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附解析)36846.pdf
《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附解析)368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附解析)36846.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测试(附解析)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都是在消化系统中完成的。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_是唾液腺,能分泌_,其中的消化酶使_发生初步的分解。(2)图中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_和 _。被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和_;(3)人吃了炖羊肉,最终在 _被彻底消化和吸收。(4)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_,能够分泌_,经胆囊进入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2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 2 等份:将口漱净,
2、取 4 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取 2 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 1、2,实验过程如图:(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2)实验过程 D 中,滴加碘液后 2 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_,原因是_。(3)该实验中,设置 1 号试管的作用是_。(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_。3如图所示: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乙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AB、C、D、E 表示)被消化的程 度,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 的 消 化 系 统 是 由_和_构成。(2)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由 图 乙 中_段(
3、请填写对应字母)表示,该消化器官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3)Y 所代表的物质是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4)图甲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_,其分泌产生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消化道中。4甲图是某人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曲线 AB 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的_(填 A 或B)状态。(2)甲图曲线 BC 段表示呼气时的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_。与之对应的是乙图中的_状态。(3)
4、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 B 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4)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乙图的_,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乙图的_,肋骨间的肌肉收缩时的状态可能是乙图的_。5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实验的装置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模拟的结构是_,D 模拟的结构是_。(2)乙模型模拟的状态是_(呼气,吸气),此时,瓶内气压_(大于,小于)外界气压。(3)图甲状态中,膈肌处于_(收缩,舒张)状态。(4)大气中有很多可被人体吸人的细微颗粒物,其直径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PM2.5 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细颗粒物,对 _的影响最大。6动脉导管是胎儿
5、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正常血流通道。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发生闭合。动脉导管闭合不及时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 12%15%。请回答问题:(1)图中和属于不同类型的血管,与相比,的管壁_,血流速度_。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_(填血管类型)处,该种血管的管壁_,适于进行物质交换。(2)动脉导管位于图中的_(填序号)之间。胎儿出生后,_作为呼吸器官迅速膨胀,承担起气体交换的功能,肺循环形成,动脉导管的作用丧失。(3)动脉导管未闭合会造成主动脉的血液经过未闭合的动脉导管直接流向肺动脉,使肺动脉的血管壁压力_,继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症状。7下列
6、两图中,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组织处血管示意图,回答:(1)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_(填字母)的壁最厚,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2)A 和 B,C 和 D 之间都有_,它能防止_。(3)乙图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_(填图中数字),这种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只能允许血细胞中的_单行通过,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_(“最慢”或“最快”),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4)血液循环包括_和_,二者的共同点是起于_ 至于_,二者同时进行,共同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8下面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 6 是指的_,7 是指的_。(2)血液由
7、2 射出,流经 5、6 到 3 的循环途径叫_;血液由 4 射出流经 7、8 至 1 的途径叫_。(3)由 M 到 N 处,血液成分发生了变化,_血变成了_血。(4)血液流经肺泡由_血变成了_血。(5)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_,它是_循环的起点.9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在 1 与 2、3 与 4 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保证血液在心脏内只能单向流动。(2)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由_血变为_血。(3)经过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碳经6上腔静脉_4|右心室_肺部毛细血管肺泡,然后经呼气排出体外。(4)假设 5 中的血液流经小肠处的
8、组织细胞,这一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营养物质含量_。(5)若某人的5代表的类型的血管出血,急救时应在受伤血管的_心端压迫止血;若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 O 型,医生应给他输入_型血。10下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结构 _ 和 _构成肾小体,肾小体和图中的 _构成一个肾单位。(2)如果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则发生变病的可能是 _。(3)中的液体叫做_,正常情况下,它与血浆的成分相比,缺少了_。(4)图中能够重新吸收管内液体中全部的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11人体中的各种细胞需要不断地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细胞产生的代谢废
