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4029.pdf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40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4029.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 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1.怎样理解“强欲登高去”中的“强”字?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
2、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意对即可)3.作者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你能说出菊花的深层含义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4.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示例:岑诗中的
3、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怎样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尽”字?“尽”是都和全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的浓厚,出征在外的人们对于家乡思念之深切。2.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画面:诗歌前两句写了“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艺术技巧: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
4、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为下文思乡做铺垫;情景交融:诗的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做铺垫。3.这是一首边塞诗,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作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情愫和满心的哀愁。4.这首诗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都有“笛声”这个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结合诗句分析。(2 分)相同。都由笛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 770 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755763)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
5、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抒写时代变迁,流露诗人对昔日开元盛世日”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时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诗人对“开元盛世日”无限的怀念。3.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几种理解。自然景色,暮春的落
6、花时节;隐喻国家衰败(一个繁华时代的落幕),盛世不再;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的处境。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现在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寸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日”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5 说说“正是”“又”字的妙处。正是”“又”两个词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他无情地证实“开元盛世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
7、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6.“落花”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不朽的题材,请简要分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两诗中“落花”的作用 杜甫的落花: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孟浩然的落花描写了一夜秋风,满地落花情景,表达了作者伤物感怀,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感叹万物凋零的痛苦和无奈。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
8、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离乡江行的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
9、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3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4.在中国古典诗词重描写“秋”意象很多,如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秋风”,请分析,曹操借助“秋风”,李白借助“秋月”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秋月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秋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抒发依依惜别的情思。“秋风”点明观沧海时令是在秋天,作者面对萧瑟秋风,眺望辽阔壮美的大海,没有凋敝感伤之情,表现出阔达的
10、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主旨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首古乐府诗是借景抒情,全诗的基调是慷慨悲壮,以“观”字展开,采用了动静结合、虚实 结合的
11、写法,1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这几句运用夸张和想象地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3.“水何澹澹,山岛
12、竦峙”“何”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4“涌”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涌”字准确地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显示了它雄壮的气势。5.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和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两诗中都写到了太阳和大海的意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海日生残夜,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
13、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留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4、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表现出什
14、么特点?长江地区 早春时节 青山、绿水、江潮、船帆、海日、江春 开阔、秀丽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名)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3.赏析“潮平风正“阔”字好在哪里?“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表
15、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4.“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为什么不能改为“顺”字?因为只是“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正”字兼含了“顺”与“和”两层意思。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
16、.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王湾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崔颢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缠绵的乡愁。6.请你从情感的角度谈谈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异:次北固山下抒写了作者的思乡之愁绪,但是也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奔波在外的游子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惆怅悲哀之情无处不在。7.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与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诗
17、中都提到了“归雁”,请问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使至塞上以雁自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次北固山下则是借大雁足为自己传递家书,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
18、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
19、人的悲欢离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7、艺术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1.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意象来写,有什么作用?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诗词 赏析 内外 对比 阅读 精品 40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