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古代酬赠诗赏读4279.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古代酬赠诗赏读427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古代酬赠诗赏读4279.pdf(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古代酬赠诗赏读 古代文人士大夫多以文会友,通过诗歌来交往应酬。朋友之间的诗歌往来叫“酬赠”或“酬唱”,一方写给另一方的诗文叫作“赠”,而对方的回复往往称作“酬”。酬赠诗是古人结交朋友、求取仕途、抒发心迹、表露品格的主要途径。在酬赠诗中,既有离别思念之感怀,也有胸襟抱负之倾吐;既有对美好人格的景仰与倾慕,也有对沧桑世事的无奈和喟叹。通过酬赠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丰富的生命情调。佳作集锦 赠孟浩然 唐李 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
2、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品茗共赏 同为酬赠诗,李白对朋友表达了钦佩与仰慕,而韦应物则流露出哀愁与思念。狂傲不羁的李白一生之中似乎很少敬仰他人,而对孟浩然,他却表现出了不加掩饰的推崇。孟浩然一生仕途坎坷,晚年隐居襄阳。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途经襄阳,拜访孟浩然,被他的隐逸情怀和清高之风打动,写下了这首赠诗。孟浩然风流飘逸、不同流俗,使诗人着迷、倾慕不已。他少年时鄙弃仕途荣华、高官厚禄,晚年则白发鹤氅,逍遥于青松白云之间,过着世外隐者的自在生活。他经常于明月东升之际,迷醉于杯酒浮沉之间,心中不为事君之事牵扰,而施施然陶醉于花草自然之中
3、。“迷花”容易使我们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那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这更彰显了孟浩然的隐者形象,表现了其高洁的品性。尾联二句,诗人再次对孟浩然风流飘逸的人格魅力和淡泊的隐逸情怀发出赞美,流露出“高山仰止”般的敬慕之情。在这首赠诗中,李白不仅表现出他对孟夫子品格的敬仰,也折射出他自己的人生追求。相比李白诗的明快疏朗,韦应物的这首诗,情感基调则显得愁苦悲伤。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好友,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夏,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担任刺史。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去年花中离别,今年又逢花开,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怀念。时间飞逝,花已重开,但这一年中的世事变化,却让诗人心生沧桑愁绪。国家动乱,前景不可预料,诗人只感到一片迷惘和忧虑。眼下虽是花开时节,诗人却无心欣赏,情绪低落,以致难以入眠,故而曼妙春色在诗人眼中也成了“春愁黯黯”。除了前途坎坷,诗人自身又疾病缠身,遂生归隐之志。然而身为士大夫,诗人还放不下滁州因战乱而流亡的百姓,觉得愧对三尺乌纱和俸禄银两。韦应物对李儋的这番慨叹,正体现出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希望得到来自好友的慰问,故而尾联表达出与友人团聚的心愿。登高望月怀人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用月圆象征着人圆,诗人盼望再次会面的那天能一吐心中的感慨和悲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闻道欲来相 问讯 西楼 望月 几回圆 古代 酬赠诗赏读 427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