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报告正文23276.pdf





《滑坡报告正文2327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报告正文23276.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z.正 文 目 录 0 前言 1 0.1 任务由来 1 0.2 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0.2.1 地质灾害概况 1 地质灾害危害情况 1 防治工程等级确定 1 0.3 勘查目的、任务 1 0.4 勘察工作评述 1 0.4.2 勘察时间 1 0.4.3 勘察工作量 1 1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2 1.1 自然条件 2 地理位置及交通 2 气象、水文 2 1.2 地质环境 2 地形地貌 2 1.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 水文地质条件 2 不良地质现象 3 人类工程活动 3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3 2 滑坡根本特征及类别 3 2.1 滑坡平面及空间形态 3 2.2 滑坡物质组成及
2、构造特征 3 2.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4 2.4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4 3 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6 3.1 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6 滑坡变形特征 6 影响因素 6 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 6 稳定性判断及开展趋势 6 3.2 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6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6 计算工况确实定 7 稳定性计算结果 7 3.3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7 3.4 稳定性综合评价 8 3.5 推力计算 8 4 滑坡开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8 5 综合分析与建议 8 5.1 综合分析 8 5.2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8 防治原则 8 防治工程建议 8 6 弃土堆场评价 9 7 运灰路 K4+622.
3、5K4+760 段路基工程地质条件 9 8 结论 9 附 图 附 件 目 录 图 名 比例尺 图号-.z.1、*合川双槐电厂运灰路 K4+700 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1:500 1 2、工程地质剖面图 2-11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200 02-102-10 4、工程地质柱状图 1:100 Z-1Z-15 5、滑坡推力计算剖面分块图 1:200 6、滑坡推力计算表 7、岩土试验报告*市水利电力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8、侵蚀性检测报告*省地矿局*地矿检测中心 9、滑坡勘测技术指导书 10、照片 -.z.0 前 言 0.1 任务由来 2005 年 78 月,由于多日连降暴雨、切坡、堆载等因素,诱
4、发在建的*合川双槐电厂运灰路 K4+700 段老滑坡复活,致使该路段施工无法进展。为此,业主委托*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在对滑坡详细勘查的根底上作出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方案措施建议。0.2 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0.2.1 地质灾害概况*合川双槐电厂运灰路 K4+700 位于*合川双槐电厂渭溪镇青龙村,属复活型滑坡,滑动变形范围包括:轴向长约 50m,南北宽 90m,面积约 3300,滑体平均厚度 3.60m,总体积 1.2104m3,属小型土质滑坡。0.2.2 地质灾害危害情况 根据野外地质测绘和滑坡实物指标调查结果,滑坡体上主要有一户废弃民宅及坡耕地,现坡体上堆载人工开采条
5、石,坡体前缘为在建运灰路,长约 90m,坡体下方为耕地和农田。滑坡滑动后,造成新开挖的运灰路路基被掩埋,施工中断。0.2.3 防治工程等级确定 根据地质灾害危害对象、危害人数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按照*地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标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确定为级,见表 0-1。表 0-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划分表 危害对象重要性 重要:县级和县级以上城市主体、人口密集区及重要建立工程 较重要;乡镇集镇有较重要建立工程 一般:村社居民点和一般建立工程 危害人数人 2000 2000300 300 可能的经济损失 万元 10000 500010000 5000 防治工程等级 0.3 勘查目的、任
