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附解析)36215.pdf
《人教版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附解析)3621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附解析)36215.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附解析)1根据消化系统模式图,分析回答:(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_,其内表面具有_和_等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结构。(2)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_,它所分泌的消化液是_,该消化液具有_的作用。(3)淀粉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_,在此部位起作用的消化腺是 _。脂肪在消化道的_(器官名称)中开始被分解,蛋白质在消化道的_(器官名称)中开始被分解。2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 _系统,完成图中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2)过程是通过B _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共同完成的。(3)血液循
2、环途径可分为_循环和 _循环。(4)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排尿却减少,其原因是大部分水分由生理过程_排出(填数字)。(5)上述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_调节的影响。3依据图 1 至图 3 所示,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题:(1)图 1 中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我们感冒时吃的胶囊往往是用淀粉做成,主要原因是避免对图 1 中 5 _产生刺激,图 2 中曲线_所代表的营养物质是从这部位开始被消化的。(3)为保证在期末考试中能有充足的能量,餐厅的午餐中有大米饭、红烧肉、麻辣豆腐,从合理营养的角度还应该添加_(选项:清蒸鱼、炒小白菜、牛肉汤)。(4)某人偏食出现坏血病症状,患这
3、种病主要是由于摄入图 3 中_层食物较少引起的。4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中所示血管为_,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_。(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 _(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_血。(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内被利用。5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刚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 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 A、B、C、D、E 是曲线上
4、的五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膈肌由状态向状态转变时,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能够进行的有_(填序号);图三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值对应曲线的_段(填“ABC”或“CDE”或“BCD”)。(2)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有_(填序号)。(3)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 A 点到 E 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_(填序号)。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4)某人小腿受伤发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少需_次经过丙血管才能到达小腿受伤部位。6图 1 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 2 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 3 是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请据图
5、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段,此时,膈肌处于图 3 所示的_状态(用字母表示)。(2)图 2 中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过程2和3是通过_实现的。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内的_,用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_。(3)经过图 2 中的环节 2,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_。(4)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中,需要依次经过_等结构。7下列图示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对材料的处理;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
6、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3)图乙中,血管 a 与血管 c 的主要区别是_;血管 b 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 c 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移动。8如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的实验,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 1 用_(选填”湿润“或者”干燥“)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目的是使鱼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足够的_进行呼吸。(2)图 2 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图二中能判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_号血管,判断依据是该血管只允许血细胞中的_单行通过。(3)按着血液流动方向 1、2、3 号血管分别是_、_、_,其中血流速度由快到慢的顺
7、序是_(填序号)。9下图中 A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 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1)静脉血由 C 流出,到达E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_与氧结合,血液变成动脉血,流回心脏的B_。(2)血液由 D 流出到达 F,若 F 表示臀部肌肉的毛细血管网,在臀部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 _,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_循环。10如图是人肾单位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肾单位包括 _、_和 _三部分。(2)尿液形成的第一个过程是_,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水、无机盐、_和_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_。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是_,在这个过程中,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有_
8、。(3)血液流经肾脏以后,明显减少的成分有_(至少写出 2 种)。11下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结构 _ 和 _构成肾小体,肾小体和图中的 _构成一个肾单位。(2)如果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则发生变病的可能是 _。(3)中的液体叫做_,正常情况下,它与血浆的成分相比,缺少了_。(4)图中能够重新吸收管内液体中全部的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12人体中的各种细胞需要不断地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必需及时排出,这是细胞生存的基础,下图中 AE 是保证这些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回答相关问题:(1)B 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_,使其吸收面积大大
9、增加。(2)通过 _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C 后,要通过_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_来运输。(3)营养物质在 B 中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 D 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 A 直接相连的血管和 A 中的腔室依次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图中所示器官中,能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有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_。13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1)请用图中字母写出“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
10、_(填字母)。(3)由(1)(2)可知,脊髓具有_和_功能。(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是_ 。(5)神经系统调节吃梅的基本方式是_。通过该过程,人体维持唾液的分泌。(6)人体的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受_调节的影响。(7)下列现象属于人类特有的是(_)A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 B看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停了下来 C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小狗就向主人跑过来 D看到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马上起立向老师敬礼(8)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_)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B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 C形
11、成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 D人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14下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部位处的血管的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该血管是_(“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此处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_的场所。图中的物质 A 是_,物质 B 是_。(2)血液中的 C 来自_系统,吸收 C 的主要场所是_。C 至少要_次经过心脏才能运输到大脑。(3)除 A 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 D 等物质,它们随血液进入_(器官),在肾单位中,经过_和_过程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4)除了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有_系统(写出一个)的参与使各系统协调一致,成为统一整体。15阅
