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复习练习附答案(2)8517.pdf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复习练习附答案(2)85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复习练习附答案(2)8517.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2 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骈散结合的句法,炼字炼句。3 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美好理想。【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理解古人“与民同乐”的思想。【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媒体使用】多媒体【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第 1 段。理解、鉴赏第 1 段内容。2掌握第 1 段的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用法,能用现代汉
2、语翻译第 1 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在讲一些事情时,说到某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比如:老师这堂课刚开始,就举了这个例子,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没错,今天我不只是想举一名句为例,还想和大家一起来学学它的原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教师板书)二、预习反馈 1作者作品简介。2解题。3.读准字音 滁(ch)壑()蔚()琅琊()潺()酿()辄()霏()瞑()晦()伛偻()洌(li)肴()蔌()酣()弈()觥()颓(u)阴翳()三、整体感知 1 师范读,并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
3、句、字音、语气、节奏,标记生词。2.学生小组内互读课文。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字音、语气、节奏。(2)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琅琅上口。3.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四、精读研讨 1 学生合作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交流展示。2 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简要概括第一节内容。总写滁州山景后,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景物?2 第一节写了亭子的环境和亭子命名的由来。由远及近的顺序(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由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这是全文的核心命意,写出了作者的情趣所在,为全文奠
4、定了感情基调。(3)依据课文第一段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的。点拨:作者首先交代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五、总结鉴赏 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写完景后层层设问,通过作亭者谁,名之者谁,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板书: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点出亭 亭之命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第 2、3 段。2.掌握第 2、3 段实词、虚词意义、用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第 2、3 段
5、。3.理解、鉴赏第 2、3 段内容。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教学时间预设:5 分钟 指名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第 1 段,翻译第 1 段部分字词句。二、精读研讨 1 学生合作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交流展示。2 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第二节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景物?点拨:时间(早晚、季节)顺序 云、山谷、野花、绿树、(2)一切景语皆情语,用四幅图概括第三节要点,并分析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作者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的情感 (3)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太守醉的原因有哪些?不胜酒力;陶醉于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与民同乐;自得之意。(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语文 醉翁亭 复习 练习 答案 85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