9、物也必需及时排出,这是细胞生存的基础,下图中 AE 是保证这些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回答相关问题:(1)B 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_,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2)通过 _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C 后,要通过_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_来运输。(3)营养物质在 B 中吸收进入血液后,若要在 D 中被利用,应先后流经与 A 直接相连的血管和 A 中的腔室依次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图中所示器官中,能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有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和原尿中含量近似,但尿液中不存在的物质是_。12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
10、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管径粗,故可以推测血液在流经肾小球的过程中流速会变_,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_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_是一条细长的,有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小管,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分支多、表面积大,上述结构特点都有利于_作用的实现,当原尿流入后,全部的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会被重新吸收回血管中,剩下的尿酸、尿素等物质最终形成尿液。(3)下表是某人在医院的血常规和尿常规化验单:检查项目 检查报告 参考值(正常值)血常规 红细胞(RBC)3.5 4.35.81012 白细胞(WBC)9.4 3.59
11、.5109 血小板(PLT)150 125350109 尿常规 尿蛋白(PRO)+阴性 尿潜血(BLD)+阴性 注:“+”表示检出,“+”越多含量越多,“阴性”表示未检出。根据血常规,推测此人可能患_,医生建议他补充含_和铁多的食物。根据尿常规,医生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出现了病变,建议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4)尿液的生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其原因是泌尿系统中的_具有_的功能。13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感觉器官和脑的活动。请依据眼球及脑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课堂上,你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黑板都能看清楚主要是因为眼球结构中_(填序号)的曲度可以调节;黑板上的字反射来的光
12、线进入眼睛,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但视觉的形成是在(_)_的特定区域。(2)儿童、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易引发近视。近视眼可通过配戴_透镜加以矫正。(3)骑自行车时,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是图中的_(填序号)。(4)小组讨论时,同学们争论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他们的大脑皮层特别兴奋,同时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增多。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_调节的影响。14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激素是把双刃剑 人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各种激素职责明确、分工精细,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被喻为“人体内的魔术师”。但如果身体中某种激素含量过多或若缺少某种激素,则可影响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13、,因此可以说激素是把“双刃剑”。身体里可分泌激素的细胞数量很多,且分布广泛,被称为内分泌细胞,一些分布比较集中的内分泌细胞构成内分泌腺。人体内激素的含量很微小,力量却大得惊人:可调节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确保各个器官与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影响衰老过程;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促进生殖器官与生殖细胞发育和成熟等。激素可由血液运送或经弥散到达靶细胞,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反应。其发生作用较慢,但可同时使不同器官产生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激素这个庞大的家族成员之间,有时也相互作用,甚至同一激素也可呈现不同的作用机制。尽管激素有利于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分化等,但如果不分对象,不加节制地滥用,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
14、的危害。在研究激素时,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类“环境激素”。如焚烧垃圾时释放的致癌物质-二恶英。还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和排放的化学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汽车尾气等。研究发现,这些“环境激素”与人体内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它们通过各种渠道混入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会与相应“受体”结合,诱使机体渐渐改变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干扰人体内分泌。久而久之,就会使人体发生严重的差错和病变。由此可见,要想让激素真正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激素的应用必须极其严格,使用时需要反复权衡利弊,以免危害人体自身健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的激素是由_分泌的,经血液运送或弥散到达_,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反应。
15、(2)青春期,垂体分泌的_激素,可促进人体身高快速增长。如果该激素在此时期分泌过少,可能会影响_。研究结果表明,该激素 80%在睡眠时分泌,且 22:00 到凌晨2:00 是分泌高峰期,该信息给你的启示是_(3)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 a一种激素只对一种特定靶细胞起作用 b激素过少或过多均可影响生命活动 c应完全限制使用激素,以免危害人体 d激素调节作用快,持续时间长(4)下列有关“环境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 a焚烧垃圾、汽车尾气均可释放“环境激素”b“环境激素”能致癌,或扰乱激素调节 c“环境激素”只影响环境,不影响人体 d“环境激素”与人体内激素争抢“受体”15红灯停,绿灯行,
