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空气与氧气解析版6261.pdf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空气与氧气解析版626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空气与氧气解析版6261.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空气与氧气 一、单选题 1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 的值是 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是 29:8 2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
2、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 I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1:1 D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从 a 处通入气体收集 O2 C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5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制备 B收集 C验满 D验证性质 6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向试管中加固体 C倾倒液体 D收
3、集氧气 7下列有关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解反应的产物一定是单质 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有两种 C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 D化合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 8氧气可以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这几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反应条件看:都是点燃 B从反应现象看:都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C从物质状态看:反应物是固体和气体,生成物都是气体 D从物质种类看:反应物都是 2 种,生成物都只有 1 种 9小科在课堂上做“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小科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 1/5。下列操作会使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的是()A选用木炭替代
4、红磷 B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C将点燃的红磷缓慢的放入集气瓶中 D红磷燃烧时忘记关闭止水夹 10遇到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大量水冲灭 1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氢气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铜不会跟稀硫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MnO22KCl+3O2 B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不仅可随时添加酸液,还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C
5、用装置制取氢气,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 D如用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 a 端通入 12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而着火,而火势不太大时,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用干布擦净 B用湿抹布扑盖 C用水浇灭 D用灭火器灭火 13实验室常用如图甲、乙的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小金又设计了如图丙、丁的装置用于制取氧气,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装置甲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防止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水冷凝后倒流 B使用装置乙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需定期向烧瓶中添加二氧化锰粉末 C向上拉装置丙中注射器的活塞并关闭止水夹 a,若活塞下落到原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D装置丁利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可
6、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操作 1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和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说法正确的是()A应向试管中加入大量药品,以产生更多氧气 B应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后集中药品部位加热 C导管冒出气泡时应立即收集,以免氧气浪费 D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15小科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在加热过程中,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16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A隔绝氧气 B缺乏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7某校
7、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下列有关改进后的装置评价不恰当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环境污染少 B装置简洁,操作简单,节约药品 C实验中活塞先向左移,后向右移 D更方便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8小科所在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碱石灰用于干燥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利用图和的装置收集的氧气均不够干燥 B图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若用图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在 b 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测量生成氧气
8、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19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敏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 40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关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该装置可能气密性不好 B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 C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可能不足 D反应刚结束就立刻打开弹簧夹 20右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
9、用 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 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 二、填空题 21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a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 (填序号)。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22在做铜与氧气的化合反应的活动中,(1)在反应 A+BC+D 中,5gA 和 1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8gC;若
10、 2.5gA 和足量的 B 反应,可生成 D 的质量是 。(2)用砂纸将铜丝擦亮是为了 ,再将光亮的铜丝置于空气中加热发现红色的铜丝表面变为黑色,请你写出其化学方程式是 。23氧气的制取有多种方法,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2)C 是一个多功能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若将 C 装置内装满水,将氧气收集在 C 中,则气体应从 (选填“a”或“b”)进入。(3)有一种“氧气自救器”,它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 KO2)接触产生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X+3O2,X 的化学式
11、为 。24纸火锅在各城市悄然兴起,它的材料是普通的白纸,但是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1)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分析,纸火锅不会被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2)纸火锅底部以固体酒精为燃料进行加热,小明将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燃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5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试回答:(1)通过比较图甲装置内 (填字母)两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图乙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 P 随反应时间 t 而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26空气有着广泛的用途。空气的
12、各种成分中 是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的物质基础;切割或焊接金属时需燃烧乙炔产生高温火焰,是利用了氧气的 性;液态氮由于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需吸收大量的热,可做冷冻剂;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 ,常用作保护气。27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人类认识并分离氧气,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774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图所示的曲颈瓶中,连续加热 12 天后,发现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 1/5。随后他又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强热,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中空气减小的体积。1777 年,他将这种气体正式命名为“
