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x
《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摘要】 我国财务会计子系统初步实现了与管理睬计子系统、ERP其他各子系统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促使人们对同源分流理论的进一步思索。而会计处理电子化、会计记录无纸化、会计方法自动化,在为我国会计准则的正的确施供应技术和流程保证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日益增多的IT风险的担忧,进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新谛视,引发从理论层面上去探究财务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改变。本文在回顾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探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 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信息质量;基本程序;会计方法财务会计信息化的胜利,无疑是我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所
2、绽开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30年来,财会软件替代了手工操作,电子化会计数据与信息替代了纸质的证账表的记录,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从致力于会计核算渐渐转向为借助无纸化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实时地供应决策支持。30年胜利实践的感性相识,也同时为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升华供应了坚实的基础。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探讨的基本内容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其中,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构成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方法理论等;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是将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实践、指导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理
3、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理论等;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则是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的理论,包括信息、技术和组织等环境的影响。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立足于其会计反映与监控的基本职能,对其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环境理论深化探讨,不仅是会计信息化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会计理论创新探讨有着重大意义。探讨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必需依据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分阶段加以进行。信息系统与组织内外部环境之间共生与互动的关系,确定了财务会计系统必需是一个活跃开放的系统。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演化程度,干脆反映出财务会计信
4、息化发展水平。依据会计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集成的程度,可将财务会计系统的发展阶段分为手工会计模式、计算机会计模式和网络会计模式三个阶段。而我国信息化财务会计系统至今经验了手工会计仿真模式与计算机会计模式两个阶段。30年来我国财务会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该系统与管理睬计系统的信息集成,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内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程。本质上说,我国财务会计系统经验了上述两个阶段的发展,是一个价值法会计向价值法与事项法并进的演化过程。从上一世纪80年头起先,Sorter(1969)所提出事项法会计之所以在我国始终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是因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
5、让人们看到这一探讨的应用前景。勿庸讳言,利用计算机系统采集的事项信息,不仅能够提高财务报告的增值性,而且也可同时满意企业决策者的信息需求,这种谋求信息资源集成,以便为信息用户供应多元信息的志向目标,使国内众多学者萌生了重构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之构想。杨周南(2003)提出的信息系统限制与审计模型(Information System,Control Auditing,ISCA),李端生等(2004)提出的;需求确定的会计报告;模式,王世定等(2004)提出的财务会计与管理睬计融合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Information Integrated and Management System,IIM
6、S)模型等,重点构画了集财务会计与管理睬计为一体的限制系统的志向框架。而在实践中,用友、金蝶、浪潮、新中大等软件厂商立足于组织、信息与流程集成所开发的本土化ERP软件,也起先从实务上夯实了建立业务事务仓库的基础。笔者认为,随着基于企业经营过程方法的事务识别准则(Jones,2003)的不断完善,从真正意义上构筑一个融财务与非财务、货币与非货币、定量与定性的各类数据为一体的业务事务仓库可望形成,它为财务会计信息化进入网络化会计模式阶段铺平了道路。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新谛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手工会计的产物。面对信息化因其数据传输与处理疾速使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而牢靠性却可能因电子化、无
7、纸化和网络化致使系统面临很多风险而降低,迫使人们必需重新谛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将平安性列为牢靠性的次级质量要求信息平安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与信息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信息的隐私性、完整性、真实性、可传播性、可用性和可控性(Crime,2000)。其中,隐私性是指防止对数据的非授权或非法泄漏。完整性是指信息没有被篡改。真实性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的信息不存在与客观事实违反的情形。可传播性是指信息内容不违反国家的相关法规。可用性是指信息的发布者能够保证信息被有效地传递到接受方,并且该信息被接受方有效地加以运用。可控性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可有效地限制信息的传递方向,使得信息平安到达授权接收者。上述基
8、于网络平台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虽然其中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用性多见于手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中,但其内涵有很大的变更,而保证在信息化条件下非授权人不能知悉信息内容的隐私性和可控性要求则是手工会计下所未曾遇及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财务会计领域的今日,电子化与无纸化的会计数据与信息,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非授权人的操作与干扰,随时都可能在处理与传递过程中出现泄漏和被窃(特殊是异地的网络传输状况)。在今日,假如一个财务会计软件缺少对会计信息隐私性和可控性的设置,即使其输出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都能符合会计准则与制度的要求,人们仍旧不能断言其产出的信息是
