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球面天文学的月球探测器轨道特性研究2314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球面天文学的月球探测器轨道特性研究2314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球面天文学的月球探测器轨道特性研究23141.pdf(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i 页 摘 要 对月球探测器姿态和轨道特性的分析是制定探测器姿态控制策略、轨道选择,进而对月球实施全局性综合探测的前提。因此,在全面展开某项月球探测任务之前,对探测器的姿态与轨道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如轨道上卫星的受晒,它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供电情况与星内温控系统设计;轨道高度则会影响星上探测器对月面的扫描覆盖,决定探测器的观测效果。特别是在月球上,轨道高度还会影响到探测器的寿命。所以,对这些特性的全面了解将为探测卫星设计、轨道优化以及探测任务方案的拟定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航天任务的分析,需要知道航天器所观察目标的视位置与视运动,对这类
2、问题的分析,绝大多数只与方向几何相关。本文基于球面天文学,结合航天器自身的不同姿态,对一系列环月轨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论文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了地球和月球阴影对月球探测器的影响特性,重点针对近月探测器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用天球几何学方法,通过建立阴影模型,计算了一年中不同几何位置情况下近月探测器的月影时间。(2)分析了月球探测器的受晒情况。重点分析了探测器某一表面在不同姿态和不同时期所接受到的太阳能量的变化情况,为探测器能量供应策略及热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3)参考衡量地球卫星对地覆盖效果的几个关键参数,结合月球自身的特点,分析了月球探测器对月面的覆盖情况,修订了相关公式
3、中区别于地球的几个关键系数,并指出了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精度。主题词:月球探测 球面天文学 阴影时间计算 卫星受晒 月面覆盖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ii 页 ABSTRAC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lunar probe attitude and trajectory is the premise to attitude control strategy,trajectory selection,and thus on comprehensive lunar exploration.Therefore,a comprehen
4、sive analysis of attitude and trajectory characteristics of a probe is necessary before a lunar exploration mission.For instance,satellite solarization in orbit directly affects the solar array energy supply and the desig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the probe;and orbital altitude will affect t
5、he lunar surface coverage,finally determin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the probe.Especially,around the moon,orbital altitude will also affect lifetime of the probe.Therefore,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eature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obe design,orbital optim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
6、nt of programs for an exploration mission.The apparent position and apparent movement of the observed target are needed in the analysis of space missions,which is only to the geometrical direction.In this thesis,based on spherical astronomy,a series of the lunar orbit are analyzed combing the probe
7、attitudes.This works of this thesis mainly concentrate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ly,how does the shadow of the earth and moon affect probe is analyzed,and two different models to compute lunar eclipse time,which varies with the different solar celestial longitude in a solar year,are invest
8、igated for the probe in low-altitude lunar circular and elliptic orbit,and the models are established on orbit dynamics and celestial sphere geometry.Secondly,solarization variations of the lunar probe surface are analyzed when the probe in different attitude and different periods,and the results ca
9、n be a reference to develop energy supply strategy and thermal control program.Finally,the lunar probe coverage on the lunar surface is analyzed referring to several key parameters of the earth coverage,and some formulas are revised to adap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on,and some existing inadequate a