13、氧气”。已知红色粉末是 HgO,请写出曲颈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拉瓦锡的实验能够粗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得益于以下哪些原因 ;A.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B.生成的氧化汞常温下呈固态 C.氧化汞分解的温度高于汞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温度 D.汞受热后易挥发,变成汞蒸气 E.汞与氧化汞的颜色、状态有差别,易于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 28下图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2)实验中制取的氧气可以用上图中的 (填字母)装置来收集。(3)用制得的氧气完成 D 装置所示实验,该实验的现象是 。29神秘的三星
14、堆遗址挖掘出了许多青铜面具,这些面具表面都有一层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X+CO2=Cu2(OH)2CO3。(1)请写出 X 的化学式为 。(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0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以及下列仪器:(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并收集 O2,不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写出你选择药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除利用上述包含在内的部分仪器外,还需要添加的仪器是 (填名称)。三、解答题 31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
15、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解释(1)“自热”的原因(2)盒盖上小孔的作用。32实验室用 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2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 都没有发生变化。(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3)求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33如图为我们课堂上
16、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设计如下: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 5 等份,做上记号;夹紧止水夹,燃烧匙内加入足量的红磷并点燃,立即塞紧瓶塞,集气瓶内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等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等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导管上的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停止时水位大致上升了 1 等份。请结合已有的知识对上述实验原理和设计目的进行阐述。34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 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1)一株绿
17、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 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 N2+2H2O,该反应是属于 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4)空气中的 N2转化为 NH3,的过程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转变为 价(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
18、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5小金在实验课时称取 16.1g 混有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杂质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 14.5g。(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请列式计算反应前固体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四、实验探究题 36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以下三个实验,回答相应的问题。实验一: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得到固体残留物 A。实验二:往铁粉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物 B。实验三:加热铜粉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结束后得到黑色固体化合物 C。(1)
19、在进行实验一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可调节上图中的旋钮 。(2)通过实验二,可以验证酸的一项通性,即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3)实验三中,固体全为黑色,说明铜粉的量可能不足。若铜粉的量不足,据此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与实际值相比会 (选填“偏小”、“偏大”或“相等”)。(4)利用上述三个实验后的剩余物质,继续进行如右图操作,发现加入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己知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若不考虑溶液饱和导致晶体析出,请写出滤渣 E 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3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用代号表示):(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时,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
20、,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 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 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3)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 (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38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 CuCl2 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猜 想】小科:是氧气;小华:是氯
21、化氢;小琪:是氨气(NH3);小金:是氢气。小马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小科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气体,请你提出一种实验方案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氢气,小金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每个装置均充分反应),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 。39二氧化锰粉末能催化双氧水的分解,那其他的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催化效果是否有所不同呢?小金进行了实验探究,查阅资料得: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的难溶性粉末,微热时可与稀硫酸发生反
22、应,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生成的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实验步骤:如右图连接装置;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加入 10%的双氧水,观察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清洗并干燥装置,换用氧化铜粉末重复步骤,相关数据记录表中,据此分析:如下表:物质 质量/g 10%双氧水体积/mL 集满一瓶氧气所用时间/s 二氧化锰 0.5 20 25 氧化铜 _ 20 38(1)步骤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小金通过比较 来判断两种物质催化效果的强弱;(2)步骤中所加氧化铜的质量是 ;(3)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小徐同学分析了小金的实验过程后,认为还需要补做几个实验步骤,才能证明氧化铜在
23、该反应中是催化剂。步骤继续设计如下:将反应结束后剩余氧化铜固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并 (填实验操作步骤名称),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变化;向上一步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并微热,观察溶液颜色,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 也未发生变化。40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果肉上也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猜想: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
24、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查阅资料】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氧化酶)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苹果“生锈”。【得出结论】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 m 的数值;(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3)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4)根据表格计
25、算出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之比。【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1+20+15+2=m+29+0+8,解得:m=1,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保持不变,则甲可能为催化剂,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乙的质量增大,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大,为生成物,则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两种,那么为分解反应,故 C 正确不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29-20):(8-2)=9:6=3:2,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解答】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 A 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中考 科学 第一轮 专题 复习 空气 氧气 解析 626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