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656.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65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656.pdf(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盘山县甜水乡新立村(原机动车交易市场)建设投资:7905 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 3211 万元 二期工程投资 4694 万元 销售收入:1705 万元/年(以下不含售楼)上缴税金:256 万元/年 实现利润:351 万元/年 投资回收期:2.7 年(含建设期)占地面积:42773m2 建筑面积:45822m2 绿化面积:5500m2 容 积 率:1.07 建筑密度:77%(含交易市场)绿 化
2、率:13%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实施背景与依据 盘山县隶属于辽宁省盘锦市,位于盘锦市的北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东与台安县、海城市隔河相望,南与盘锦市区、大洼县毗邻,西连凌海市,北与北宁市接壤。位于东经 1212712229,北纬 40454027。全县下辖 9 个镇,8 个乡,192 个行政村。总人口约 26 万人。有汉、满、蒙、回、朝鲜等 11 民族。面积约 2145 平方公里。耕地 75 万亩(其中水田 60 万亩,旱田 15 万亩),牧草地 4.8万亩,林地 5.49 万亩,苇田 85 万亩,滩涂 30 万亩。资源比较丰富,辽河,大辽河
3、等 13 条大中小河流经县内在辽东湾入海,青年、红旗、八一、三大平原水库储水量达 4000 万立方米,大小坑塘星罗棋布。绿洲,湿地面积近百万亩,有亚洲第一大苇田和辽东湾最大的湿地。辽河入海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存着珍稀鸟禽丹顶鹤、黑嘴鸥等二百多个生物种群,中华绒螯蟹、凤鳍鱼等名特水产品也在这里凭借潮汐溯河产卵。县域内有海岸线 72公里,浅海滩涂 30 多万亩,天然饵料丰美,贝类鱼类繁多,人工养殖条件优越。井盐可供开发利用面积 2 万亩,储量达15.8 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主要产区以及国家特大型企业华锦集团均坐落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于
4、县域内。这里的风景秀美迷人,有辽阔壮观的红海滩、闻名遐迩的辽河碑林和盘锦森林公园等旅游区,而且依傍闾山名胜风景区,是观光浏览的极好去处。近年来盘山县审时度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始终,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发展目标,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生态化四大战略。按照一个加快,两个提高,三个开发,六个突破的要求,完善一城、五区、一带三个布局,突出经济强县、城乡统筹、生态县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个重点,将盘山推上了一个新的起点。打造全省经济强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全省经济强县是盘山县的首要任务。在工业发展上,继续实施“工业强
5、县”战略,做强做大工业,加大结构调整,建成具有现代化管理、市场化经营、高科技拉动、促进社会效益增加、扩大就业人数、提高税收辐度的工业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改造和提升石化产业,推进新型建材业、促进汽车等机械制造产业、发展造纸和印刷、塑料制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到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达68.3亿元,年均增长率在 26.2左右。在把工业作为强县之本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化步伐,围绕优粮、扩渔、增菜、强畜、改苇、兴林、壮企,着力抓好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农村稳定和谐四件大事。做好以优布局、扩基地、创品牌、壮龙头、抓定单、强服务、治环境、兴水利、转移农村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6、 可行性研究报告 富余劳动力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科技创新、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力争把盘山县建成国家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基地。到 2010年,农业增加值预计实现 28.4亿元,年均增长 9.7%左右。以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及信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到 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 30 亿元,年均增长 20.7左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具有北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盘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新县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盘山县每年将投入亿元,加快新县城建设步伐。到 2010年,新县城初
7、具规模,面积达到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功能基本具备,现代化的城市雏形初步显现。城镇建设体系也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吸纳就业、支撑园区和促进发展的能力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 50以上。在建设新村镇的内容上,盘山县提出,将在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培养造就新农民和发展农村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立新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抓好村镇建设规划,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周边辐射区域为龙身、村屯为龙尾的城乡一体化格局;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注重发展富民产业,突出园区板块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新农村的标准;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
8、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到 2010年,盘山县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全面推广,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村村通油路、四进院等都将达到 100。加快全国生态县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具有北方特色、水产风格、物流配送、园林式、生态型、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大县是“十一五”规划的精彩之笔。为跨入全国生态县先进行列,盘山县对生态县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壮大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开发生态旅游、推广循环经济。发展以河蟹、文蛤、泥鳅鱼为主的水产品生态养殖业,建
