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最新版题库及答案2365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最新版题库及答案2365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最新版题库及答案23655.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z.2019 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最新版题库及答案(一)题库来源: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公众号)第 1 题、【判断题】2005 年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2 题、【判断题】2005 年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
2、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 题、【判断题】2005 年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为临时工,所以不用为她们配备劳动保护用品。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第 4 题、【判断题】2005 年
3、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第 5 题、【判断题】2006 年 4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
4、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z.第 6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
5、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7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
6、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8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
7、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9 题、【判断题】2
8、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
9、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z.第 10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
10、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1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
11、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2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
12、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3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
1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z.第 14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
14、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5 题、【判断题】2007 年 11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
15、、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16、。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6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事故应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17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17、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
18、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8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z.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
19、,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9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
20、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0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
21、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
22、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1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焊动火
23、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z.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2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
24、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3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
25、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危险 化学品 经营 单位 安全管理 人员 考试 最新版 题库 答案 2365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