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切分基本原则23038.pdf





《命题切分基本原则2303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切分基本原则23038.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命题分段可以看作是大纲制定的第二个关键步骤。命题的切分是通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运用一定的标准或方式对命题进行拆解和切分。命题的切分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些命题可能有多个切入点,即总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不同的人切入点不同,研究思路也会不同,文章的结构也会不同。但就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而言,一篇论文只允许有一个切口,即一个一般命题只允许有一个“分段标准”。比如林兴斋的论 A 4 人格体系(厦门私家侦探鲁迅研究(1984 年第 1 期)从“性格特征”这个点切入人,把总命题分为四个部分:A 4 性格的“要素(+共),A Q 性格的三个特征(双重人格、退居内心、丧失自
2、由意志),A Q 性格的本质(奴性),A Q 性格的典型性。这里有一点必须强调:命题切分的分界点和研究的分界点不同。命题分割的分界点是指在研究方法和内容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对研究内容进行分割或切割时所使用的标准或依据,而研究的分界点一般是指研究工具或理论支撑所确定的研究重点和“焦点”。比如林兴斋的论文论阿 q 的人格体系北京私家侦探研究的切入点是“系统论”,命题切分的切入点是“人格特征”。命题细分不仅在逻辑、修辞等“表达”层面进行,也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等“学术”层面进行,而研究细分主要在研究方向、研究工具、研究重点等“学术”层面进行。没有确定的方法,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但命题的划分
3、必须遵守两个基本原则:同一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下面我们单独讨论一下。第一,同一性原则 同一性原理要求命题的划分服从逻辑划分的同一性。形式逻辑中的同一性是指:深圳私家侦探在正确的思维过程中使用的同一个概念必须保持相同的含义,但不能代替其内涵。这个规律,借用了论文命题的分段,是指:用于命题切分的依据或“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切分过程中保持不变;同一层次或同一水平的命题切分只能使用一个标准或一个依据;同一层次或水平上的命题的划分总是在同一水平上进行的,划分后的各个小命题或从属命题在外延上不交叉、不重叠、不包含。(一)逻辑分割 这里,我们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与命题切分相关的逻辑知识。T.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4、外延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内涵是功能对象独特属性的反映。比如“人”的独特属性就是能够抽象思考,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我们可以把文章的总命题看成一个概念。因此,命题也可以分为外延和内涵,其切分必须遵循逻辑划分的一般规则。2.细分。在形式逻辑中,分割或划分是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所有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小类来揭示一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或者说是将一个概念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小类的逻辑方法。命题切分是将一个命题所包含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小类或从属命题的方法。任何切分都包括三个部分:切分的母项或母题,切分的子项或子主题,切分标准
5、。例如:项目:社会 分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所有者。正义等。标准:生产方式.写作中的命题切分也包括三个部分。假设是“白鹿原的人物塑造与作家的文化思考”。分割后,会有以下三个部分:主题:白鹿原的人物塑造与作家的文化思考 题目:朱先生:土家族文化精神;白嘉轩;父权文化的体现;黑色 婴儿:世俗农民文化人格的收缩 分段标准: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负载)的文化内涵。3.逻辑分段的规则。(t)分段后的子项必须互斥。例如:这次有男孩和女孩来听讲座。分段正确。这次来听课的有男生,有女生,也有函授生。不正确的分段。因为它的分项并不互斥,所以函授学生可能男女生都有。(Z)每个划分只能
6、基于一个标准。例如:这次有男孩和女孩来听讲座。以性别为细分标准。参加这次讲座的有全日制学生和函授学生。以授课方式或学籍性质为细分标准。参加这个讲座的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文化程度为划分标准。(3)分段后,子项的扩展之和应等于父项的扩展。例如:学校:大学,中学,小学,培创 11 班。错误:培训班是“学校附加”的延伸。学校:大学,中学。错误:子项“小学”省略,外延过窄。(4)分段后的子扩展名不能等于父扩展名。例如:我喜欢吃卷心菜、萝卜、大蒜、韭菜和黄瓜。我喜欢吃卷心菜、萝卜、大蒜、韭菜、蔬菜这种分割是不正确的,因为。蔬菜可以作为父项覆盖白菜、萝卜、大蒜、韭菜的所有子项,父项和子项在同一个逻辑层次。以
