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571.pdf
《部编本语文《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57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语文《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571.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整数之外还有零数)(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2)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早晨)(3)令初下,群臣进谏(名词作动词,下达)(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5)能
3、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6)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一词多义】(1)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读 zho,早晨)(2)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3)若: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B.门庭若市(如,像)(4)方:A.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B.有朋自远方来(地方)(论语十二章)(5)私:A.莫不私王(偏爱)B.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观刈麦)(6)上:A.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等)B.上书谏寡人者(送上)(7)于:A.皆以美于徐公(比)B.
4、皆朝于齐(到)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8)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C.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有:A.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B.欲有求于我也(与“无”相对)【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
5、偷地看)(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重要句式】(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自”做“信”的宾语,宾语前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3)省略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重要词语】(1)孰视之(通“熟”,仔细)(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4)皆朝于齐(朝拜)(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重要句子】(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
6、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恍然大悟)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对我有所求。”(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3)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4)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重点问题整理】1.邹忌这样劝谏何以能说服齐王?答:1语言委婉,巧妙设喻,以小见大(由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推己及人。2进谏的内容有针对性,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3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4齐威王是个开明的君
7、主,他善于纳谏。2.邹忌是怎样讽谏齐王的?答:邹已忌运用的是以小见大,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齐威王的治国大事,现身说法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势的统治地位,因而受蒙蔽也最深。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3.概括邹忌的人物形象特点。答:邹忌是一个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有自知之明,善于反思;忠于职守巧于劝谏、深谙君王心理的谋臣策士。4.齐威王是如何纳谏的?答:广开言路,悬赏激励。勇于改错,修明政治。5.概括齐威王的形象。答:齐威王是一个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改错、明智果断的贤明君主。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此”指的是什么?广开言路、内政修明,他国来朝。7.有
8、关纳谏、进谏的名言或故事。答: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故事:屈原向楚王进谏而放逐,最后投江而死。比赶干向纣王进谏。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赵普进谏。8.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要广开言路,富国安民;人要有自知之明,对恭维的话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应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发现改正错误;讲话要讲究策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9.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怎样?答: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而是尊重客观事实,找出了其中的原因,这是由人与人之间不同关系而决定的:妻由于爱而所偏私;妾由于畏而不敢直说;客由于有所求
9、而要讨他的欢心。10.请你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出妾回答邹忌时的心理活动。答:我只是一个妾而已民,如果说实话,岂不会令夫君不高兴,可能以后会冷眼相待,还是夸夸他讨他欢心吧。【三年中考汇编】(一)阅读选文,完成 9 13 题。(17 分)【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10、。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选自史记,有删节)【注释】放勋:尧的名。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便章:治理。百姓:百官族姓。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饬(ch):约束,整顿。功:事情。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2 分)(1)期年之后 (2)众功皆兴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敬 顺 昊 天 数 法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民 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4 分)齐威王:尧 帝:9 (1)满一年(2)兴办 10A 11(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12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13(1)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参考译文】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
12、般覆润大地。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25-29题。(14 分)【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节选自战国策)【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身边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 虽欲言(虽然)皆朝于齐(向)B 意犹不足(还)遂致亡灭(于是)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乃下令(于
14、是)D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 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 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 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29【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2 分)【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_(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25 A 26 D 27 夫治国犹如
15、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好比种树,只要
16、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君主能够实行清净无为,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阅读文言文,回答 9-13题。(共 13 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万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17、】楚庄王欲伐越。压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注 越:越国。睫:眼睫毛。庄蹻(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9 与“臣之妻私臣”中加点“之”字埘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何陋之有?B属予作文以记之。C 王之伐越,何也?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0翻译下列语句。(4 分)(1)皆以美于徐公。(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忌讽齐王纳谏 语文 忌讽齐王 纳谏 知识点 分类 整理 内外 对比 阅读 汇总 457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