9、设各具特色的生态种植业、养殖业园区,扩大“三品”认证面积。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合理开发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规划观光园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形成生态资源保护、生态资源利用、生态资源增值、生态资源再保护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宽裕型小康县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十一五”时期实现的最终目标。“十一五”期间,盘山县提出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规范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由初步小康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和完善“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制。改善交通条件,加快推进公路现代
10、化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县级以上公路升级改造,实现村村通油路。建立信息工程,大力发展电话网、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据通信网、智能业务网,实现光纤到村。到 2010 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40000 元,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 20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600 元,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县行列。盘山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投资5142万元建设滨海支路,投资 4500 万元建设基本农田,投资 5280万元建设县人民医院,投资 3000 万元建设客运站和交通大厦项目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37.1亿元,同比增长 263.7%;新县城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
11、 95%;9 个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0万元,同比增长 90%。上述这几组数据是盘山县 2009 年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统计。从中不难看出,盘山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内容涵盖经济和民生发展的众多领域,建设速度正在持续加快。盘山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把握东北振兴、沿海经济带开发和盘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一系列政策的有利契机,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保持投资持续高位运行。盘山县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全县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结合县情制定发展战略,年初以来
12、,一场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战役在全县上下全面打响。捕捉机遇抓投入。面对中央、省、市出台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带来的有利机遇,围绕城镇配套、设施、园区建设、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盘山县全力争取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成立专门班子,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进入盘山。新县城医院、污水处理厂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的建设,都是省支持的国债项目。全县争取金融支持抓投入。金融机构的资金注入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渠道,盘山充分发挥县建投公司作用,加强与各银行、金融担保公司之间的联系,扩大融资范围,争取最大的
13、金融支持。上半年,仅县建投公司争取金融部门支持资金就达到12.2亿元,实际到位 10 亿元。这么大的融资量,对盘山来说是空前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新县城路网建设、新材料产业园路网建设、吴家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园路网建设、杰事杰康泰标准化厂房建设及客运专线建设。他们变现闲置资产抓投入。2009年,老区资产变现 2000万元,主要用于新县城医院、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抓投入。全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引擎,抓紧抓牢,咬住不放。实施全员招商,量化指标,硬化措施,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担子,全覆盖、全动员、全参与。实施重点招商,在参加省、市政府组织的 6 次域外招商活动的同时,组织各乡镇、各部
14、门不定期域外招商。目前,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已组织不同规模的招商活动 23 次,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走出去的同时,坚持请进来,2009年 5 月份,盘山县利用 3 天时间召开了投资环境说明会,邀请市直 60 余个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市直 10 多个部门达成了投资意向。项目建设投资实现历史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性突破。全县 2009年上半年项目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37.1亿元,同比增长 263.7%。上半年全县总计推进实施超亿元项目25 个,超千万元项目 241项,其中竣工项目 27 项,同比增长 440%;开工建设项目 93 项,同比增长 57.6%。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比
15、例加大。上半年完成投资 1.5亿元。重点投资包括:公路建设完成投资 5142万元,重点完成了滨海之路建设,打通了通往海边的“黄金通道”;投资 1100万元用于解决贫困家庭住房和建设老年福利院;完成投资 1273万元,重点解决了沙岭、高升、东郭、胡家 4 个乡镇 3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2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年计划的 67%。投资 1300万元完成 8500亩设施农业建设;投资 350万元完成岗毗岭护岸、沙岭高套子护岸及堤防整治工程;投资 1500万元完成青年水库整修加固;投资 4500万元完成 3 个排灌站的更新改造工作,新建
16、130座田间桥涵闸,总土方量达到 400万立方米。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加大投入。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 1.98亿元。其中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590万元,完成了开发区水、电、路和土方工程;西部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8000万元,完成了园区的给排水设施、供电线路、变电所和通信等工程;陈家新型防水材料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20万元,新建了四座过水桥,部分地块场地整平,道路两侧路灯基础和一家企业的电路改造等工程;吴家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园基础设施投资 2790万元,完成园区水电和线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路改造及场地整平。新县城基础设施投资全面铺开。上半年,新县城开