7、上切分规则都适用于论文写作的命题切分,但论文写作的命题切分要服从论文写作布局的整体需要,而不仅仅是命题切分,因此命题切分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在逻辑中,逻辑分割后的子项是互斥的,相互之间是平行关系;细分的子项也是互斥的,但它们可能是彼此递进的关系。请举例:崇高退隐后的庸俗-论王安忆 90 年代都市小说的价值取向。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的展示:1.写“英雄”们撤退后的平民生活。2.展示理想出口后的世俗生活。揭露作家的庸俗心态;1.精英作家边缘化过程中的平民化。2.在理想主义文化消失的时候放弃高要求。在上面的例子中,总命题“清高退隐后的世俗”分为“平民百姓的世俗生活的展示”和“作家的世俗心态的表达”两个子
8、主题。这两个子主题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即文章先论述世俗在王安忆小说中的表现,再论述王安忆的世俗心态。(2)命题的同一性和可分性 学术论文的命题切分应遵循逻辑切分的方法。命题切分是本科论文写作的一大难点,有些同学觉得命题切分很难。命题切分是本科生最容易出错的环节,违背恒等式是最常见的错误。因此,我们用“纠错”或“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讨论命题切分的同一性问题。示例 1 撤退后崇拜平原 王安忆都市小说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1.写“英雄”们撤退后的平民生活。2 展现理想退出后的世俗生活。3.时代变迁下作家的彷徨与困惑。上面的例子是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论文提纲。总命题划分后,有三个小命题:一级命题 1
9、、2 讨论王安忆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退场后的平民生活的书写,一级命题 3。然后讨论王安忆在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困惑。命题 1 和命题 2 由“创作内容”的所有子标准划分,命题 3 由“创作心理”的所有子标准划分。显然,一般命题的划分并不遵循逻辑划分的统一性:命题 1 和命题 2 是在作品或描写对象层面上划分的,而命题 1 是在创作主体或作家创作心理层面上划分的。示例 2 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视角 1.儿童的兴趣。2.孩子的情绪。3.儿童的立场。4.儿童审美心理。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作品是以儿童为主角的。应该说,上例中的选题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命题切分的标准是混乱的:切分后的子项并不相互排斥“儿童审美心理
10、”和“儿童趣味”两个子项在逻辑上是交叉的(趣味可能是“审美心理”的外在表现,也可能是“尝试心理”的一个成分),还有“儿童立场”的子项。总之,命题的划分并不遵循逻辑划分的同一性。示例 3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特征(一)围城讽刺艺术的坟墓化特征 1.讽刺的特点。讽刺的广度。(2)讽刺的强度。2.讽刺的机智和安静的欲望。(l)机智的表现。)幽欲的表达。3.讽刺艺术的具体表现。(1)和而不同于庄。2)从这个到另一个。(3)以形式示神。(2)从人物塑造看围城的反讽。l,讽刺的对象。)知识分子。(2)知识界以外的人。2.人物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三)从情节结构看围城的反讽 长度围城的墓本结构模式。2.情节和
11、结构的基本特征。(1)借用外国森林史的参考文献。(2)借鉴流浪汉小说。3.(围城情节结构的象征意义)。(四)从语言看反讽.1、语言能力。2.讽刺语言的特点。在上面的例子中,总命题被分成四个子命题或层次,但这四个层次 这不是同一种划分标准:第一个层次是从“艺术特征”还是“本质特征”从切分的角度来看,二、三、四级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切分的 出去。因为作者在命题切分中不自觉地使用了两种切分标记。准确,“反复论证,”的弊端出现在论文的整体结构上。第一个层次从“本质”开始 从“人物”的角度探讨围城的讽刺艺术,二、三、四层分别从人物塑造。本文从创作、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角度论述了围城的讽刺艺术。实际上
12、,首先 一级和二、三、四级可以分别写成两篇文章。研究方法不同,文章结尾。结构不同,研究内容相同的文章。服从逻辑分段的同一性,命题的分段可以少走弯路,是正确的。命题切分是科学论证的前提。第二,合理性原则 我们之前说过,命题切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基本准确。在分割或切割研究内容的情况下,同一命题可以有所不同。的分段方法。面对大致确定的研究内容,我们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 感受:研究内容就像一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积木,我们可以从中学习 我们建了一个不同设计的房子,建出来的房子形状会不一样。盖房子 方法不止一种,但我们只能选择最合理的一种,也就是我们的选择 根据合理性原则。命题分段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以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命题 切分 基本原则 2303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