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不同生活2309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不同地区不同生活2309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地区不同生活23091.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z.第 11 课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 本课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地形,地貌。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气候特征,温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3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进民族团结。第 1 课时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1师:展示课件小华来到祖国各地旅游,第一站,*。播放以歌曲辣妹子为背景音乐,画面展示为*地区风俗的课件。2师:同学们,小华来到哪里旅游?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们?生答 3师:是啊,这是*的民歌,从这首歌的歌词和画面来看
2、,我们可以看出*地区的人们很喜欢吃辣椒。4师:则,同学们知不知道她们为什么喜欢吃辣椒呢?生答 5师:你们喜欢吃辣椒吗?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6多媒体演示本地区的衣、食、住、行特色 7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则大家是否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生答 8师:大家说的都有没错,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所以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也就特别的明显。因此我们应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以学生熟悉、喜爱的歌曲辣妹子为背景音乐,展示*地区风俗,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
3、生主动、自然、愉快地承受学习。二放眼全国,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 1课件展示:第二站:小华来到江南水乡。播放以歌曲太湖美为背景音乐,画面展示为江南水乡的风光。2师:小华来到 了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答 3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请同学们讲讲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进一步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4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出示江南水乡风光的多媒体课件。-.z.5课件展示:第三站:小华来到青藏高原布达拉宫。播放以歌曲青藏高原为背景音乐,画面展示为青藏高原的风光。6师:小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答复 7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区
4、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人们的生活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8导致生活习惯不同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则,导致自然条件不同,又有哪些因素呢?学生讨论 9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些词语?多媒体出示“高原,“平原,“盆地 10师:则什么是“高原,“平原和“盆地?11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回放小华来到第三站:青藏高原。小华又来到第四站: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五站*盆地,主要展示各地区的地形地貌 12师:下面教师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哪些同学课外知识特别丰富。课件出示:1我国的主要高原有:2我国的主要平原有:3我国的主要盆地有: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形图 你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它们吗?生答,师补充
5、,纠正 师: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的地形,地貌吗?课件出示:我知道的还有: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导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这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学生把一些原来零碎杂乱的知识连接整合起来,让思维向更广更深进展。三聚焦地形,探究气候的特征及干湿地区的分布 1课件展示:出示小华旅游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气候情况。2师:为什么同样是我们中国的土地,气候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生答 3师:对!地形的不同会导致气候的不同,气候的不同就产生不同的自然环境,最后便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差异。4师:我国有的地方长夏无冬,而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则是四季清楚。这是为什么呢?生
6、答-.z.5师:对!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温度带。我国分别有哪些温度带呢?生答 6多媒体出示我国温度带划分图 师:我们家乡*处在什么温度带上?生答 7师: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课件展示:冬季时*、*、*的景象 比一比,在我国冬季,北方和南方,哪儿寒冷,哪儿暖和?生答 师:东北北部地区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呈寒温带风光;华南沿海地区终年炎热多雨,一派热带风光;青藏高原是特殊的高寒地区,全年气温较低。由于我国地形复杂,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存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8出示课件: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地图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北方和南方,东部和西部,哪儿干旱,哪儿湿润?生答 9同学们,我国东部地区雨量充
7、分,气候湿润;西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很多地方是沙漠戈壁。10出示课件:小资料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雨量到达 6558 毫米。年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式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雨量仅为 5.9 毫米。由于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枯燥,葡萄挂在晾房内就可以自然风干,吐鲁番葡萄干成为闻名中外的特产。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本环节通过小华旅游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气候情况,来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干湿地区的分布情况,从而认识到地形的不同会导致气候的不同,气候的不同就产生不同的自然环境,最后使得人们的生
8、活习惯有了很大的差异。四感受祖国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课件展示:小华旅游情景展示,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由于地区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特征不同,各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同。从小我们应学会多了解自然,多了解自己生活的祖国和民族,懂得从小学会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根据教学设计本课应制作集声音、文字、图片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一民风民俗小华来到祖国各地旅游,第一站,*以歌曲辣妹子为背景音乐,画面展示为*地区风俗;二地形地貌第二站,小华来到江南水乡,*以歌曲太湖美为背景音乐,画面展示为江南水乡的风光;第三站,