17、工项目15 个,完成投资 1.1亿元,同比增长 95%。其中,投资 8200万元主要用于曙光路、府东北路北段、跨沟盘运河桥、沟盘运河景观带等建设;投资 1.5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及供电、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 亿元用于建设建筑面积 2.4万平方米的县级医院、九年一贯制学校等,目前项目已开工。小镇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便民、为民。上半年,9 个建制镇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16 项,累计投资 1500万元,同比增长90%。其中新修柏油路 20 公里,投资 1025万元;新修砂石路 52公里,投资 150万元;投资 120万元新修暗排 2 公里、明排 3 公里;投资 50 万元新安装路灯 12
18、0盏;投资 400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线 20 公里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符合了民心民意,为经济发展储备了丰厚的能源,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上表现尤为突出。项目层次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乐于落户。上海杰事杰、成都康泰等企业就是典型代表。项目体量大。上半年开工建设的投资超千万元的 120个项目中,超亿元的 19 个。项目形成的优势特色产业鲜明。振兴生态造纸、新材料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产业迅速兴起,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交易前景可观。项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明显。通过大项目建设推进产业水平提升,一改变过去小打小闹、低水平粗放式的生产经营
19、模式,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引进吸收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使更多的二、三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盘山变成了一个“大磁场”,吸引了企业和资本的强势注入,它所衍生出来的“乘数效应”将使盘山经济迅速腾飞。1.2.企业概况 1.2.1企业现状 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坐落在盘山县新立村 305国道旁。公司成立于 2006年 7月 12 日,注册资金400万元。以现金及土地增资方式出资。该公司属个人独资企业,法人以现金方式出资 120万元,土地增值 28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 12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 2人,中层管理
20、人员 5 人,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 3 人。该公司占地面积 57617m2,原建筑购物面积 6100m2(其中办公楼 1500m2、厂房 3600 m2、锅炉房仓库 700m2、食堂宿舍 300m2)。公司的经济效益 1、事业性收费 为盘锦市内或外转车辆办理过户手续,为交易过户车辆提供成熟的交易场所。按照国家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税收政策,公司办理交易过户手续时按物价局审批标准收取交易服务费,该项收入每年可获纯利润 450万元。经济效益稳定可观。2、建材、运输、施工收入 公司多年来一直从事运输相关业务。公司承办砂石料场2 个,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有抓钩机 3 台,加
21、油车 2 台,自卸车 3 台。年相关服务费收入达 1100万元。3、社会效益:年平均上缴税金 256万元,提供各种就业岗位 58 人次,并组织了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出相关的贡献。公司将一如既往信誉永恒,以优质的服务、十足的信心创造财富服务社会。1.2.2新立大兴和新村拟建项目 拟建项目选址在机动车交易市场南北两侧,项目占地 42773,市场北侧和市场主路以西南侧建设住宅楼 8 栋,6 层、框架结构,5215/栋、建筑面积 41720;主路以东、南侧建设办公楼 1栋,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4082,项目总建筑面积45822。对原机动车市场进行黑色地面(沥青砼)扩改建,面积 25
22、259 1.3建设项目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 盘锦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该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数据。1.4建设项目编制的原则 1.4.1贯彻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对节能环保和安全卫生要求。1.4.2完成工业化生产,装置运行可靠,各项技术经指标满足建设项目要求。1.4.3优化设计、合理布置、节省用地、节约投资。1.4.4优化
23、工艺,合理流程、通用性强、节省人、财、物。1.4.5合理配备公用设施,满足生产要求。1.5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1.5.1通过市场分析预测,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公用工程方案。1.5.2通过建设条件分析,确定场地规模及主要附属设施建设。1.5.3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拟定企业组织,确定岗位定员。1.5.4制定供水、供电、供暖方式及总图运输方案。1.5.5环境影响与劳动安全、消防措施方案的确定。1.5.6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项目实施进度,测算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等。对项目的社会效益、环保效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走向的根本转变,为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机遇和新的途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就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
25、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目前,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道路、住房等基础条件差、一些群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盘山县新立大兴和新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走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全面小康之路。新农村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盘山县 大兴 新村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365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