16、斑马线避让行人已经成为文明行车的新法规,交通法规对于酒驾的惩罚力度越来越大,酒驾司机越来越少,文明开车已成习惯。青岛峰会期间交警更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对于外地车辆还需停车安检。请据图作答:(1)当司机看到交警查车,并从远处开向交警时图甲眼睛中的4的变化是_,近视眼患者成像于_前方,需要戴_矫正。(2)6 月 13 号上合峰会刚落下帷幕,十级台风袭击了岛城,一时间电闪雷鸣,天气一下子黑下来,部分老师和学生被困在学校里。天刚变黑的过程中图甲中3的变化是_。雷声刺激了图乙中的_,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_形成听觉。遇到巨大声响应该张嘴_(捂不捂耳朵),这样做是为了疏通_,保证_内外气压相同。(3)台风破坏
17、了供电设施,突然停电,李老师去办公室拿手机欲开启手电筒功能,黑暗中手被一尖物扎了一下,李老师本能的缩了一下手,请参照图丙写出缩手的途径是_(用字母和箭头),这说明脊髓有_功能;一会李老师感到疼痛,疼痛的途径是_(用字母和箭头),说明脊髓还有_功能。(4)因为黑暗停电有的同学虽然尿急但有意识的憋住尿不去厕所,这与婴儿的排尿反射相比,这种反射的特点是_,请写出有意识的憋尿反射的途径是_(用字母和箭头),能够有意识的憋住尿说明_。17 唾液 淀粉 3胃 4小肠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4小肠 8肝脏 胆汁 【分析】观图可知:1 口腔、2 是食道、3 是胃、4 是小肠、5 大肠、6 是肛门、7 是唾液腺
18、、8 是肝脏、9 是胰腺、10 是胆囊,解答即可。【详解】(1)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7 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能初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 3 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 4 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
19、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人吃了炖羊肉,最终在 4 小肠被彻底消化和吸收。(4)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8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和消化腺及其功能。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不变蓝 2 号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形成对照 重复以上实验 【分析】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详解】(1)食物的消化包
20、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了化学性消化的进行;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就属于物理性消化,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就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2)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该组实验中,1 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 号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3)该实验中,设置 1 号试管的作用是形成对照。(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重复以上实验。【点睛】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
21、实验。3D 解析:消化道 消化腺 小肠 D 蛋白质 氨基酸 5 肝脏 【分析】(1)图甲中的 1 是口腔,2 是咽,3 是唾液腺,4 是食道,5 是肝脏,6 胃,7 是胰腺,8是大肠,9 是小肠。(2)图乙中,A、B、C、D、E 表示各段消化道,A 是口腔,B 是食道和咽,C 是胃,D 是小肠,E 是大肠;从图中可以看出,X 代表淀粉的消化、Y 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 Z 是脂肪的消化。【详解】(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2)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大;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 5-6 米;
2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肠腺分泌肠液。小肠内含有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经过小肠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即粪便)进入大肠,经肛门排出体外。小肠对应图乙中的D。(3)蛋白质的最初消化是在 C 胃,被消化为多肽,然后在 D 小肠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因此 Y 表示蛋白质。C 区能够消化 Y 蛋白质,因此是胃。(4)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5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小肠内。【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能够识图并能理解食物的消化情况。注意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只
23、能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4B 解析:B 缩小 A 相等 A B 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乙图中,A 膈肌上升,是呼气过程;B 膈肌下降,是吸气过程。【详解】(1)图中 AB 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B 状态。(2)B
24、C 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回缩,肺也随着回缩,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A 状态。(3)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所以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 B 点。(4)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乙图中的 A;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因此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乙图的 B,肋骨间的肌肉收缩时的状态可能是乙图的 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吸运动的过程的理解,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属于中档题,难度中。5C 解析:气管
25、胸廓 吸气 小于 舒张 C 肺 【解析】【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当人体吸气时,胸廓扩张,膈肌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气体压力减小,小于外界气体的压力,外界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经气道进入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膈肌舒张,胸廓依靠弹性回收,肺随之收缩,肺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使交换后的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排出体外,这样便构成了一次呼吸而使生命得以维持。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详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一 下册 生物 期末 解答 实验 探究 测试 解析 368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