9、小华来到青藏高原布达拉宫以歌曲青藏高原为背景音乐,画面展示为青藏高原的风光;第四站,小华来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五站,*盆地主要展示各地区的地形地貌;考考大家我国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出示中国地形图;-.z.三 气候特征及干湿地区出示小华旅游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气候情况;多媒体出示我国温度带划分图;课件展示冬季时*、*、*的景象;出示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地图;出示课件:小资料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雨量到达 6558 毫米。年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式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平均降雨量仅为 5.9 毫米;四激发情感小华旅游情景展示,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本
10、课时教学要根据教学环节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以实现在有限的时间涵盖更多、更广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眼界。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俗概念,知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民由于居住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2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各地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祖国大家庭千姿百态的民风民俗,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3通过“做文明小客人的游戏,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二、课前准备 1课件 2小品 3少数民族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来了四位新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很想和你们交
11、朋友,你瞧,他们载歌载舞来了!1播放民族歌曲欣赏:青藏高原藏族月光下的思念傣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好维吾尔族 2同学们,想和这四位朋友交朋友吗?想 有缘千里来相会,你和他们是否有缘呢?聪明的你如果答复出他们提出的问题就能和他们牵手,好客的少数民族朋友还会邀请你们到他们家乡去做客哦!有没有信心挑战自己?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z.在课堂伊始,教师就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到达乐学的境界,通过视频欣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趣,并通过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提问,使学生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泼、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二智力闯关,了
12、解民俗 第一关:他们来自哪一个民族?你怎么知道的?交流:第一个藏族,了解藏袍书 94 页课件 第二个傣族,课件展示傣族服饰傣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大方文雅,色彩艳丽。第三个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服饰欣赏蒙古族的服饰 第四个维吾尔族,了解维吾尔族的服饰 你们真聪明,第一道题难不倒大家。接下来请大家按照你喜欢的民族入座。对藏族感兴趣的坐第一组,对傣族感兴趣的坐第二大组,对蒙古族感兴趣的坐第三大组,对维吾尔族感兴趣的坐在第四大组,接下来的题目将利用你们大家的智慧共同来完成,现在开场你们可以对你们感兴趣的民族作一些准备,可以阅读手头的资料,也可以上网查找你感兴趣的民族的知识和风俗。第二关:你们知道他
13、们所在地区一日三餐主要吃什么?分小组解答 交流:1.藏族:书 94 页 2.傣族 3.蒙古族 4.维吾尔族 教师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区由于温度和水源条件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就有差异,所以在我们国家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你们知道原因吗?读书 93 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各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千差万别。第三关:如果你到那里去作客,怎样做才是文明小客人?1.学生查找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辨析:他们是文明客人吗?1藏族:看图片作客*2傣族:听故事周总理参加泼水节 讨论:周总理是怎样做客的?为什么这样做?3蒙古族:看小品: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惠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小
14、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4维吾尔族:快板 3.小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习惯也有差异,要做文明客人,就要了解我们要去的地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z.生活。恭喜你们顺利过关了!你们可以跟着他们去旅游了!设计意图:课堂中教师能做学生的朋友,与生平等,用商量式的语气向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和要求,使学生从心底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在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会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三)风情欣赏,了解风物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景,真美呀!1.配乐:珠穆朗玛*着重介绍
15、青藏铁路沿线风光,和*特有交通工具牦牛。2.西双版纳*民歌欣赏*的山水以及丰富的动植物,着重介绍当地的特色房屋吊脚楼。3.敕勒歌蒙古草原欣赏蒙古草原上牧民的蒙古包,牧民放牧羊群时纵马驰骋草原的情景,以及那达慕大会的盛况。4.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介绍坎儿井以及种植葡萄、晒制葡萄干的劳动场景,介绍当地的住房特色。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气氛,以最快捷、最生动、最易被承受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愉快地进入了最正确的学习状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四)总结全课,拓展升华 1.播放歌曲大中国 2.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
16、什么?出示 56 各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3.小结:我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区,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在这个大家庭里住着 56 各民族,有着 12 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为建立祖国做奉献。(五)布置作业,课外实践 1.了解其他地区的生活风俗。2.搜集其他民族民风民俗的图片,下节课交流。设计意图: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品德课程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学的最终目的。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教学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同 地区 生活 2309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