12、读文材料,回答问题 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响应号召,2019 年 5 月 18 日,我县举办“樊文花”杯“助力二青会奋进新时代”户外徒步大赛,比赛路线由唐霸公园经唐霸大道至绵山广场,近 800 名徒步爱好者参赛。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全县人民参加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展现翼城人民自信包容、厚德开放、热情洋溢、奋发向上的新形象,并以实际行动助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成功举办。(1)比赛时外界氧气通过_到达参赛者的肺,氧气从参赛者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经血管 2 最先到达_(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
13、)输送到骨骼肌。(2)过程四代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_,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为运动提供所需的_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系统排出体外。(3)某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4)裁判员站在终点盯着 106 号参赛者从 100 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_。(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围观者也情绪激动、心跳加快,人体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_。18 小肠 皱襞 小肠绒毛 4 肝脏 胆汁 乳化脂肪 2 口腔 1 唾液腺 小肠 胃 【分析】图是人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消化系统包括消化
14、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 1 唾液腺,2 口腔,3 食道,4 肝脏,5 胃,6 胰腺,7 十二指肠,8 小肠,9 大肠,10 肝门。【详解】(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8 小肠。这是因为小肠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长约 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其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2)4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2
15、 口腔,口腔中有 1 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的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脂肪首先在小肠内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被肠液和胰液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 5 胃内进行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内肠液和胰液被消化成氨基酸。【点睛】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图示掌握。2A 解析:消化 小肠 呼吸 体 肺 激素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可知:A 系统是食物进入体内的系统应该判定为消化系统,C 系统题干中已经给出答案是循环系统,通过模式图也可以看出该系统把几个系统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是因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的原因B 系统所示是空气与人体进行
16、交换的过程,故为呼吸系统在图示中是在消化系统中食物的营养成分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代表消化吸收过程;图示中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图示中是汗液的分泌过程;图示中是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1)通过识图分析可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消化吸收过程,变成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故指消化和吸收过程,人体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主要器官是小肠。(2)图示中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发生在血液和肺泡之间,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是通过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共同完成的。(3)血液循环途径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4)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三个过程一个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另一个是以汗液的
17、形式通过皮肤排出;第三个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这个三个过程中水分的排出都有,水分的排出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而在炎热的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人体为了降温排出了大量的汗液,所以有一部分水分是以汗液的形式被排出了。(5)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是一个器官或系统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各个器官、系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人体内废物的排除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神经和激素调节,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对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并且要将知识与图形的转换相联系,难度中上,属于掌握层次。3A 解析:小肠
18、 胃 Y 炒小白菜 二 【分析】图 1:1 肝脏;2 胆囊;3 十二指肠;4 小肠;5 胃;6 胰腺;7 大肠;图 2:A 口腔;B 咽和食道;C 胃;D 小肠;E 大肠;图 3:一谷物类;二蔬菜水果类;三鱼肉蛋类;四豆奶类;五油脂类。【详解】(1)图 1 中 4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 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2)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
19、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只在小肠中被消化。可推知:X 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Y 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Z 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胶囊药的胶囊是用淀粉制作,由于胃液中不含消化淀粉的酶,只能消化 Y 曲线代表的蛋白质,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对图 1 中 5 胃的刺激。综上分析可知,我们感冒时吃的胶囊往往是用淀粉做成,主要原因是避免对图 1 中 5 胃产生刺激,图 2 中曲线 Y 所代表的营养物质是从这部位开始被消化的。(3)餐厅的午餐中有
20、大米饭、红烧肉、麻辣豆腐,说明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类等营养,但缺乏维生素类食物,从营养要全面的角度来看还应添加炒小白菜这道菜。(4)坏血病主要是食物中缺乏维生素 C 引起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因此患这种病应多摄入图 3 中第二层食物蔬菜水果类食物。因此,某人偏食出现坏血病症状,患这种病主要是由于摄入图 3 中二层食物较少引起的。【点睛】解答该题时要注意联系图示,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4毛细血管 慢 小肠 静脉 线粒体 【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
21、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详解】(1)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 8-10 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图中所示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慢。(2)分析图示可知: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水、营养物质和氧气等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故经过物质交换后,流出的是静脉血。(4)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
22、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5A 解析:a ABC 乙 C 1 【分析】(1)图一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2)图二中 ab 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cd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是肺动脉,乙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3)图三是某人在 1 个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C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 DCE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详解】(
23、1)图一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当膈肌由状态向状态转变时,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气。即图二中 a 过程。图三中 ABC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2)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在图二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乙。(3)选项中的打篮球状态,呼吸频率快,图三中 A 到 E 的距离最近。(4)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小腿炎时,药物到达小腿经过的路线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腿的毛细血管,因此通过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中学 年级 生物 下册 期末 解答 实验 探究 复习题 解析 362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