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三年级编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7750.pdf





《统三年级编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775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三年级编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7750.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统三年级编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 张祖庆(特级教师)李竹平(特级教师)李斌(特级教师)一、梳理核心价值,明确教学定位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每册均编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这八个习作单元的关键要素依次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美国将母语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门独立的课程,这充分体现了写作的重要性。日本的教科书,作文教材分量远远超过了阅读教材。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组建单元,“习作”没有独立的教材,也缺乏相应的训练序列,只能附着在“阅读”后面。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存
2、在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习作无形中成了阅读的附属品。统编教材设立习作单元,旨在提升习作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虽然,习作只是一个单元,但这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大胆创新和重要探索。再者,过去的教材习作,大多以话题的形式呈现,习作知识模糊,习作支架欠缺,虽然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但由于习作要求笼统,一线教师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只能凭个人经验摸着石子过河。而新增的习作单元,围绕某一方面的习作能力,通过“导语”呈现的语文核心要素、“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交流平台”的总结语、“初 试身手”的提示、“习作例文”的旁批和“习作”的具体要求,让习作训练可视化,为儿童习作搭建支架,提供
3、有效策略。这一切,旨在为儿童掌握习作技能提供拐棍。尽管“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但是中外母语教育实践都已证明,恰当的“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习作单元采用读和写相结合的编排策略,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都明确指向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找准读写结合的点,从而为“习作”提供精准的联结点。此外,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习作能力也是如此。过去的单元习作,一个单元一个内容,单元与单元之间,往往没有明显联系。而且,受阅读教学的影响,习作教学课时量明显不足,单元习作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达成,也不利于形成习作技能。现行习作单元的编排,首先在课时上为习作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把
4、习作技能分散在不同的课时中,体现“小步前进”的原则,有利于分解目标,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其三,习作单元从“导语”到最后的“习作”,每个板块都具有相应的功能,同时又构建了一个阶梯性的单元习作训练体系,通过一个又一个能力点的叠加,最终逐步形成习作能力。综上所述,习作单元的设立,让习作有了独立地位,让习作有了可视支架,为儿童习作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循序渐进的阶梯。二、整体解读文本,明晰学习路径 统编教材三下第五单元围绕“奇妙的想象”这一主题,编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个板块的先后顺序安排,蕴含了达成习作目标的内在学习逻辑,即由感性到理性建立对想象
5、的认知、循序渐进地习得想象表达的能力和方法。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小真的长头发 我变成了一棵树 一支铅笔的梦想 尾巴它有一只猫。前两篇是第一板块的“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第四板块的“习作例文”。其基本设计思路是这样的:“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想象神奇,知道想象源自内心,激发想象欲望,在阅读体验和参与故事建构中感受想象的乐趣。“交流平台”则通过话题的方式,分享对想象的体验和认识,进一步激发每个人内心的想象欲望,将对想象的感性体验上升为初步的理性认知。“初试身手”顺应了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初步实践的机会,激发其学习例文的热情。“习作例文”提供了两个方面的思维支架:一是在遇到“命题式”想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习作 奇妙 想象 教学 思考 77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