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39933.pd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3993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39933.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0 课 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一)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篁()坻()嵁()佁()俶()怆()邃()翕()二、解释下面加粗的双音节词 水尤清洌_ 青树翠蔓_ 佁然不动_ 俶尔远逝_ 往来翕忽_ 斗折蛇行_ 犬牙差互_ 悄怆幽邃_ 三、解释下面加粗的单音节词 鱼可百许头_ 空游无所依_ 影布石上_ 斗折蛇行_ 凄神寒骨_ 其境过清_ 四、理解下面的短语 佁然不动_ 俶尔远逝_ 往来翕忽_ 明灭可见_ 凄神寒骨_ 悄怆幽邃_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 六、读文答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2、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1解释下面的词语 坻()屿()嵁()岩()缀()蔓()2理解下面的短语 伐竹取道_ 水尤清洌_ 青树翠蔓_ 参差披拂_ 3按要求摘录相应的语例 妙用比喻写水声_ 巧用动词写潭石_ 运用排比写石底_ 精用短句写环境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_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_ 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 同步练习(二)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清洌()为坻()幽邃()俶()尔 差()互 2、熟读课文,补全下列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
3、。(2)日光下澈,_。(3)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为_,为_,为_。(4)青树翠蔓,_,_。(5)潭西南而望,_,_。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1)青树翠蔓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5)明灭可见_ (6)乃记之而去_ 4、翻译下列句子(1)皆若空游无所依。(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二、语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 如鸣佩环_ (2)清 水尤清冽_ 四面竹树环合_ 以其境过清_(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 明灭可见_ 不可知其源_ 不可久居_ 2、翻译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2)犬牙差互 3、下列是对
4、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三、整体感悟 1、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互动学习 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5、。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佁然不动_ (2)俶尔远逝_ (3)悄怆幽邃_ (4)以其境过清_ 2、翻译句子(1)全石以为底(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第 2、3、4 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和潭中气氛。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
6、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探究学习 1、试用自己的话改写本课第二段,要充分展开想像,不拘泥于对原句的翻译。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同步练习(三)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n)清冽(li)B为坻(ch)为嵁(kn)C参差(cn c)佁然(y)D俶尔(sh)翕忽(x)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_ ()_ (坻抵 )_ ()_ (嵁湛)_ ()_ (冽洌 )_ ()_ (怡佁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4下列句子翻译
7、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阅读下文,完成 510 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8、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5本文的作者是_,字_,河东人,_代文学家,他和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之首。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二、提高部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9、,轻儵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注:辋(wn)水:车轮状的湖水。曩(nn)者:从前。仄(z)迳:狭窄的小路。鯈(tio):一种条状的鱼。皋(o):水边的高地。雊(u):雉鸡叫。傥(tn):同“倘”,假使,如果。11给加粗字注音。村墟()夜舂()僮仆()吠声()12解释加粗的词。当待春中:白鸥矫翼:斯之不远:从我游乎:13翻译下列句子。(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1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二)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
10、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不 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文题:钴鉧潭记,作者:柳宗元)1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啮其涯()(2)以予之亟游也()(3)芟山而更居()(4)气之迥()16写出下列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2)其颠委势峻()(3)予乐而如其言()(4
11、)行其泉于高者()17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同_。A屈折东流 B荡击益暴 C毕至石乃止 D有泉悬焉 18翻译。(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 _。(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_。19 小石潭记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笔,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着重写_,后文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着重写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后文主要突出景物_的特点;前文抒发了作者_的内心情感,后文透露了当地农民_的生活境况。试一试 20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
12、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同步练习(四)【积累运用】、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珮()环()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 犬牙差()互 寂寥()无人、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翠 mn()连 zhu()清 ch()、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行:_)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乐:_)皆若空游无所依。(空游: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蛇:_)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寒:_)、结合语境,解
13、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乐:_)似与游者相乐。(乐:_)、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同游者:吴武陵 (游:_)、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秋风萧瑟,_。(曹操观沧海)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正入万山圈子里,_。(
14、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_,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八月湖水平,_。(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日出江花红胜火,_。(白居易忆江南)竹外桃花三两枝,_。(苏轼题惠崇)_,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_,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明月松间照,_。(王维山居秋暝)【课内语段练习】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15、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呼应,又为下文的“_”埋下伏笔。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和“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 _、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
16、:_ _、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 _、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_ _、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_ _【课外语段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17、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注释:径:直往。垠:yn,边;界限。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俪:l,栋梁。箭:箭竹,竹子的一种。数:c,密,与“疏”相对。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更:经过。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固:通“故”。、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及是,愈以为诚有”中的“诚”,应解释为:_。诚 chng 真心
18、,不虚伪。列子汤问:“帝感其。”(上帝被愚公的真诚精神感动了。)确实,的确。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与倍项羽邪?”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结合语境,解释词语:逾黄茅岭而下(逾:_)其一少北而东(少:_)窥之正黑 (窥:_)良久乃已 (已:_)益奇而坚 (益:_)愈以为诚有 (愈:_)则其果无乎 (果:_)而独为是物 (是:_)、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译句:_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译句:_ 是二者,予未信之。译句:_、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和小石潭记是姊妹篇。比较阅读两篇文章,
19、看看作者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答:_ _ 同步练习(五)一、狠抓基础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卷()石底以出 为坻()佁()然不动 寂寥()无人 翕()忽 幽邃()犬牙差()互 2 填空(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2)小石潭记 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4)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3.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 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103993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