧区布鲁菌病越来越多3。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虽然致死率低,但患病症状多不典型,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危害严重,极易发展成慢性而终生带菌,且目前人用疫苗防护作用有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相关知识吧!一、病原体 布鲁菌为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镜下呈“细沙状”,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二、致病机制 布鲁菌为细
2、胞内寄生,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与胎盘滋养层细胞,也可在树突状细胞中生长繁殖4。三、临床表现 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等为主要特征。四、传播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疫畜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羊作为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病原体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含有布鲁菌的精液、血液、奶、流产排出物、胚胎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防护不当亦可导致实验室获得性感染。3、易感人群:人类对布鲁菌普遍易感。布鲁菌病患者可以重复感染布鲁菌。4、潜伏期:一般为 1 周4 周5。5、流行病学特点: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无性别、年龄差异;四季均可发生,常见于春季和夏季;人类流行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系列 布鲁菌病 1804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