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教学案苏教版15690.pdf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教学案苏教版1569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教学案苏教版15690.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羁旅思乡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各种题材诗词内容情感、形象、技巧、语言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进而把握一定的规律,为准确、快速突破后面的各个考点打好基础。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登临古地、凭
2、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对接相关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赤壁(杜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边练边悟 1(2020浙江省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6分)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答案: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表达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
4、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标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情感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
5、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对接相关篇目: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边练边悟 2(2020温州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 分)竹 李 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钧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注】李贺: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这首诗中,“竹”比喻什么?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答:答案
6、:以竹子的长成,比喻人才的养成;以竹子的用途,比喻人才的作用。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渴望像竹子可用做三梁冠的衬里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三、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想象
7、(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 志 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常见意象:“柳”情 感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对接相关篇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边练边悟 3(2020桐乡市高级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
8、唐诗,完成题目。(6 分)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注 张 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注】此时诗人谪居岳州,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无一字直接提到送别,诗人的送别意是如何体现的?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答:解析:诗人目睹孤峰,心接传说,不禁神驰。第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从字面上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出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与离别之情应当有微妙的关系。答案: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次句,“孤”因送别而生,“浮”因友人离开而生虚幻之感,送别后
9、之孤独感油然而生。第三句,帝宫高入九重天,友人前往之地就如仙境一样难以接触,而诗人如同被贬入凡尘,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心如潮水,随帆而逝,浓厚的别情与那一江之水融为一体,可谓满江送别意。四、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内 容 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或独居闺中的孤独等情感。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
10、的向往。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先扬后抑 标 志 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常见意象:“眉锁”“翠情 感 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思妇
11、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对接相关篇目: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边练边悟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瑶 瑟 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注】冰簟:凉席之美称。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本诗的思想感情。答:解析:要求通过分析写景来把握情感,首先要明白所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高考 语文 专题 古代 诗歌 鉴赏 熟知 常考九大 题材 解答 试题 实根 教学 案苏教版 15690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363359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