6、务 本次勘查目的、任务主要按业主方和设计方提出的滑坡勘测技术指导书执行,结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确定其主要任务是:1、查明滑坡范围、规模、性质及滑坡要素特征;2、分析滑坡开展趋势,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综合评价滑坡稳定性;3、查明滑坡治理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治理滑坡的方案建议;4、确定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提供所需要的勘查成果资料。0.4 勘察工作评述 0.4.1 勘查依据 本次工作主要执行的现行国标、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主要有:1)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50021-2001;2)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JTJ 064-98;2)中华人民*
7、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GB50330-2002;3)*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标准DB 50/143-2003;4)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5)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试验规程JTJ051-93;6)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0.4.2 勘察时间(1)2005 年 10 月 25 日2005 年 10 月 27 日,收集和分析工程区已有的地质资料,进展野外踏勘,编制勘察设计书。(2)2005年10月27日 2005年11月7日,完成全部野外实物资料收集。(3)2
8、005 年 11 月 7 日2005 年 11 月 25 日,进展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0.4.3 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工作通过我队工程组人员的共同努力,抑制了场地施工环境差等诸多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各项实物工作量及实物指标调查工作。详见勘查主要工作量表(表 02)。-.z.表 02 滑坡详细勘查主要完成工作量表*合川双槐电厂运灰路 K4+700 滑坡勘察 序号 工程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1 工程测量 勘探点放样 点 15 2 1:200 剖面测量 KM/条 0.72/6 3 综合工程地质测绘 1:500 KM2 0.66 4 勘探工程 钻探 M/个 96.90/12 5 浅井 M/3
9、 2.75/3 6 现场试验 大重度试验 组 1 7 钻孔抽水试验 段次/孔 1/1 8 试坑渗水试验 次 2 9 室内试验 岩样 组 6 10 土样 组 8 11 水样 组 2 1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 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合川双槐电厂位于*盆地东南部,属*合川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10640,北纬:30103012之间,滑坡区位于运灰路 K4+700 段,目前道路在建中。1.1.2 气象、水文(1)气象 测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分、湿度大、四季清楚、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春季气温上升早,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
10、炎热,降水集中,日照多,常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多秋绵雨;冬季气候温和,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风速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100mm,多年平均气温 18,相对湿度达 82%,多年平均风速 1.0 m/s,多年最大风速 25.5 m/s。(2)水文 工作区无主要水系,仅有负地形状冲沟,存在季节性流水。1.2 地质环境 1.2.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地貌属单斜状丘陵斜坡,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滑坡相对高差 2030m,地形呈上缓下陡趋势,坡向 180200,坡度约 1540。1.2.2 地层岩性 滑坡顶部为第四系人工堆载条石,坡体成分为低液限粘土,平均厚度 3.60m。最大厚度达 7.70m。滑坡底部
11、基座为中生界侏罗系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为暗紫红色泥岩及砂岩,厚度370450m,产状:倾向105110,倾向1012,砂泥岩呈互层状产出,其中砂岩呈巨厚层状,单层厚度13m,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主要节理有:24683 2080 32572 插图 1 滑坡后缘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图 从图上可分析,滑体后缘边坡有两组较危险的构造面,分别为节理和节理,其倾向与边坡面倾向一样,组合线交线倾角小于边坡倾角,所以,滑体后缘边坡为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差的构造边坡,边坡岩体在两组节理面控制下分割成块体,沿边坡分解形成崩塌,调查实际情况也如此,滑体内形成及坡体下方可见大块径巨石,最大块径 2.3m1.80m1.40
