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Q高中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诗歌的形象的鉴赏二课件11506.pdf





《GFQ高中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诗歌的形象的鉴赏二课件115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FQ高中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诗歌的形象的鉴赏二课件11506.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临江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刻晓穿朱户。晏殊的 蝶恋花 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 铸
2、忆 秦 娥 可 堪 孤 馆 闭 春 寒,杜 鹃 声 里 斜 阳暮 唐 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 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柳永 雨霖铃 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
3、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狱中咏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思乡怀亲之情 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鸿雁指代书信 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比喻 在外漂泊的游子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
4、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4 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 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 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 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 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凄清、荒凉、冷寂 归纳总结:通过对上面人物形象和自然
5、形象的鉴赏,我们认识到了抓住“形象”是领会情感内涵的捷径,鉴赏诗词形象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三部曲:分析语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归纳起来可以做如下更深一层的认识:1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2、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空白。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例如李清照如梦令:
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就是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去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应通过想像,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3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 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7、”。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化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诗人通过“月落”(残月西沉之象)、“乌啼”(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满天”(霜花凝露,寒气逼人)、“对愁眠”(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夜半钟声,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FQ 高中 三年级 语文 高考 二轮 复习 诗歌 形象 鉴赏 课件 1150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