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5篇.docx
《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5篇 汤圆粘,人团聚,红烛花灯闹佳节,快乐阖家欢。鞭炮声声笑开怀,渐无语,星阑珊,月光如水照无眠。元宵春风暖。祝元宵节开心!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1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宋代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译文 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
2、光皎洁的美妙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兴奋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其次次发出了鼾声。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原委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肯定能得到大鱼。 注释 上元: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己卯,即公元1099年。 儋(dn)州:唐设儋州于海南岛(州治在儋县),其前身为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7年)所设之儋耳郡。苏轼于绍
3、圣四年(1097年)闰二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七月至昌化(儋县)。 过:探望,探望。 民:指汉族人。 夷:指少数民族(如黎族等)人士。 杂揉:同“杂糅”,混杂。 屠沽:屠户与卖酒者,文中指卖肉、卖酒的人。 纷然:盛多的样子。 三鼓:汉魏以来,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又可分为五鼓,即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还可分为五夜,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三鼓,即三更、丙夜,相当于现在讲的夜十一时至一时。 关:门栓,文中指门。 再鼾(hn):其次次打鼾,如俗语所说其次次睡觉。 孰为得失:何为得何为失,指出游与“已再鼾”而言。 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 “然亦笑”三
4、句:韩愈有赠侯喜诗云:“吾党侯喜字叔起,呼我持竿钓温水。哺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暂动还休未可期,虾行蛭渡似皆疑。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q)。是时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j)洳(r)?”此三句意谓韩愈半世求官,终无所得,便欲归隐箕颍之地,却不明白即便是隐居也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赏析 文章呈现了一次作者月夜出游的生活片断,写整个游历路程,只用了“步”、“入”、“历”三个动词,加上所属宾语,就历历在目。而其所见者,为“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儋州元宵节特有的喧闹、喜悦,皆跃然纸上
5、。夜晚游市,如历梦境。父子相对而笑,见出苏氏父子虽处“多病瘦悴”、“饮食百物艰难”的逆境,却超然自得,生活和谐,心境安静。结尾用韩愈的典故,把人生比作钓鱼,蕴含着苏轼对人生得失无定的妙悟,其中有一生“钓鱼无得”的几分自嘲。全文语极简约,意境怡然。 这篇散文,前半记述与海南文士月夜出游的一个生活断片。在那明月皎洁的上元美妙之夜,应几位老书生之邀,苏轼“欣然”出游。城西的风光,僧舍的景物,小巷的民情,纷纷攘攘的生意人,都引起他深厚的爱好,使他流连忘返,回到家中,天已三更,儿子也已掩门熟睡。苏轼借这一生活断片,不用细微环节刻画,自然透露出了儋州小城上元之夜的旺盛景象、祥和风俗,并抒发出一种闲情逸致的
6、心情,反映了自己与海南人民的亲切交谊,文笔轻快自然,隽永美丽。“步”、“入”、“历”三个动词连用写出了苏轼从容欣赏景物的心态和乐而忘返的深厚游兴。以“杂揉”形容汉族和黎族的融洽相处,用“纷然”描写市井气象的旺盛,文笔简净。作者的三鼓始归和儿子的“掩关熟睡”,说明他们虽然远谪海南,但与生活环境非常和谐,心境非常安闲安静。 “放杖而笑”以下,写作者由“欣然”出游而悟得的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当下即是的生活哲理。但苏轼不是用争论来干脆阐说,而是用富有生活情趣的“放杖而笑”来表现,这四个字又本于庄子知北游。由“放杖而笑”引出儿子发问,从而推动到“自笑”和笑人。苏轼的“自笑”,是他出游后的闲情逸致之笑,是
7、苦中求乐的自我安慰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思度拘滞,不善超拔。韩愈曾写过一首赠侯喜诗,是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诗中说:门生侯喜叫他到洛水钓鱼,洛水很浅,是虾蟆、雀儿戏游的地方,不值得垂钓。果真他们从早钓到晚,举竿引线,好不简单才钓到一寸长的小鱼,这时他们很为感慨扫兴。 韩愈写此诗时才三十四岁,在仕途上不甚得意,赴京师调选官职,竟无所成,侯喜则奔跑举场十余年,不获知遇。故韩愈的钓鱼之喻,既是不满仕途的愤激之谈,又含有对门人的激励之意。但在苏轼看来,“钓鱼须远去”,未免有意于希进务得。把握当前随缘任天,自能无往而不适;远行下海,执意追寻,未必能得其所求。苏轼的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
8、他的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所产生自慰自解的特别心态。他认为,一切得失都是相对的,只要抓住当前,与环境协调,就会闲情逸致;心怀奢望,不切实际地务得而强求,反会心力交瘁,自寻困扰。小文信笔写来,既饶有情趣,又寓理于事,耐人寻味,堪称东坡小品文的佳篇。 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2 烛影摇红元夕雨 吴文英 宋代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渐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楚梦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远。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注释 歌:一本作“欹”。 清:一本作“
9、素”。 深:一本作“长”。 赏析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乐探讨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句首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 元夕,即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碧淡”两句。言雨帘空蒙,远山隐隐地显现出一些淡青色。元夕下雨,使人更添一分愁绪。在这暮雨愁绪的影响下弱女子浅细的黛眉更加显得楚楚可怜。“障泥”两句,写游人。“障泥”,即马鞯。因其下垂马肚两旁,以障尘土,故名之。此言因为下雨天,所以
10、路尘板结。游人骑马从南郊春游而归,马鞯上沾满了软绵绵的泥团,回到家中已是掌灯时候。“入夜”两句,承上。言到了晚上余兴未尽,在家中接着笙歌燕舞,翻动彩旗尽情跳起祈祷多子多福的宜男舞。“恣游”三句,写妇女春游。“春游”,据苏辙诗序:“正月八日,士女相与嬉游,谓之春游”。此言妇女们平常很少有机会外出游玩,所以一旦出来郊游,她们就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自由,连白袜上罩沾了尘土,行裙上被花汁溅红也毫不惋惜。上片重在写男女雨中春游。 “银烛”两句,借物讽喻。言宫灯用锦纱覆盖着银烛光,但是这宫灯只照射锦绣屏风,却不照墙角边的残梅,因而引起了残梅的怨愤。此非梅怨实词人之怨也。词人以此比方世上多趋炎附势之徒,而少有雪
11、中送炭之人。“洗妆”两句,状雨中女儿妆,点“元夕雨”。此言元夕下雨,女孩子游戏雨地,以雨洗脸,脸虽湿仍是春风满面,并且说:“脸上的雨珠儿不是可以当作啼妆上的泪痕观赏吗?”“楚梦”两句,由眼前雨,引动幻想。言“元夕雨”如巫山云雨,空蒙一片,难舍难停,似乎巫山神女对楚王的高唐梦之情犹未了似的;再看那天上月亮已被雨帘淹没,联想到月宫嫦娥也会因雨云重重而发愁。因为雨云的阻隔,将使她难以向尚在人间的夫君后羿通达音讯了。“晓窗”三句。言天明从醉梦中醒来,卷起窗帘见室外仍是春阴沉沉,残花满地,索兴移枕再去睡个懒觉吧。下片重在写“元夕雨”。 庆祝元宵节的诗词大会朗诵3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姜夔 宋代 己酉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庆祝 元宵节 诗词 大会 朗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