12、m。1.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测区属于川中褶皱带,在构造体系上位于合川向斜南端偏北西翼。测区内构造裂隙不发育,褶皱平坦舒缓,断裂亦不发育,主要为层面节理和风化节理。根据“*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区内根本地震烈度为 6 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为 0.35s,区内滑坡可不考虑地震影响。1.2.4 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体及附近地下水丰富,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滑坡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土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基岩风化带裂隙、孔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土类孔隙水-.z.赋存于滑坡体内,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在滑坡体内该类水分布较多,滑体前缘
13、多处有泉点出露,呈片状、线状分布,主要集中在 ZK5ZK8 一线,形成明显的湿地,该类泉水能常流量可达 0.150L/s 左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2碎屑岩类裂隙水 赋存于滑体外围及下部滑床基岩内,受大气降水补给,沿风化带裂隙、孔隙渗流,地势低洼处排泄形成泉。该类水滑体后缘分陡崖处分布较广,常形成面流或汩状流出,渗入至滑体内,最大泉流量可达 0.50L/s,受降雨变化明显,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1.2.5 不良地质现象 滑坡周围地表水较丰富,滑坡区位于山凹处,利于地表水的聚集。暴雨季节滑坡区土体多处于饱水状态,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另外,滑坡区后缘边坡出露巨厚层砂岩,受节理面控制,常崩塌
14、块石、巨石。1.2.6 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发生过滑动,滑体上也曾有建房活动,现房屋已废弃多年,原滑坡体上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限于耕种活动,总的说,原有的人类工程活动少,对地质环境破坏低。修建运灰路以来,对滑体前缘进展工程开挖,最大开挖高度近 10m;同时,当地居民在滑体后缘进展建筑石材开采活动,并在滑体上进展大量的条石堆载,普遍堆载厚度达 12m,最大堆载厚度达 3.50m。这两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1.2.7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级标准,滑坡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中等,岩土组成种类较简单,成分均一,厚度变化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
15、复杂程度划为中等复杂。2 滑坡根本特征及类别 2.1 滑坡平面及空间形态 1平面形态 通过本次勘探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确定,滑体平面呈“铲形,南北向轴线长 50m,东西向宽 90m,主滑方向 13。整个滑坡周界明显,滑体后缘为圈椅状陡壁,高 810m,出露巨厚层状砂岩。滑坡西侧和后缘边界明显,为土体与陡崖为分界限,后缘土体与滑床基岩之间多处已出现贯穿性拉*裂缝 裂缝,缝宽 610cm,可见深度 1215cm,最大深度 3040cm,裂缝长度 10m 以上,后缘拉*裂缝与侧缘剪切裂缝贯穿。西侧缘土体内出现雁行羽状剪切裂缝裂缝、,并出现多个阶坎状沉陷带。后缘、侧缘地表水多沿裂缝渗入至滑体内,使下部滑
16、体处于饱和状态。插图 2:滑坡平面分布形态示意图 滑坡体东侧为条石和填土覆盖,地面变形特征不明显,其边界以左侧负地形为界。滑坡前缘边界明显,新的边界即为运灰路道路开挖段,道路开挖断面上多处可见滑体土和滑床基岩,滑体沿开挖临空面剪出。滑体土底部有泉点渗出,并形成湿地,在-剖面附近形成伸出的滑坡舌,滑坡舌上的土体呈饱和状,随着水的渗出伴随坍塌。滑体中后部呈平台状,堆积大量的条石,范围主要包括剖面以西,普遍厚度 22.50m,最厚达 3.50m。2空间形态 沿主滑方向上13,滑坡坡面呈折线型,后缘高程 381387m,前缘高程 368372m,相对高差 1520m,总体南高北低,地形整体坡度 162
17、1,前后缘较陡而中部较缓。根据滑坡体后缘拉裂缝的走向、滑坡地形和基岩埋深、起伏,以及本次勘探工作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本滑坡滑带主要为土岩界面,滑面为折线型,整体趋势随地形一致,呈南高北低状,在东西向上形态呈“V形,两侧较高,中部低。剖面滑面后缘陡峭,坡度近 60,中部、前部坡度均较小,平均坡度 6,滑体厚度 37m,中部厚度大,前后缘厚度小。剖面滑面后缘坡度大且滑体土层薄,坡度近 42,上覆土体厚度缺乏 2m,中后部滑面坡度 1820,滑面略带弧形,滑体厚度 26m。滑面呈直线型,坡度 1516,滑体厚度小,普遍约在 2m 左右。2.2 滑坡物质组成及构造特征 1滑体土特征 根据本次勘探资料
18、提醒,滑体物质主要由两局部物质组成,上部主要为堆载的条石,以及开采建筑石材时残留的碎石块、石屑,条石堆载高度普遍为 2.02.5m,其中剖面堆载高度达 3.50m。滑体原生土以残积、坡积低液限粘土为主,褐黄色,稍湿,软塑可塑,含少量碎石、块石,浅表层分布少量崩积块石、巨石。-.z.2滑带土特征 根据钻孔资料显示,滑坡滑带土为低液限粘土,具有以下特点:含水量高,普遍呈饱和状;塑性状态以软塑流塑状为主;土质软弱,局部有搓揉现象;滑带土混杂滑床强风化砂泥岩颗粒,并具定向排列。3滑床特征 有根据本次勘探成果等资料,滑床为基岩,其形态呈单斜状,坡度 615,前缘剪出口经公路开挖后已多处出露,滑床物质以暗