9、牢靠的。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会计信息在空间上不囿于某一固定点的特性,迫使其牢靠性内涵不得不加以拓展,将平安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已是势在必行。财务会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限制系统,因此,平安性既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是会计限制质量要求。事实上,从限制质量特征探讨会计信息的平安性或许更有意义,但在信息化条件下探讨会计信息特征伊始将其置于信息质量范畴更能为人们所理解。同时,尽管平安性与牢靠性具有同义性,但在财务会计特定的范畴中,确立两者的主从关系却非常必要。美国FASB于1980年提出了SFAC No.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框架中,将可验证性、照实反映和中立性等三项作为牢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它们是对信息产
10、生过程和结果加以界定的,而平安性则侧重于信息的发布、传播与接收提出的,它同样是牢靠性的质量要求之一。因此,将平安性与可验证性、照实反映和中立性并列,同属于牢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合适的。(二)实时性替代刚好性并将其列为相关性的次级质量要求在手工会计之中,刚好性通常被视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牢靠性的制约因素,视为相关性的灵魂之所在。在相关性和牢靠性之间往往要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刚好披露的时间。而在整个会计程序实施过程中刚好性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在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刚好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刚好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求
11、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刚好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运用者,便于其刚好运用和决策。在信息化条件下,上述的刚好收集、刚好处理和刚好传递已经成为全部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信息的;自然属性;,并非基于会计信息的特性特征。而实时性才能真正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谓实时性(real-time),是指输出信息与正在发生的事务同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信息用户,尽早满意信息用户的须要。这不正是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信息最为须要的质量要求吗!故笔者认为,将实时性替代刚好性,并令其作为相关性的二级质量要求更能表现信息时代反映主体价值运动的特征。即将步入网络会计模式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在面对市场日益增加
12、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状况下,决策有效性进一步依靠于实时性财务信息。因此应当审时度势地将实时性替代刚好性,并将其作为相关性的次级质量要求。三、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改进在将财务会计的数据转换为信息的过程中,其基本程序必不行少。我国会计软件问世至今的30年,是一个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不断信息化的30年,财务会计系统的人机角色的转换程度凹凸,干脆通过这四个基本程序表现出来。同时,它又从理论上丰富了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内涵与外延。(一)会计记录的信息化在我国财务会计系统四个基本程序信息化过程中,以会计记录的信息化最为胜利。依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根据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
13、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与无纸化。同时,会计处理过程的程序化与规范化,又使会计集中核算、代理记账,以及企业租用服务供应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信息系统成为可能。Fellingham等(2002)认为会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对信息的处理技术。信息理论所包含的数据压缩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两个基本定理同样也适用于会计记录。在对数据的压缩过程中,当前财务会计系统在获得会计账户和报表的压缩信息中一方面保证信息的不受损失,同时,通过凭证模板和非法对应科目限制削减了信息失真。而在保证一个有噪音的信道中传递最大数量会计信息
14、的设计之中,当前系统则多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合二而一地归集于一个数据文件之中,以便账簿和报表供应更为详尽数据与信息,并注意会计处理过程中对有效编码方案运用冗余技术。当前,应当探讨电子化原始凭证项目与格式规范化,财务会计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财务会计系统嵌入更为严密的会计记录限制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牢靠性。同时,要运用信息管理学理论,立足于财务报告须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会计记录压缩与冗余等问题。(二)会计确认的信息化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信息化,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难点。如何将人脑对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逐步转化为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首要问题是要进行;初始记录的确认;(即初始确认),APB Statem
15、ent No.4认为;初始记录;包括对进入会计程序的数据、作出分录的时点和通常要予以记录的金额等三项原则(葛家澍、杜兴强,2004),其中前两项属会计确认问题,而第三项属于会计计量问题。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5)已对数据电文及其发送时间与地点,以及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等从法律上予以认定,这种以电子替代手写的签名干脆关系到上述的初始记录的确认。即使全部原始凭证都已实现电子化,对其是否进入以及何时何地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的人脑确认过程仍旧必不行少。当前电脑替代人脑的会计确认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已被人脑确认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经济事项的会计要素的自动确认。这种有限的初始确认对财务会
16、计信息的牢靠性与相关性具有其主动意义,它既可使系统远离人为的干扰,又可快速形成记账凭证数据(借贷方会计科目);二是对电子化原始凭证是否进入财务会计系统施行;有限度确认;,即对日常发生的选购、生产、销售各循环中的基本经济业务加以推断,在确认依据(如电子合同、付款单据等)完整的条件下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之中。在财务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将会计确认交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不行能一蹴而就,可以想象,那种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数据仍可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做法,将给系统带来多大的危害。因此,制定;准入;数据的确认条件必需完整充分。(三)会计计量的信息化选择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计量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财务会计系统供应以货币
17、量度为主的信息的状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能使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克服相关性不强的缺陷,而且可以使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尽可能同步地得以反映。这是因为,企业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进而使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成本(俗称;三零;)成为现实,由此使企业很多流淌资产采纳历史成本计量时相关性得以提高。同时,全球网络平台供应的众多资产和负债的活跃市场,信息中介(infomediary)的服务又能帮助企业形成基于各种计量属性的会计信息。因此,通过建立基于以上五种计量属性相应的数据库文件,并依据各计量模式的要求分别生成不同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财务会计 信息化 理论研究 回顾 思考
限制150内