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有效方式3455.pdf
《浅议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有效方式345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有效方式3455.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议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的有效方式 -管理层收购(MBO)一、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产生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管理层收购(MBO,即 Management Buy-Outs)又称为经理层收购,起源于美国 70 年代的金融创新,是杠杆收购(LBO,即 Leverage Buy-Outs)的一种,指目标公司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和外部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1.MBO 在我国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目标存在不一致,导致企业契约的实际交易成本增加
2、。一方面,企业主尤其是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中央政府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链太长,导致信息不对称,企业主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经常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却因为无“恒产”而无“恒心”,其经营方略往往不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短期行为”的出现。如何建立健全并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企业人力资本的潜能,是大家一直关注的话题。自中国第一例 MBO 案例四通集团的“产权变局”以来,人们似乎看到了完善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激励机制,似乎看到了 中国企业“二次创业”的原动力的希望。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
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多次“试错式”的探索,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界几乎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理论:必须实行产权的多样化。只有彻底消除原来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才能建立以激励和约束并存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但是,如何完成国有企业的这一战略改组,以及如何在这一改组过程中平衡国家、企业和职工多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平稳过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和核心问题。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又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这种宽松的、激进的国有经济民营化、民有化的政策环境下,绝大多
4、数国有、集体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企业的管理层在借着对所经营企业的了解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纷纷涌动着“管理层收购(MBO)”的热潮。2.MBO 的现状分析 作为 7080 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MBO 在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产权结构、激励管理层的经营积极性、为企业带来纳税优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美联储 1989 年的统计调查表明,MBO 的融资额已经占了大型银行所有商业贷款 9.9%的份额。到了 90 年代末期,MBO 在美国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美国 800 家大公司中,管理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其中 111 家公司管
5、理层所持有股份已占总股份的 30%(接近于控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MBO 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集团公司实现对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剥离、防御敌意收购、经营者的创业尝试、公司部门的私有化等。S.N.Kaplan 对管理层收购的效果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充足的证据,表明 MBO 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改善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作用。近期我国进行 MBO 的上市公司中,从粤美的看,MBO 是一个“政府逐渐退出,管理逐渐突现”的过程;从深圳方大看,MBO 是“小老板”(管理者)享受到“老板”权益的变革。由此可以看出,MBO 在中国的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其作为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工具变得较为次要,而明
6、晰产权或者说给历史问题一个交待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从更大的范围看,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制仍然面临很多问题的时候,MBO 在明晰产权的同时也不失为上市公司建立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预见,MBO 将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产权结构缺陷,促进公司完善治理以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管理层收购的利弊分析 我国最早的管理层收购可以追溯到 1997 年 7 月四通集团的“产权变局”,随着近两年的产权改革,国有股减持的呼声日盛,管理层收购开始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陆续出现。粤美的、深圳方大、宇通客车等上市公司先后实行了管理层收购,大庆联谊、恒源祥、
7、万家乐等也都完成了或正着手进行管理层收购。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在我国运用管理层收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整合企业的业务 前些年,一些企业资本运营的速度过快,有的甚至是盲目扩张,将许多与本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符的企业纳入控制之下;另外,政府的行政干预“拉郎配”也使得一些企业盲目合并。由于这些企业规模扩张的决策并不是在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下做出的,因此,并没有产生经营与管理上的协同效应。为提高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需要对其“消肿”,将其缺乏盈利能力或发展后劲不足的分支部分通过管理层收购进行有效剥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集中资源,深入拓展核心业
