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比与比例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128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单元比与比例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128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比与比例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1282.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比与比例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 1 课时总第个教案主备人:陆艳华审核人:施俊教学内容:P38、39 例 1、例 2,“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 1、2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练习
2、纸、直尺、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呈现例 1 图片。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为什么刚才看不清而现在能看清楚了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思索探究、形成概念 1 出示两幅图片的长和宽。(原来长方形画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放大后长方形画的长是 16 厘米,宽是 10 厘米。)教师:放大后图片的长是多少?原来图片呢?我们把这两条边叫做对应边。放大后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长有什么关系?(放大后的长是原来的 2 倍,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的比是 2:1)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按 2:1 的
3、比放大。放大后的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宽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放大后的宽是原来的 2 倍,放大后宽和原来宽的比是 2:1,把宽按 2:1 的比放大。)教师小结:把长方形画的长和宽都放大到原来的 2 倍,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多少?(2:1)这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 2:1 的比放大。教师:如果反过来,把第二幅图变化成第一幅图,对应的长发生了什么变化?宽呢?缩小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多少?我们就说把第二幅图按 1:2 的比缩小。对应的长和宽是原来图形的几分之几呢?2、教学例 2 出示例 2 教师:按 3:1 的比放大长方形,放大的长方形长是几格?宽呢?会画吗?如
4、果按 1:2 的比缩小长方形,长和宽又是多少呢?会画吗?学生画一画,交流共享,说说你是怎样把这个长方形放大的?怎样缩小的呢?教师:观察上面的 3 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都是 2:1,变化后长方形和原来图形的面积比是9:1 和 1:4,图形的所有对应边都按照同样的比不放大或缩小)教师小结:可以看出,不论是把长方形放大还是缩小,每组对应边的比是相同的。3、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教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按 2:1 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会画吗?学生在书上画出按指定的比放大三角形。交流共享:学生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怎样画的。教师:量一量,对应的斜边也是按 2:1 的比放大的吗
5、?教师小结:按 2:1 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时,把它的两条直角边按 2:1 的比放大,对应的斜边也跟着放大 2 倍。三、检测完善 1、完成练一练按 1:2 的比把下面图形缩小,你会画吗?说说怎样画的。教师小结:缩小图形时,所有对应边的长度都按相同的比缩小。2、完成练习九第 1 题出示:图中几号图形是 1 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几号图形是 1 号缩小后的图形,它们分别按怎样的比变化的呢?想一想,填一填。学生交流。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3、完成练习九第 2 题生独立完成,展示交流。小结:按 2:1 的比放大正方形,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边长的
6、2 倍,按 1:2 的比缩小长方形,缩小后的长方形对应边是原来长方形的。四、全课总结今天咱们学习了利用网格或格点图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比放大或缩小,怎样放大或缩小一个图形呢?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页教后反思:第三单元:比与比例课题:比例的意义第 2 课时总第个教案主备人:陆艳华审核人:施俊教学内容:P40 页的例 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 37 题。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
7、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3、化简比:12:4 8:18 4、求下面比的比值:12:4 8:18 5.4:0.9 4.4:4 回忆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 3(1)观察、分析: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 2 是图 1 放大后得到的。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师:你是怎样发现的?(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
8、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3)明确概念: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 6.4/4=9.6/6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4)交流共享: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2、学以致用(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
9、义的丰富感知。(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三、检测完善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2、做练习九第 3 题。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3、做练习九第 4 题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4、做练习九第 7 题(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 240 米是 4 分钟走的路程,所以 240 米与 4 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2)分组完成,同时四生板书,再讲评。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理解比例的哪些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五、布置作业补充习
10、题第页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比与比例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第 3 课时总第个教案主备人:陆艳华审核人:施俊教学内容:第 43 页例 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 14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1/31/4 和 129;15 和 0.84;7
11、4 和 53;802 和 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2)3:5=18:30 学生尝试起名。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3:5=18:30 内项外项(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5=18/30(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
12、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二、思索探究(一)、教学例 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出示复习题(4 组):1/31/4 和 129;15 和 0.84;74 和 53;802 和 2005 学生验证。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交流共享。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
13、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叉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 32 和 54 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用字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单元 比例 课题 图形 放大 缩小 2128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