19、紫红色强泥岩及砂岩为主,属于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岩层产状 105912,与坡向相反,属逆向坡;滑床内泥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而砂岩呈厚层状,岩体完整性好;滑床整体稳定性较好。滑床形态可见滑床等高线图。插图 3 滑床等高线图 2.3 滑坡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透水性较差,组成滑坡的滑床;浅部第四系残坡积粘土,透水性弱,在滑体内多能形成了统一的水位线。(1)地表水 滑坡区内附近无可见地表水体,但在滑坡后缘,圈椅状陡壁上,多处有砂泥岩风化带裂隙水泉点溢出,呈汩状、片流、面流状渗出补给滑体内。同样,在滑体前缘,也有湿地、泉水等流出
20、地表,聚集成水洼、水沟等坡下排泄。2地下水 从滑坡区地理位置分析,位于山前斜坡地带,地形比四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聚集;滑坡勘查期间正值雨季过后,特别是今年 7 月8 月,具降雨频繁,雨量大等特点,为滑体内的地下水提供了充足的补给来源,所以在滑坡体地下水位高,泉点出露多等特点。本次勘查期间对所有钻孔进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观测结果见表 2-1:表 2-1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表 孔号 水位埋深m 孔号 水位埋深m ZK1 3.10 ZK7 干孔 ZK2 2.80 ZK8 2.10滑面以下 ZK3 2.50 ZK9 3.20滑面以下 ZK4 2.10 ZK10 干孔 ZK5 2.20滑体内 ZK1
21、1 2.20滑面以下 ZK6 3.20滑体内 ZK12 3.00滑面以下 QJ1 0.70 QJ2 干孔 QJ3 干孔 根据勘探及水文资料分析,剖面由于滑床平缓,平均坡度多 6左右,在滑体厚度较大而体透水性差,大气降水沿滑体孔隙、裂隙渗入后,土体排泄不畅,易积存在滑体内形成统一地下水位。剖面滑床位置虽低,但坡度陡,多大于 18,大气降水后虽能形成暂时性地下水位,但随之会沿滑床径流、排泄出滑体,在天然状态下,滑体内难以稳定水位。同样,剖面滑体内也无稳定水位。3试验成果 本次工作共做试坑渗水试验 2 组,人工填土层中做一组,低液限粘土层中做一组。表 2-2 地表试坑渗水试验成果统计表 地 层 试
22、坑 号 渗 透 系 数 k cm/s 渗透性等级 人工填土 1 号 3.610-6 微透水 低液限粘土 2 号 6.610-6 微透水 另在 ZK8 号钻孔滑带位置进展了简易抽水试验,利用恢复水位计算渗透性:23.51ln(2)2rsKHr ts潜水完整井 恢复水位试验历时 615 分钟,抽水后水位稳定在 4.50m,降深 2.40m,恢复稳定水位 2.10m,渗透系数 3.0610-4 cm/s,属中等透水。从渗透试验及抽水试验成果分析,滑体土自身透水性较差,滑体内地下水主要由滑带渗入。本阶段共采集地表水样 2 件,地下水泉水样 1 件,钻孔内水样 1 件,通过室内试验,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
23、土构造及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具体成果见附件。2.4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采用室内、室外试验综合确定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室内试验主要是在钻孔中,利用薄壁取土器静力压入法采集原状土样,送达试验室进展岩土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试验工程有:天然含水量、密度、重度天然、饱水、孔隙比、塑限、液限、天然快剪、饱和快剪强度。室外试验主要在试坑中作大体积重度试验,首先在浅井中开挖正方形试坑,-.z.试坑体积 50cm50cm50cm,其体积通过注水测定,试坑内岩土体试样通过称重法确定;结合室内试验测得的含水率、密度、比重、孔隙比等物理力学参数,综合确定滑体土的重度。滑体土测试成果见表 2-3
24、。表 2-3 土物理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 试验 类型 试验 天然 饱和 重度(kN/m3)比重 s 孔隙比 e 饱和度 Sr 液限 L(%)塑限 P(%)土层名称 编号 深度(m)含水量(%)重度(KN/m3)大重度 试坑 19.0 另根据土石比 12%确定,天然重度为 19.54 kN/m3 室内试验 ZK2-1 2.12.30 23.6 19.7 2.74 0.719 90 35.1 15.3 低液限粘土 ZK5-1 2.703.00 29.5 18.9 19.2 2.74 0.877 92 39.4 21.1 低液限粘土 ZK6-1 2.803.01 19.9 20.2 2.76 0.63
25、8 86 40.9 19.7 低液限粘土 ZK6-2 5.806.20 23.8 19.4 20.1 2.73 0.742 88 35.2 20 低液限粘土 ZK6-3 6.907.20 22.9 19.8 20 2.73 0.695 90 31.1 14.6 低液限粘土 ZK11-1 1.82.10 26.3 20.1 20.3 2.75 0.728 99 35.2 18.5 低液限粘土 统计值 24.33 19.68 19.9 2.74 0.73 90.8 36.15 18.2 低液限粘土 表 2-4 土力学性质参数试验成果统计表 试 样 编 取样深度m 天然快剪试验 饱和快剪试验 天然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滑坡 报告 正文 2327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