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金点子164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金点子1642.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教学“金点子”把兴趣还给学生数学教学“金点子”把兴趣还给学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思维又常常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如何做,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绞尽脑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终于我看到了一束阳光。它使我的学生们在数学课上脸上充满了阳光,那份兴趣,那份自信也是我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和自豪。因为数学课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不经意间已经
2、有了数学知识的储存,所以课堂上,要善于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丰富和充实数学知识。例如,每周的双休日,我总是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记录双休日的活动,并在周一时,在班上交流。后来我惊奇地发现,我班的学生非常善于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如;生 1:星期天,我和3 个小朋友一起跳绳,我 1 分钟能跳 30多个,可是小玲比我跳得还多,我发誓一定要超过她生 2:今天,我和好朋友下跳棋,下了 5 盘,我赢了 4 盘,真高兴还有好多这样的日记,看到同学们在日记中应用了这么多数学知识,我也根据日记的内容,让同学们在交流时适当地提出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结果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在
3、以后的日记中它们不但能更好地运用好词好句,还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中,争着抢着交流展示自己的日记。也就是这样地训练是孩子们的数学意识增强了,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养成了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数学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了。随着学生对数学情感的体验,对数学生活兴趣的提高,我积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有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小、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二、利用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
4、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而兴趣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只有动起来,他们才能感受到乐趣,于是我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喜欢的活动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在学习平均分时,我让学生们一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公平地分给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这样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枯燥为乐趣,学生在分水果的同时准确地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同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体验数学的魅力。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根绝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数学比赛,如“开火车速算比赛”、“猜数游戏”、“男女对比赛思路”等,有时我也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让学生商量
5、自己认为怎样做比较好?这些游戏极易操作,如此一来,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活动的魅力来源于生活,数学的价值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平日多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适时地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活动,数学也不再成为枯燥乏味的“坏课”了。而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活动,一种乐趣。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
6、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
7、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
8、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 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
9、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刘丽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刘丽,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10、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1、。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三、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
12、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 1200500 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 余 2不对!应该商2 余 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
13、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2008 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