10、nalysis methods are improv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Key Words:lunar exploration;spherical astronomy;shadow time calculation;satellite solarization;lunar surface coverage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III 页 表 目 录 表 2.1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 表 3.1 轨道面进动速度与倾角的关系.30 表 3.2 卫星参数设定.32 表 3.3 其它相关参数.32 表 4.1 星体各表面参数特性.41 表 5
11、.1 与月面覆盖有关的四个关键参数.45 表 5.2 图 5.7 所示寻访区类型的覆盖计算公式.5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IV 页 图 目 录 图 1.1 文章结构图.5 图 2.1 单位向量的不同表示方法.7 图 2.2 用天球表示法描述研究对象在空间的方位.8 图 2.3 弧长与转角测量之间的区别.9 图 2.4 球面三角形内角之和常大于 180.10 图 2.5 球面三角形的类型.10 图 2.6 一个转角为45的一系列直角球面三角形.11 图 2.7 地心惯性坐标系.12 图 2.8 月心惯性坐标系.13 图 2.9 月固坐标系.14 图 2.10 月心赤道惯性系
12、.14 图 2.11 地心惯性坐标系和月心惯性坐标系的关系.15 图 2.12 月心惯性坐标系与月固坐标系的关系.16 图 2.13 月球白道面与黄道相交.17 图 2.14 月球白道、赤道与黄道面倾角不变.17 图 3.1 月食形成的原理.20 图 3.2 月全食示意图.21 图 3.3 卫星进入地影示意图.22 图 3.4 一年内月影时间的变化.23 图 3.5 太阳黄经角计算流程.25 图 3.6 本影区和半影区.26 图 3.7 月影圆柱与探测器轨道的关系.26 图 3.8 探测器轨道阴影区时间的计算.28 图 3.9 轨道、黄道和月球赤道的几何关系.29 图 3.10 不同轨道倾角条
13、件下,月影时间和太阳黄经的关系.30 图 3.11 不同轨道高度条件下,月影时间和太阳黄经的关系.31 图 3.12 月球、太阳、月球探测器之间的几何关系.32 图 3.13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33 图 3.14 轨道偏心率与月影误差的关系(4000kma=).33 图 3.15 轨道半长轴与月影误差的关系(0.5e=).34 图 3.16 轨道偏心率较大时,两种模型计算月影时间的误差比较.34 图 4.1 月球探测器太阳角几何关系.3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V 页 图 4.2 卫星本体坐标系.40 图 4.3 环月探测器飞行姿态.40 图 4.4 卫星各表面法线与
14、天球交点的位置分布.41 图 4.5 不同轨道高度下,太阳角半径与入射能量的变化.42 图 4.6 探测器轨道高度入射能量的变化.43 图 5.1 寻访区和瞬时视场.44 图 5.2 计算仪器瞬时视场的几何图形.46 图 5.3 探测器、月面目标与月心之间的几何关系.46 图 5.4 全向天线瞬时视场的长.47 图 5.5 瞬时视场的宽.48 图 5.6 近似求解几何.49 图 5.7 航天器仪表的典型寻访区.51 图 5.8 月面覆盖的几何关系.52 图 5.9 轨道高度与瞬时视场面积的关系.54 图 5.10 轨道高度与瞬时寻访区面积的关系.54 图 5.11 轨道高度与月面寻访速率的关系
15、.55 图 5.12 波束宽度与瞬时视场面积的关系.55 图 5.13 波束姿态角与瞬时视场面积的关系.5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页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由于月球上土壤成份与地球上的相似,以及月球周围所具有的无大气包围、无电离层、无辐射、弱重力、弱磁场的空间环境,为某些特殊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许多科学家认为在今后的几个世纪里月球将成为太阳系的工业中心1,2。同时,月球也是天体物理研究的良好场所,开展月地空间环境的测量、对地和宇宙观测,可为将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创造更好的条件。从现实和长远来看,月球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3,4。对月球探测
16、器姿态和轨道特性的分析是制定探测器姿态控制策略、轨道设计,进而对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的前提。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大多数空间探测器都选择环月轨道5,6。如我国“嫦娥一号”卫星的科学使命是对全月面进行探测,所以选择了极月轨道,即将轨道倾角选择为90,使得探测器能通过月球的南北两极,并且为了使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基本相同,采用圆形轨道7。因此,在全面展开某项月球探测任务之前,有必要对探测器的姿态与轨道特性进行分析。如轨道上卫星的受晒,它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供电情况与星内温控系统设计,卫星要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调整自己的姿态,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轨道高度则会影响星上探测器
17、对月面的覆盖,受探测器分辨率的制约,决定探测器的观测效果,特别是在月球上,轨道高度还会影响到探测器的寿命8。所以,对这些特性的全面了解将为后续卫星的设计、轨道的优化以及探测任务方案的拟定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航天任务的分析,需要知道航天器所观察目标的视位置与视运动。对这类问题的分析,绝大多数也只是与方向几何相关。例如,怎样使航天器或其上的仪器指向期望的方向、怎样判读航天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等。处理仅与方向有关的空间几何问题,通常有两种惯用的方法,即单位向量法与天球表示法。其中,天球表示法对点集的描述很方便,只要在球面上画出线来就可以表示某个运动向量的轨迹,它可以给出较清晰的物理图并能提供精确
18、的信息,有助于对物理图像的理解,这对航天任务的设计者至关重要9。月球异常复杂的引力场使得月球卫星的轨道有着与地球卫星轨道不同的特性。若用纯轨道动力学理论来分析环月轨道的特性,由于不能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所以将会使分析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使分析过程更加清晰直观,本课题将采用球面天文学的理论对环月探测器的姿态和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页 道特性展开分析。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月球探测发展现状 本文研究的内容作为航天任务规划的一部分,与每一次月球探测任务密切相关,其中涉及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 1959 年开始月球探测至
