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学案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9253.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学案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925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学案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9253.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练案24第四板块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2018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唐词,完成(1)(2)题。(9 分)调笑令(二首)韦应物(一)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二)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注】胡马:唐代为应战争需要,从西域引入了大批战马,以充军用。跑(po):(走兽)用脚刨地。河汉:即银河,又称天河。神话传说中讲到牵牛与织女两星隔着银河相望,一年一度通过鹊桥相会。(1)下列对这两首词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C)A“边草
2、无穷日暮”此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写景融成一体,境界阒寂苍凉,辽远壮阔。B第二首把离恨的长久与空间的无限连接起来,表现别后相思之深,相逢无望之恨。C韦应物这两首词既在写边塞,也在写征人,从正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格婉妁。D这两首词通篇采用二字句和六字句,都为双音节,六七两句重复,使感情表达自然而有韵味。【解析】应为“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且第二首词偏于婉约,第一首词侧重豪放。(2)这两首词在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请加以分析。(6 分)答:第一首,借物喻人。词中描写了胡马的生活环境和动作,表现了胡马找不到归宿时的迷惘、不安、恐惧和痛苦的心情。作者以马喻人,曲折地表现了征人远戍
3、时经常会有的孤独、痛苦、忧烦、急躁的心情。第二首,引用典故。作者以神话传说中牵牛与织女两星隔着银河相望,通过鹊桥相会的故事,表现夫妻远别、相思之苦,这种痛苦更在牛郎织女之上。【解析】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具体分析。第一首,作者以胡马喻指征人,写胡马“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看似是写胡马的孤独、不安、迷惘等,实则表现的是征人远戍时的孤独、痛苦、忧烦、急躁的心情。第二首,作者用典,借写牵牛织女星隔银河遥望相思,表现夫妻远别的相思之苦,牛郎织女还可一年一度通过鹊桥相会,但这夫妻二人何时能再相见?这种痛苦更在牛郎织女之上。2(2018山东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阅读下面
4、的宋诗,完成(1)(2)题。(9 分)书愤二首(其一)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厄穷”二句: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下句的“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C)A诗人借苏武的典故写晚年的困厄境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B“久”写出诗人持续困厄的时间之长;“空”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之情。C诗人以
5、苏武和张巡自比,抒发了低落的情绪和内心的悲愤,照应了题目。D本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自己虽不被理解,满怀忧愤,却矢志不渝。【解析】“低落的情绪”错,这一联语气激昂,情绪悲愤。(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 分)答:“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伤。借上林苑和洛阳宫的荒芜破败,写出国势的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激愤。【解析】颈联通过写景来表情,情景交融。诗句通过写“上林苑”和“洛阳宫”的“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荒芜、凄凉、萧瑟的景象。“上林苑”和“洛阳宫”皆为皇家建筑,以其荒凉表现了国势的衰败。国势衰败是因缺
6、少“孤忠”之人,作者又借此句表达了对当政者的愤慨。3(2018黑龙江教研协作体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此时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前往舒州去。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境内,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即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C)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环
7、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C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C 项,尾联抒发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 分)答:虚实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学案四 表达 技巧 1925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