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4389.pdf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438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4389.pdf(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墨子云“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一个国家或企业,只有网罗到大批的人才,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一位人才虽然也能暂时支撑局面,但是一旦能人失去,整个组织则会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这可以从历史上的秦国和蜀国的兴衰中得出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这个后起之秀是如何在各国混乱的争斗中脱颖而出,一举统一中国的呢?回答就是网罗人才。首先从秦穆公说起,正如李斯所说:“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再说秦始皇嬴政,也聚集了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
2、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等。这只是两个例子,秦国的人才从秦穆公到秦始皇一直是源源不断的,比较有名的如商鞅、张仪、范雎、白起、吕不韦等。其它国家也有人才,为什么不行?如管仲、吴起、孟尝君等四公子、廉颇、乐毅、蔺相如等,可是这些人才确实是太少了,六国加起来也就是勉强与秦国相当,他们的存在只是促使国家一时的强大罢了。独木难支,人去国衰,很难形成持续发展的局面。三国时,蜀国在刘备死后,逐渐形成只有诸葛亮一个能人支撑国家的局面。再到姜维时期,则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窘迫境地,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同期的吴国虽然人才也不多,但是却不断档,总是能有一些可用之才勉强
3、维持局面。魏国则人才济济,国家兴盛,最终由后来继承它的晋统一了中国。所以,企业和国家要发展,必先得到众多人才,缺乏人才是不行的。怎样才能得到众多的人才呢?秦国靠的是传统习惯,本国人才缺乏,就大量吸引外国人才为自己服务,这是在穆公时就形成的,一直沿续下去。三国时期的魏国可以上溯到东汉曹操当权的时期,他先后发布了三次唯才是举的命令,得到了众多的人才。由此来看,这是靠风气和制度用人。其它的国家引人为什么只是昙花一现呢?因为他们靠的只是个人热情(虽然秦国和魏国也含有该原因),但没有形成习惯、传统或制度,引人者不在位了,人才也就散了。例如齐桓公死了,国家就再也没有他在位时那么多人才了。所以要想得到众多人才必先形成传统和制度,靠个人的热情是不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贤良 国家 438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