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11966.pdf
《口腔组织病理学1196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组织病理学11966.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1、出生前的发育可人为的分成三个阶段:(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 2 周,包括受精、植入及三胚层胚盘的形成 (2)胚胎期受孕后第 3-8 周,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基本在此期完成(3)胎儿期受孕后第九周至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2、神经嵴的分化 胚胎 3W-4W:三胚层胚盘外胚层神经板 神经嵴神经嵴细胞外胚间叶 头面部大部分结缔组织 神经嵴细胞的的分化对头颈部的正常发育特别重要。3、神经嵴的分化 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头面部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充质或外间充质。神经嵴细胞迁
2、移开始的标志:N-钙粘蛋白结合部位转化为 H-钙粘蛋白结合部 4、影响神经嵴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因素、多种信号分子:维甲酸、FGF、内皮素、Wnt家族 基因:HOX、Msx、Otx、Pax、AP-2。环境因素:服用过量的维甲酸造成神经嵴细胞的死亡。酒精中毒影响神经嵴细胞黏附分子 L1 的表达。本阶段可出现的异常 维甲酸综合征:13-顺-维甲酸的过量摄入 DiGeorge 综合征:酒精中毒、22q11.2 缺失 半侧面部过小畸形:多因性 Treacher Collins 综合征:神经嵴细胞吞噬了邻近死亡的细胞而导致。5、鳃弓及咽囊的发育 3W 时:前脑、额鼻突形成 4W 时:腮弓(6 对)及鳃沟、咽
3、囊的形成 第 1 对下颌弓:生长特别迅速,参与面部的发育。第 2 对舌弓:其尾侧的突起生长较快,与舌的发育有关。第 3 对舌咽弓 第 4、5、6 对无特别的名称,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为鳃沟;在咽侧者称咽囊。6、鳃弓软骨的发育 第 1 鳃弓软骨又称 Meckel 软骨或下颌软骨 第 2 鳃弓软骨又称 Reichert软骨:其背侧部分发育成镫骨和颞骨茎突;腹侧发生骨化形成舌骨小角和舌骨体上部。第 3 鳃弓软骨形成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下部 第 4 鳃弓软骨形成甲状软骨 第 5 鳃弓软骨形成环状软骨 7、颈窦的形成:第二鳃弓迅速生长,覆盖了2.3.4 鳃沟和 3.4.5 鳃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4、形成一个暂时由外胚层覆盖的腔叫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失。8、面 突 的 分 化 3W:额鼻突出现,两侧下颌突出现并联合 24D:两侧上颌突出现+下颌突+额鼻突口凹 3W 末:出现 Rathke Pouch垂体前叶。4W 末:额鼻突末端形成两个浅凹,即嗅板(鼻板)和鼻凹(嗅窝)额鼻突 一个中鼻突、二个侧鼻突。5W 起:中鼻突末端出现两个球状突 6W 起:已形成的突起一方面继续生长,一方面相邻的突起互相融合。9、面突的联合(merge):各突起之间的沟在进一步生长而变浅、消失,称为面突的联合。面突的融合(fuse):突起间表面外胚层的接触、破裂、退化、消失,两个突起间的间充质互相融合,此过程叫融合
5、。10、面突的联合与融合 11、致畸因子使外胚间充质细胞生长停止或减慢,面突不能如期联合(6-7W 时)面部畸形。唇裂(cleft lip):是球状突和上颌突联合异常所致。面裂:(1)上、下颌突未联合横面裂 上、下颌突部分联合大口畸形 上、下颌突联合过多小口畸形(2)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斜面裂(3)中鼻突发育不全纵行的侧鼻裂 此外,在面部各突起的联合过程中,在联合的缝隙中,偶有上皮残余遗留,可能为颌面部囊肿及肿瘤的起源。12、腭部发育过程 4W 末:额鼻突下端出现鼻板鼻凹。其外侧为侧鼻突。6W 时:a:出现嗅囊并和口腔相通 b:球状突向后前腭突,其形成前颌骨、上切牙 7W 初:两上颌突口腔侧长
6、出侧腭突(继发腭)初向中线、后向下或垂直方向生长,位于舌的两侧。8W 时:侧腭突水平方向转动并向中线生长 9-12W:a:侧腭突向内、前腭突向后逐渐联合切牙管(鼻腭管)b:侧腭突在中缝处与鼻中隔融合硬腭中后部、软腭、悬雍垂 13、奇结节被侧舌隆突覆盖,仅形成舌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14、舌的发育异常(1)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分叉舌。(2)舌根部可见异位的甲状腺舌甲状腺。(3)甲状舌管逐渐退化,如有上皮残留形成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囊肿可见于颈正中线上,亦可 见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最为多见,约85%的囊肿位于甲状舌骨膜部位)(4)舌
7、盲孔前方有时可见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的红色乳头区正中菱形舌或菱形舌。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第二章牙的发育 1、牙胚的来源及组成 牙胚的来源:牙板最末端细胞增生,发育成牙胚。牙胚的组成:(1)成釉器(enamel organ)起源于口腔外胚层,形成釉质;(2)牙乳头(dental papilla)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髓和牙本质;(3)牙囊(dental sac)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2、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胚胎的第 5 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充质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
8、相互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前庭板(vestibular lamina):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 牙板(dental lamina):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 3、牙板的结局及临床意义(1)在帽状期时牙板与成釉器还有广泛的联系。(2)到钟状期末,牙板断裂,并逐渐退化和消失。(3)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称为 Serre 腺或 Serre 上皮剩余。(4)婴儿出现上皮珠或马牙子,可自行脱落。(5)残留的牙板上皮,可能会成为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或囊肿的起源。4、成釉器的发育:根据形态变化可分为蕾状期、帽状期和钟状期。蕾状期:(1
9、)牙板末端 20 个定点上,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类圆形的上皮芽牙蕾。(2)上皮芽下方和周围的外胚间充质细胞增生包绕上皮芽,但未见细胞的分化。(3)在牙弓的每一个象限内,最先发生的成釉器有四个,即乳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在胚胎的第 10 周发生。帽状期:(1)成釉器变大,基底部内凹成帽状;同时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成一细胞凝聚区。(2)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细胞:外釉上皮:单层,立方状 内釉上皮:单层,低柱状 星网状层:多层,星形细胞、细胞间富含蛋白(3)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称为牙乳头,将来形成牙本质和牙髓。(4)牙囊:包绕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充质 细胞,密集成结缔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 组织 病理学 1196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