8、务;另一方面,可以使目标企业的股东们从出售分支机构中获得的现金收入,用以购买有盈利能力的资产,从事项目投资,以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并且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2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激发经理层的管理积极性 所谓代理成本,即忽视和错过机会的总成本加监督费用。代理成本在上市公司、大型集团公司和国有企业都普遍存在,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配置的相对无效,使企业和整个社会均受到侵蚀,降低代理成本是 MBO 的深层动因之一。上市公司以管理者为代理人,股东为所有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机会主义,管理者更多地是考虑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置股东利益于不顾,放弃一些对公司有长远利益的高风险发展战略,而导致短期行
9、为的出现。实施MBO 后,管理者拥有企业的股权,企业业绩与管理者报酬直接挂钩,促使他们致力于创新、挖掘企业潜力,进行具有长期效益的改革。MBO 使企业管理者同时又成为企业所有者,从而激发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潜能。另外,通过 MBO 形成的企业股权结构比较集中稳定,特别是机构投资股东的介入,使监督更为有效。3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绩效 实施 MBO 后,企业管理层往往由于债务的约束效应,会致力于企业内部改革和要素重组活动,积极开展利润及附加值高的业务,使正常的现金流量能满足还本付息的需要。国外对MBO 后的企业经营业绩的统计数据表明:在 MBO 后的头两年里,MBO 企业经营收入水平的增加大于同行业其他
10、企业,但销售增长率相对低一些。在企业被接管后,营运资金管理得到加强,库存销售率下降,这是经营业绩改善的潜在来源之一。当然,在看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企业管理层隐瞒当期利润,减少净资产,以降低收购成本 在我国,非流通股协议转让(直接或间接)是实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唯一途径,而定价的基础是每股净资产。在机会主义的驱使下,部分获得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的经理阶层就可能会采取一系列行动,隐瞒当期利润,降低每股净资产。常见的行为包括:改变销售策略或者延期实现销售收入,以降低当期收入;改变会计政策,加快待摊项目的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通过增加当期管理费用,
11、提高经营成本,降低利润水平;加大对投入周期长、回收慢的项目的研发投入,减少当期利润等。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假象,促使大股东转让股权;另一方面,通过隐瞒和减少利润,降低净资产,达到降低收购价格以减少收购成本的目的。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外部经理人市场和外部监管机制的存在,提高了管理层机会主义的成本。但在中国经理人市场和外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实施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存在隐瞒利润、降低净资产而实现低价收购的动因。2企业管理层与国资办“共同寻租”,侵吞国有资产 寻租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自己谋取额外好处的行为。寻租行为产生的根源是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在国有上市
12、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通过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内一些人员的利益联系,相互勾结,共同“寻租”,主要表现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部分人员参与管理层收购,或者接受管理层的好处,将一些盈利状况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上市公司转让给管理层;在管理层收购中,不考虑国有资产的未来收益,以较低的价格转让国有股;在转让过程中,没有积极引入竞争收购者、“暗箱操作”等。3“内部人控制”引发更加严重的代理风险和管理道德风险 所谓“内部人控制”,就是管理者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而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利用对自己企业架构的控制权,利用自己职务选择中介机构的方便,利用自己在董事会上的话语权,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企业定价。然后将企业在缺乏社会
13、监督和竞争机制的情况下,不适当地把资产转移到自己的部门。在本质上,管理层收购具有反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它将原来相互分离的所有权、经营权重新结合,违背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控股大会、监事会相互监督、制约、激励的基本准则。在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管理层收购后更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代理风险和管理道德风险,利用拥有的经营权和大股东权利,侵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主要表现有:制定有利于管理层的薪酬、奖励、福利计划;通过关联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转移利润;从管理层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投资、出售资产、兼并、收购等活动,利用内幕信息,违法进行股票交易等。4企
14、业管理层违规筹集资金,偿债能力不强,隐含潜在的金融风险 融资是管理层收购实施的关键。动辄几十万,甚至几亿元的管理层收购,仅依靠管理层自有资金难以完成。从公开披露信息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资金大量来自于个人借款、民间贷款。民间金融资本通过高利息借款,再通过更高的利息贷出,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同时,管理层完成收购后,如果缺乏足够的、新的资金流入,或者当上市公司出现经营困难,就可能因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金融风险。三、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相继实施,但当前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广泛应用:1我
15、国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管理层收购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在发达国家,企业并购、产权交易、风险资本的退出都有一整套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模式,而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收购,由于传统的体制原因,收购过程存在很大的技巧和策略,涉及诸多的法律条文,但同时现行的法律法规又是粗放式的,其中有很多可操作空间,也隐藏了极大的法律风险。从西方管理层收购的实践来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由管理层先组成一个实体(通常是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再以这个实体作为主体去收购目标公司,实体对目标公司的收购行为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国有企业 产权 变革 有效 方式 345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