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教案3205.pdf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教案32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教案3205.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 教学目的和意义: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原则上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与学校教育内容相配合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几点: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
2、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
3、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
4、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1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
5、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
6、、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2、关注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已开始走进我国社会的家庭。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未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虚拟性。即各种网络行为、形式没有现实社会行为的实体性、可感知性,是虚拟的、非真实的。二是互联、互动性。即网络传播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信息交流方式,并以此改变人们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人格。三是多元性。即文化传播的多元性和受众选择的多元性。前者指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共存于网络之中,后者指接受信息的公众可心得到全方位的信息。四是快捷性。即任何一种网民关注的现象,瞬间便可传遍世界。五是开放性与非中
7、心全球性。即网络传播是开放的、无中心的,没有把关人的控制功能。任何网民都可以成为中心。六是自主性,即任何网民都可以自由、自主和不受约束地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和吸取信息。七是创意性。即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各种潜能发挥的机会。八是交互式思维。即多元性和互联性的网络文化特点为网民提供了交互思维的条件。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孩子的学习中最强大的动力就是来自孩子自身的学习动机,如果孩子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他的自觉性、刻苦努力的程度都会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在学业上,子女是否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所得出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有关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家庭长者对孩子学习的看法
8、和学业的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尤其对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多是来源于外部影响,家长对于学习动机明确的孩子要使他们维持下去,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维持具有短时性和易变性,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改变。而对于缺乏明确学习动机的孩子,也可以巧妙应用奖励的策略,对于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不管是多么微小,家长都应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这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但要注意,对孩子的奖励一定要适度,过分的奖励反而会使孩子依赖于父母的表扬,或产生骄傲情绪,削弱良好学习动机形成的力
9、度。兴趣爱好是孩子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而是愉快、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学习兴趣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主要对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如早上背起书包去上学,在课堂上一会儿念拼音,一会儿写字,一会儿做算术题。这些形式的变化让他们充满了兴趣。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如先阅读一篇文章,再做手工。然后再学一会儿数学,听一段音乐,这样用不断变化和富有新意的学习内容充分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喜欢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了。因此需要一些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内容。这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制订一步步适当
10、的学习目标,既让孩子感到新颖又具有挑战性还不会因为大难实现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如鼓励孩子读一些有趣的数学读物,科普书籍,有适量生字和思想内涵较深刻的文章,以对孩子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调动与开发。一些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对各个不同学科的兴趣分化,这和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天赋、家庭内的学习氛围和家长的期望都有密切的关系,不过这种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还不十分稳定,很容易发生变化。家长应鼓励孩子对特定学科的主动探索,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性,也许这就是一个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事业道路的开始。在培养孩子学习品质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发展孩子的智力优势 作为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庭教育 小学生 成长 教案 320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