19、今,人类共进行了 124 次月球探测活动10,其中大部分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探测的目的。通过这些探测活动的成功实践,人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关于月球探测器轨道分析和设计的理论体系,如与月球的时空特性相对应的时间、坐标系统以及各类探测器轨道的运动学方程11。1.2.1.1 国外月球探测现状 1994 年,美国发射了新一代无人月球探测器“克莱门汀-1”号,获得了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月球表面图像,测量了月球引力分布情况及环形山壁层的变化。1998 年,美国发射了“月球勘测者”号,在 l00km 的极轨对月球进行了全面勘探,提供了大量有关月面上一些重点地区的基础性数据,完成了月球磁场和引力场的测定,并证实
20、了两极水冰的存在。2004 年 1 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内容包括:美国将在不晚于 2008 年对月球表面进行一系列无人探测,最早 2015 年、最晚不超过 2020 年将人送上月球,目标是不断延长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的时间12。欧空局(ESA)于 2003 年发射了自己的首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它携带了高分辨率微型摄像机、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X 射线光谱仪等装置,其主要任务是测试太阳能等离子发动机,并对月球表面进行 X 射线和红外线遥感采样绘制地图,研究月面化学成分并搜寻月球南极固态水的存在。“Smart-1”于 2006 年 9月 3 日通过撞击月球的方式结束了
21、自己的使命13。日本近年来的探月活动十分活跃。早在 1990 年日本就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探月的国家。“飞天”用于探测地月轨道环境,并向月球发射了一个“羽衣”轨道器。日本在 2007 年又发射了“月女神”大型绕月探测器,包括一个轨道器和一个中继星。轨道器在离月球表面大约 100km 的轨道上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全面观测,对月球表面元素、地形、构造和重力等进行测量。此外,日本计划到2015 完成月球的探查和技术开发并投入实际运行;2015 年到 2025年完成月球资源利用技术的技术积累;2025 年将着手建立以月球表面为据点的月球空间活动站14。印度 1997 年就开始计划探测
22、月球。并于 2008 年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3 页“Chandrayaan-I”号。探测器首先由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后再由一个双推进系统将其从地球静止转移轨道送入月球轨道。探测器装备有空间分辨率地形测绘摄像机、超光谱成像仪、月球激光距离修正仪、低能 X射线频谱仪和高能 X 射线测绘照相机,主要探测任务是在距离月球表面约100km的轨道上对月球的化学成份和地质地貌进行研究,而子探测器将借助“Chandrayaan-I”绘制的月球表面地形图选择登陆地点。Chandrayaan-II”无人任务将于 2011-2012 年实现
23、。印度的整个登月计划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向月球发射探测装置,然后发射登月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最终帮助印度宇航员登月15。俄罗斯也提出了新的探月计划。2005 年 7 月 14 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宣布了俄罗斯 2006 年至 2015 年的航天计划,其中包括建造月球基地计划。此外,俄罗斯能源公司宣布俄罗斯计划于 2011 年至 2012 年开展首次载人环绕月球飞行,并在此后进一步开发月球资源。该公司月球探索计划分三阶段:新型“联盟”号飞往月球;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对月球表面展开氦 3 的工业性开发16。1.2.1.2 我国月球探测现状 2004 年 1 月,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
24、程正式启动,规划中的“嫦娥工程”分为绕月探测、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勘查、自动采样三个阶段,简称“绕”、“落”、“回”17。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即绕月探测,我国已在 2007 年发射了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工程由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卫星发射场、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二期工程是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预计将于 2012 年前后完成月球着陆器和月球车的首次发射和试验任务。着陆器将在月球的预定区域着陆并释放月球车,探测着陆区的岩石化学成分,测定着陆点热流、岩石剩磁,勘测月表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三期工程进行月面巡视勘察与
25、采样返回,初步预计在 2017 年前后实施。发展新型月球巡视车,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就地勘察着陆区,并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目前,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已经圆满完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总体优化设计、轨道设计、制导、导航与控制、热控设计、综合测试设计等多个方面均有创新,这些新技术都为我国将来开展月球及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概况地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8,19:(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 4 页 划分和早期演化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球面 天文学 月球 探测器 轨道 特性 研究 2314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